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71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包括基座,基座内一侧组装变焦透镜座及对焦透镜座,另一侧组装轨迹板。变焦及对焦透镜座均设有轨迹柱。轨迹板设有变焦轨迹槽及对焦轨迹槽,这些轨迹槽对应收容轨迹柱且皆包括若干段竖直高度不同的槽。工作时,轨迹板由一马达驱动而水平运动,由此使两轨迹柱沿若干段高度不同的槽竖直运动,进而既带动变焦透镜座处于不同的竖直高度而进行变焦,又带动对焦透镜座处于不同的竖直高度而进行对焦,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颗马达而达成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同时,并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及操作过程。(*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镜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码拍照功能及数码摄像功能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因此,在诸如移动电话等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中,通过增设数码拍照机构或者数码摄像机构,该等功能被愈加普遍的整合于其内。上述整合诸多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中,所增加的用于数码拍照或者数码摄像的透镜机构大多均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以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多功能的需求。公元2005年1月26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570689号揭示了一种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透镜机构。此透镜机构系采用两颗马达作为驱动动力,以分别对设于透镜机构内的变焦机构及对焦机构进行操作、控制,从而达成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然而,考虑该等消费电子产品始终在朝向结构短小轻薄的方向发展,相关设计或制造厂商在保证达成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前提下均希望不断将具有数码拍照或者数码摄像功能的透镜机构进行简化设计,以期满足所述电子产品短小轻薄的低架构要求。而对应上述透镜机构的两颗马达的设计,整个透镜机构势必需要设计其它辅助机构与之分别配合,并且需要采用单独的控制机构分别进行控制,方可达成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所以,该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其结构及操作均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难以满足电子产品短小轻薄的低架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可以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及操作过程,从而满足电子产品短小轻薄的低架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包括基座,该基座底部为一水平设置的底板,基座内部配变焦透镜座及对焦透镜座。该变焦透镜座内部嵌固变焦透镜,该对焦透镜座内部嵌固对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透镜位于基座的底板的一侧且可相对基座竖直运动,该变焦透镜一侧设有轨迹柱;所述对焦透镜座与所述变焦透镜座位于基座的底板的同侧且可与所述变焦透镜座一同相对基座竖直运动;该对焦透镜座一侧亦设有轨迹柱,且该轨迹柱与设于所述变焦透镜座一侧的轨迹柱相对应;该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还包括一轨迹板及一马达,该轨迹板支撑于所述基座的底板的另一侧,该轨迹板朝向变焦透镜座及对焦透镜座的一侧设有变焦轨迹槽及对焦轨迹槽,分别收容变焦透镜座及对焦透镜座之轨迹柱,其中,变焦轨迹槽及对焦轨迹槽均包括若干段竖直高度不同的槽;所述马达与所述轨迹板组配,可驱动轨迹板水平运动,进而使分别位于轨迹板的变焦轨迹槽及对焦轨迹槽内的轨迹柱沿若干段竖直高度不同的槽竖直运动,从而既带动所述变焦透镜座之变焦透镜处于不同的竖直高度而进行变焦,又带动所述对焦透镜座之对焦透镜处于不同的竖直高度而进行对焦。如上所述,本技术通过一颗马达即可达成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与现有技术两颗马达的设计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可以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及操作过程,从而满足电子产品短小轻薄的低架构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透镜结构组装后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透镜结构与导柱组装后的立体图。图4为图1的马达、推进板及轨迹板组装后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组装后的剖视图。图6为图4的左视平面图,以显示变焦轨迹槽及对焦轨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100包括基座10,基座10的顶部组装第一透镜101,基座10的内部通过变焦透镜座20组装作为变焦透镜并收容于套筒106内的第二、第三、及第四透镜102、103、104,通过对焦透镜座30组装作为对焦透镜的第五透镜105,基座10的一侧支撑固定一轨迹板40,轨迹板40一侧嵌固一推进板50,二者由一马达60带动而可水平往复运动,所述变焦透镜座20及对焦透镜座30通过两弹簧70套设为一体,变焦透镜座20及对焦透镜座30于侧面分别组装一金属轨迹柱80,该轨迹柱80与所述轨迹板40相对运动,由此而使变焦透镜座20及对焦透镜座30分别按照各自规律沿两根导柱90上下运动。仍请参阅图1,本技术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100的各组成组件的具体结构详述如下基座10底部为一水平设置的矩形底板11,底板11两侧的大致前半部分别向上竖直延伸形成侧板12,两侧板12的顶端由一顶板13水平连接为一体。底板11、两侧板12及顶板13四者围设形成一组装空间14。大致在顶板13中部开设一圆形第一透镜孔15,在顶板13的第一透镜孔15两侧分别开设具有小孔径的穿孔16,底板11对应该两穿孔16亦开设一对穿孔16(底板11之其中一穿孔16图中未示)。变焦透镜座20的中部对应基座10的顶板13的第一透镜孔15开设上下贯通的变焦透镜孔21,变焦透镜座20的外侧于邻近变焦透镜孔21处沿顺时针依次设置变焦弹簧锁块22、变焦导孔23、变焦连接柱24、另一变焦弹簧锁块22及变焦导槽25。其中,两变焦弹簧锁块22位于变焦透镜座20相对两端,变焦导孔23及变焦导槽25邻近变焦弹簧锁块22并亦相对布置,变焦连接柱24位于两变焦弹簧锁块22一侧,并距每一变焦弹簧锁块22的距离大致相等。对焦透镜座30的中部对应变焦透镜座20的变焦透镜孔21开设上下贯通的对焦透镜孔31,对焦透镜座30的外侧于邻近对焦透镜孔31处沿顺时针依次设置对焦弹簧锁块32、对焦导孔33、对焦连接柱34、另一对焦弹簧锁块32及对焦导槽35。这些组件的位置与结构并分别与上述变焦透镜座20的变焦弹簧锁块22、变焦导孔23、变焦连接柱24、另一变焦弹簧锁块22的变焦导槽25彼此对应。轨迹板40底部为一支撑板41,支撑板41一侧竖直向上延伸形成一夹持板42。夹持板42的内侧,即背离变焦透镜座20及对焦透镜座30的一侧,纵向开设夹持孔43,夹持板42的外侧,即朝向变焦透镜座20及对焦透镜座30的一侧,横向开设位于上方的变焦轨迹槽44及位于下方的对焦轨迹槽45,且该等轨迹槽44、45均包括若干段竖直高度不同的槽(后详述)。推进板50纵向布置,大致呈正方形。推进板50之厚度与轨迹板40之夹持孔43的宽度一致。推进板50之中部并开设一螺孔51。马达60具有一横向布置的圆柱形支撑柱61,支撑柱61的一端面在大致中部安装一表面开设螺纹的螺杆62。螺杆62一端枢接于支撑柱61内,另一端水平向前延伸。当马达60作动时,螺杆62可相对支撑柱61以一固定速率旋转。请参阅图2至图5,本技术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100的组装状况详述如下如图2所示,套筒106嵌固于变焦透镜座20的变焦透镜孔21内,收容第二透镜102、第三透镜103及第四透镜104,其中,第二透镜102布设于第三透镜103上方,第四透镜104将第二透镜102与第三透镜103收容于其内。第五透镜105嵌固于对焦透镜座30的对焦透镜孔31内。两轨迹柱80分别套设于变焦透镜座20的变焦连接柱24及对焦透镜座30的对焦连接柱34外部,由此而将两轨迹柱80分别固设于变焦透镜座20与对焦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包括基座,该基座底部为一水平设置的底板,基座内部组配变焦透镜座及对焦透镜座,该变焦透镜座内部嵌固变焦透镜,该对焦透镜座内部嵌固对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透镜位于基座的底板的一侧且可相对基座竖直运动,该变焦透镜一侧设有轨迹柱,所述对焦透镜座与所述变焦透镜座位于基座的底板的同侧且可与所述变焦透镜座一同相对基座竖直运动,该对焦透镜座一侧亦设有轨迹柱,且该轨迹柱与设于所述变焦透镜座一侧的轨迹柱相对应,该具有变焦及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机构还包括一轨迹板及一马达,该轨迹板支撑于所述基座之底板的另一侧,该轨迹板朝向变焦透镜座及对焦透镜座的一侧设有变焦轨迹槽及对焦轨迹槽,分别收容变焦透镜座及对焦透镜座之轨迹柱,其中,变焦轨迹槽及对焦轨迹槽均包括若干段竖直高度不同的槽,所述马达与所述轨迹板组配,可驱动轨迹板水平运动,进而使分别位于轨迹板之变焦轨迹槽及对焦轨迹槽内的轨迹柱沿若干段竖直高度不同的槽竖直运动,从而既带动所述变焦透镜座之变焦透镜处于不同的竖直高度而进行变焦,又带动所述对焦透镜座之对焦透镜处于不同的竖直高度而进行对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穗满
申请(专利权)人: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