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9598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该成像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借由第二、三透镜皆配置为负屈折力,可降低该光学系统的佩兹瓦尔和数,有效修正像弯曲。本发明专利技术并借由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及该第三透镜色散系数V3满足条件式|V2-V3|<10,使系统有更多校正色差的能力,以满足在小尺寸、高像素感光元件上对色差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成像透镜系统和取像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电子装置 的成像透镜系统和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个人电子产品逐渐轻薄化,电子产品内部各零组件被要求具有更小的尺寸。 摄像镜头的尺寸在这个趋势下同样面临着小型化的要求。除了小型化的要求之外,因为 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面积缩小,摄像镜头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 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搭载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像镜头,多采用四片式透镜结构为主, 但由于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与平板电脑(Tablet PC)等高规格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 摄像镜头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现有的四片式摄像镜头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 像需求。 另一方面,领域中亦提出五片式透镜组,期能提供更优异的成像品质。然而,现用 五片式透镜组常见透镜间屈折力配置不佳,而影响系统的色差及像弯曲的问题,未能满足 领域中所要求的高阶成像品质。 因此,领域中急需一种在满足小型化的条件下,具有备良好的修正色差及像弯曲 能力的摄像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以使小型摄 像镜头具有良好的修正色差和像弯曲能力。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 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 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 面,且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与像侧面 皆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该 成像透镜系统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且相邻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其中,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 率半径为R3,该成像透镜系统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4,满足下列关系式: V2-V3|<10 ; |R3|/f〈4. 0 ;及 0· 85〈(T34+T45) /CT4。 toon] 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成像透镜系统及一电子感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述取像装置。 当|V2_V3|满足上述条件时,使系统有更多校正色差的能力。 当|R3|/f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低阶像差的修正。 当(T34+T45)/CT4满足上述条件时,第四透镜的配置较为合适,有利于系统的组 装及维持系统的小型化。 本专利技术借由第二、三透镜皆配置为负屈折力,可降低该光学系统的佩兹瓦尔和数 (Petzval sum),有效修正像弯曲,对于强调解像力的小型化成像透镜系统尤其重要;且满 足条件式|V2_V3|〈10,使系统有更多校正色差的能力,以满足在小尺寸、高像素感光元件 (单一感光像素的面积较小)上对色差的需求。【附图说明】 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2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3B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4A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4B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5A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5B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6A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6B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7A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7B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8A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8B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9A是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9B是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10A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0B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1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交点至该物侧面最大有效 径位置于光轴上的水平距离以及第四透镜像侧面临界点位置。 图12A示意装设有本专利技术的取像装置的智能手机。 图12B示意装设有本专利技术的取像装置的平板电脑。 图12C示意装设有本专利技术的取像装置的可穿戴式设备。 符号说明: 光圈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第一透镜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 物侧面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 像侧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 第二透镜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 物侧面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 像侧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 第三透镜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 物侧面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 像侧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 第四透镜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 物侧面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 像侧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 第五透镜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 物侧面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1051 像侧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1052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 成像面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 电子感光元件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 临界点 1101 取像装置 1201 智能手机 1210 平板电脑 1220 可穿戴式设备1230 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 成像透镜系统的光圈值为Fno 成像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0V 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 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 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 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 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 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及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该成像透镜系统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且相邻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其中,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满足下列关系式:|V2‑V3|<10;|R3|/f<4.0;及0.85<(T34+T45)/CT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诚汤相岐陈冠铭陈纬彧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