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和底座之间高强度固定的透镜驱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342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摄像器材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壳和底座之间高强度固定的透镜驱动马达,外壳(5)卡套在底座(1)上,外壳(5)的内侧壁通过胶水(10)与底座(1)的外侧壁粘结固定,外壳(5)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胶水填充孔(501),底座(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各胶水填充孔(501)一一对应的若干胶水填充槽(106),胶水(10)在固化后形成一侧嵌插在胶水填充孔(501)内、另一侧嵌插在胶水填充槽(106)内、中部夹在外壳(5)的内侧壁与底座(1)的外侧壁之间的销钉结构。本马达外壳的内侧壁与底座的外侧壁之间的粘结力在Z轴方向得到较大的加强,在受到较大外力的作用下也能稳固的粘结,驱动马达整体结构比较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摄像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壳和底座之间高强度固定的透镜驱动马达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透镜驱动马达中,外壳与底座之间是直接使用胶水平面粘结固定,使得在Z轴方向强度偏小,受到较大的外力时外壳与底座之间容易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壳和底座之间高强度固定的透镜驱动马达,外壳与底座之间在Z轴方向上的粘结力较大,不易被损坏。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壳和底座之间高强度固定的透镜驱动马达,包含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盖、上弹簧、外壳、磁石、线圈、载体、下弹簧、底座和端子,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胶水填充孔,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各所述胶水填充孔一一对应的若干胶水填充槽,所述外壳的内侧壁通过胶水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粘结固定,所述胶水在固化后,形成一侧嵌插在所述胶水填充孔内、另一侧嵌插在所述胶水填充槽内、中部夹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之间的销钉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四侧壁内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外壳的四侧壁下沿均卡在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面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结构与端子的中间固定部位结构吻合,所述凹槽的底部相应位置开设有便于所述端子的头部穿透所述底座的通孔;所述端子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端子的头部穿过所述通孔伸出到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方,所述端子的中间固定部位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端子的尾部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四侧壁中至少有两个侧壁下沿设有向侧壁外部延伸的翻边。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外壳与底座之间通过销钉结构的固化胶水粘结固定,使得外壳的内侧壁与底座的外侧壁之间的粘结力在Z轴方向得到较大的加强,保证二者在受到较大外力的作用下也能稳固的粘结在一起,确保驱动马达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方式I中的透镜驱动马达爆炸图;图2为驱动马达中使用固化后呈销钉结构的胶水将外壳与底座粘合前的爆炸图;图3为驱动马达中外壳与底座粘结固定后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圆圈S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方式2中的具有卡槽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方式2中外壳与底座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方式2中组装后的透镜驱动马达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沿a-b的剖视图;图9为现有技术中底座与端子固定在一起时的截面图;图10为从底座的底面观察实施方式3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端子将要插入到实施方式3中的底座凹槽内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端子插入实施方式3中底座内以后从底座的顶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端子插入实施方式3中底座内以后从底座的底面观察的示意图;图14为实施方式3中底座与端子固定在一起时的截面图;图15为实施方式4中的透镜驱动马达的爆炸图;图16为实施方式4中组装后的透镜驱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实施方式4中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外壳和底座之间高强度固定的透镜驱动马达,如图1所示,该马达从上至下依次由上盖3、上弹簧4、外壳5、四块磁石6、线圈7、载体8、下弹簧9、底座I和端子2组成,其中四块磁石6分别固定在外壳5底部四角,线圈7固定套在载体8外围,线圈7和载体8作为一个整体悬浮在外壳5内磁石6下方,上弹簧6和下弹簧9的内圈弹簧均与载体8固定,上弹簧4和下弹簧9的外圈弹簧均与外壳5和底座I固定,如此,上弹簧4、外壳5、磁石6、线圈7、载体8、下弹簧9以及底座I之间就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最后上盖3与底座I之间通过四个角上的定位柱定位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外壳5和底座I均为方形,外壳5能够卡盖在底座I上,且外壳5的内侧壁与底座I的外侧壁有效接触,在外壳5四个侧壁的下部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胶水填充孔501,在底座I的四个侧壁的外侧两端分别开设两个胶水填充槽106,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5卡盖在底座I上时,各胶水填充孔501和与之对应的胶水填充槽106的位置交错设置。当需要将外壳5和底座I粘结在一起时,在底座I的胶水填充槽106内以及胶水填充槽106的外沿点胶,并在外壳5的胶水填充孔501内以及胶水填充孔501的外沿点胶,点胶量要适量,然后将外壳5卡盖在底座I上,此时胶水填充槽106的最顶端正对胶水填充孔501的中部,胶水填充孔501的最底端正对胶水填充槽106的中部,即各胶水填充槽106和与其对应的胶水填充孔501之间要保持连通,使得胶水填充孔501和胶水填充槽106内的胶水10能够互相融合,然后等待胶水10固化后就形成了销钉结构的固化胶水10,该销钉结构的固化胶水10 —侧嵌插在胶水填充孔501内,另一侧嵌插在胶水填充槽106内,中间夹在外壳5的内侧壁与底座I的外侧壁之间,此时就形成了外壳5与底座I之间的稳定粘结固定,如图4。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胶水填充孔501为贯穿外壳侧壁的通孔,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美观等,该胶水填充孔501也可以是与胶水填充槽106结构相同的开设在外壳5内侧壁上的槽状结构;且胶水填充孔501和胶水填充槽106之间也可以不是交错设置,而是正对设置。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I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实施方式I中的外壳5与底座I之间具有间隙,容易漏光和漏尘,影响客户端的成像质量;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在底座I的四侧壁内侧均设有卡槽105,如图5~8,外壳5的四侧壁下沿均卡在该卡槽105内,这样外壳5的侧壁与底座I的卡槽105之间就形成了全周相互交错的叠放结构,将磁石6、线圈7、载体8和下弹簧9都包围在外壳5和底座I之间,有效防止马达漏光和漏尘,保证了客户端的成像质量。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I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实施方式I中的端子2由于是从底座I的顶面104向底面101插入粘结固定的,如图9,端子2的尾部203露出到底座I底面101以下,在使用时用户稍不注意就会将端子I的尾部203按压到马达内部,从而影响马达正常工作;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底座I结构能够有效避免端子2被外力压入马达内部。具体地说,如图10~14所示,底座I的底面101上开设有两个凹槽102,这两个凹槽102的底部对应位置还分别开设有允许端子的头部202穿过的通孔103,该通孔103贯穿凹槽102的底部和底座I的顶面104。当需要将端子2与上述底座I固定时,首先在凹槽102的底部点胶,然后将端子2的头部202从凹槽102的底部穿过通孔103并伸出到底座I的顶面104上方,使端子I的中部固定部位201上表面与胶水接触,按压固化后,端子2的中部固定部位201上表面即与凹槽102底部粘结固定,此时端子2的尾部203位于底座I的底面101下方。可见,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底座I固定的端子2—方面能够满足马达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端子2的中间固定部位201位于底座I的底面101下表面下方,当有外力按压端子2的尾部203时,由于端子2的中部固定部位201与底座I底面101之间的作用力,使得端子2不会被压入马达内部。实施方式4: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I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实施方式I中的外壳5对马达没有足够的支撑,也不能与客户端内的接地线之间形成电连接以将马达接地;而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壳和底座之间高强度固定的透镜驱动马达,包含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盖(3)、上弹簧(4)、外壳(5)、磁石(6)、线圈(7)、载体(8)、下弹簧(9)、底座(1)和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胶水填充孔(501),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各所述胶水填充孔(501)一一对应的若干胶水填充槽(106),所述外壳(5)的内侧壁通过胶水(10)与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粘结固定,所述胶水(10)在固化后,形成一侧嵌插在所述胶水填充孔(501)内、另一侧嵌插在所述胶水填充槽(106)内、中部夹在所述外壳(5)的内侧壁与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之间的销钉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美拓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