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隔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37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风隔声装置,包括壳体和消声组件,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消声组件设置于空腔内,壳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声组件内嵌在壳体的空腔中,气流流动至壳体附近时,通过壳体一侧的第一通孔进入空腔中,再通过壳体另一侧的第二通孔排出,实现通风功能。声波传播至壳体附近时,部分被壳体反射,部分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空腔中,经过消声组件之后,通过第二通孔向外传播,在此过程中,声波依次经过多个截面突缩和截面突扩的结构变化,形成复杂的阻抗变化,从而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实现良好的消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隔声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声
,尤其涉及通风隔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也逐渐显著,噪声对环境、职业工人都产生负面影响。传统密闭式的降噪技术无法满足大量设备的通风、散热要求,只能专门设置通风隔声系统,大大提高了降噪措施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随着降噪技术的发展,通风隔声结构得到了应用,但现有的通风隔声结构往往采用复杂结构,需要复杂的通道设计、应用微穿孔结构等,甚至采用主动隔声技术,成本高、实施难度大,并且大多以保证高隔声能力、宽隔声频带为主,通风效率很难提高。实际上,针对单个设备或某种声源,高隔声能力、宽隔声频带的隔声结构并不一定是必须的,大多数情况下,最为重要的是在满足通风要求令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安装针对设备噪声主频带设计的、具有一定隔声量、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隔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通风隔声装置,通过壳体与消声组件的配合,形成允许气流通过且有效消减特定频段噪声的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成本低,实用范围广,解决了传统通风隔声结构过于复杂、实施难度大且通风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令该结构实现良好的通风性能和针对设计频段的隔声能力,具有通风性能高、隔声频段可针对性设计的优点。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通风隔声装置,包括壳体和消声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消声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壳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消声组件包括用于分隔所述空腔形成多个子空腔的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平行于所述壳体内的气流流通方向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板结构包括横隔板和纵隔板,所述横隔板与所述纵隔板相互垂直交叉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消声组件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子空腔内均设有一个所述管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在1mm~4mm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体的壁厚在1mm~5mm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面板上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面板的开孔率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开孔率均小于或等于3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整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60mm,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通风隔声装置,消声组件内嵌在壳体的空腔中,气流流动至壳体附近时,通过壳体一侧的第一通孔进入空腔中,再通过壳体另一侧的第二通孔排出,实现通风功能。声波传播至壳体附近时,部分被壳体反射,部分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空腔中,经过消声组件之后,通过第二通孔向外传播,在此过程中,声波依次经过多个截面突缩和截面突扩的结构变化,形成复杂的阻抗变化,从而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实现良好的消声效果。本技术的通风隔声装置通过壳体与消声组件的配合,形成允许气流通过且有效消减特定频段噪声的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成本低,实用范围广,解决了传统通风隔声结构过于复杂、实施难度大且通风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令该结构实现良好的通风性能和针对设计频段的隔声能力,具有通风性能高、隔声频段可针对性设计的优点。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技术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通风隔声装置的具有隔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通风隔声装置的具有隔板和管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通风隔声装置的膨胀消声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通风隔声装置的膨胀消声单元的隔声性能曲线;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通风隔声装置的共振消声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通风隔声装置的共振消声单元的隔声性能曲线。附图标记:1:壳体;11:子空腔;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第一面板;15:第二面板;2:消声组件;21:隔板结构;22:管体;211:横隔板;212:纵隔板;221:第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消声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消声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壳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消声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消声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壳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组件包括用于分隔所述空腔形成多个子空腔的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平行于所述壳体内的气流流通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结构包括横隔板和纵隔板,所述横隔板与所述纵隔板相互垂直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组件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第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空腔内均设有一个所述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钟绪宋瑞祥刘强张慧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