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29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1
本申请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雷达设备。一种激光雷达设备,包括激光雷达主体、以及与激光雷达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激光雷达主体以预设发射区域向外发射激光电磁波;激光雷达主体上的一端穿过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支撑臂,另一端穿过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从天线,第一连接组件穿过第一支撑臂与从天线连接;第二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主天线,第二连接组件穿过第二支撑臂与主天线连接。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位于发射区域的外侧,从天线以及主天线避开激光雷达的激光扫射区域,减少了激光雷达的激光干扰,使得从天线以及主天线检测数据更加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雷达设备
本申请涉及激光雷达
,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雷达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作业逐渐成为电力巡线的新手段,广泛应用在测绘、电力、林业、农业、国土规划、地质灾害、矿山安全等领域。现有的激光雷达大多数集成了长距离激光扫描、GNSS和IMU定位定姿系统及存储控制单元以及数码相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于一身,可进行采集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并且可实时、动态、海量采集高精度点云数据及丰富的影像信息,通过配套的机载激光雷达地面站软件,快速获取电力走廊数据。例如专利号为201821154120.7,专利名为激光雷达感知系统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感知系统,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激光雷达尤其是大功率激光会对GNSS天线、馈线形成强烈干扰,导致接收卫星数量减少,位置精度变差以致影响了激光雷达点云匹配精度;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激光雷达设备,以此来客服现有技术中心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收卫星数量减少、位置精度变差以及激光雷达点云匹配精度滴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设备,搭载在无人机上,且能够发射激光电磁波,包括激光雷达主体、以及与所述激光雷达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以预设发射区域向外发射所述激光电磁波;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上的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支撑臂,且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从天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从天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主天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主天线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从天线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天线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屏蔽组件,所述第一屏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侧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屏蔽组件,所述第二屏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侧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组件包括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贴敷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侧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屏蔽组件包括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贴敷在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侧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组件包括第三屏蔽层,所述第三屏蔽层贴敷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外侧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屏蔽组件包括第四屏蔽层,所述第四屏蔽层贴敷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外侧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层或所述第二屏蔽层的材质为软磁合金电磁兼容高分子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激光雷达设备,搭载在无人机上,且能够发射激光电磁波,包括激光雷达主体、以及与所述激光雷达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以预设发射区域向外发射所述激光电磁波;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上的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支撑臂,且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从天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从天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主天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主天线连接。具体地,首先本申请的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位于所述发射区域的外侧,也就是说,从天线以及主天线位于所述发射区域的外侧,即从天线以及主天线会避开激光雷达的激光扫射区域,减少了激光雷达的激光干扰,进而使得从天线以及主天线检测数据更加精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激光雷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激光雷达设备上设置有第一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部分放大图。标号:100-激光雷达主体;101-第一连接组件;102-第一支撑臂;103-第二支撑臂;104-从天线;105-主天线;106-第一固定部;107-第一连接部;108-第一屏蔽层;109-发射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结合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提供的一种激光雷达设备,搭载在无人机上,且能够发射激光电磁波,包括激光雷达主体100、以及与所述激光雷达主体100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101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激光雷达主体100以预设发射区域109向外发射所述激光电磁波;所述激光雷达主体100上的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109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支撑臂102,且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109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支撑臂103;所述第一支撑臂102的端部上设置有从天线104,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01穿过所述第一支撑臂102与所述从天线104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103的端部上设置有主天线105,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支撑臂103与所述主天线105连接。具体地,首先本申请的第一支撑臂102以及第二支撑臂103位于所述发射区域109的外侧,也就是说,从天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雷达设备,搭载在无人机上,且能够发射激光电磁波,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雷达主体、以及与所述激光雷达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n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以预设发射区域向外发射所述激光电磁波;/n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上的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支撑臂,且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支撑臂;/n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从天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从天线连接;/n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主天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主天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设备,搭载在无人机上,且能够发射激光电磁波,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雷达主体、以及与所述激光雷达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以预设发射区域向外发射所述激光电磁波;
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上的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支撑臂,且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发射区域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支撑臂;
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从天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从天线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端部上设置有主天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主天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从天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激光雷达主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天线连接。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衡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