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063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包括吊架机构、人字形伸缩梯、可折叠底架和救援篮,所述吊架机构转动安装在人字形伸缩梯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属于救援装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中、下三部分的结构有机的连接成一个整体,再通过牵引绳、地钉等实现了力量的平衡,实现了折叠、拆卸,缩小了收拢时体积,便于运输和展开,底架上可旋转平衡螺纹杆及地钉等的搭配设置,适应了不同地质情况和斜坡的要求,吊架机构可沿梯间平台水平旋转,且通过延长架可进行伸缩,终端连接救援篮,可迅速方便的实施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属于救援装备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交通意外、工矿事故等突发事件频现,每年有许多无辜的生命因救援不及时而流逝。据资料显示:2015年全球仅死于溺水的人数就达到35.2万,而车祸、事故等数据更是触目惊心,这给应急救援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国家对应急救援越来越重视,国务院也专门成立了应急管理部来应对,体现了国家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负责精神。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外伸及垂直空间的救援还是比较落后,除了救援三角架外,没有更好更快速的装备来应对。这主要是救援环境复杂,各种救援情况千变万化,难以用单一的装备来解决各种复杂情况,而且救援三角架仅适用于“三角”范围内的垂直救援,对外伸空间救援有时就无能为力了,所以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应急救援来说,拥有一款便携、高效、安全、集成式装备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及运输的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包括吊架机构、人字形伸缩梯、可折叠底架和救援篮,所述吊架机构转动安装在人字形伸缩梯上端,所述人字形伸缩梯卡接在可折叠底架上端,所述人字形伸缩梯上端固定安装有梯间平台,所述吊架机构包括通过底盘轴承转动安装在梯间平台上端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两端分别向外平行延伸有第一伸出臂和第二伸出臂,所述第一伸出臂和第二伸出臂通过转轴以旋转盘为轴向上转动,所述第一伸出臂背离旋转盘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向下延伸的卷扬机,所述第一伸出臂和第二伸出臂背离旋转盘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定滑轮,所述卷扬机上设有钢丝绳,且钢丝绳依次经过第一伸出臂和第二伸出臂端头的定滑轮并向下延伸转动安装有带勾动滑轮,所述钢丝绳端头固定在第二伸出臂背离旋转盘的一端,所述可折叠底架包括第一底架、第二底架和第三底架,所述第一底架、第二底架和第三底架依次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架、第二底架和第三底架上端通过插接管插接有加强杆,所述第三底架两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折叠支架座,所述折叠支架座上开设有与人字形伸缩梯底端卡接适配的卡槽,所述第一底架、第二底架和第三底架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地钉孔,所述第一底架、第二底架和第三底架侧边转动安装有平衡螺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伸出臂背离旋转盘的端头插接有延长架,且延长架通过锁定件锁定,所述第二伸出臂端头的定滑轮转动安装在延长架端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盘上端固定连接有立体支架,所述立体支架顶端与第一伸出臂背离旋转盘端头固定连接有牵引带,所述立体支架顶端与第二伸出臂背离旋转盘的端头和延长架的端头分别固定连接有可伸缩的牵引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卷扬机与可折叠底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根紧束带,所述人字形伸缩梯背离带勾动滑轮的一侧上方固定设有固定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盘朝带勾动滑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探照灯,所述延长架端头下方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旋转盘侧端固定安装有监控显示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衡螺杆包括螺母和螺栓,所述螺栓转动安装在螺母内,所述螺母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一底架、第二底架和第三底架侧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带勾动滑轮下端挂接有救援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中、下三部分的结构有机的连接成一个整体,再通过牵引绳、地钉等实现了力量的平衡,实现了折叠、拆卸,缩小了收拢时体积,便于运输和展开,底架上可旋转平衡螺纹杆及地钉等的搭配设置,适应了不同地质情况和斜坡的要求,吊架机构可沿梯间平台水平旋转,且通过延长架可进行伸缩,终端连接救援篮,可迅速方便的实施救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可折叠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架机构;101、旋转盘;102、第一伸出臂;103、第二伸出臂;104、立体支架;105、延长架;106、钢丝绳;107、定滑轮;108、卷扬机;109、牵引带;110、带勾动滑轮;111、探照灯;112、摄像头;113、监控显示屏;114、紧束带;115、固定绳;2、人字形伸缩梯;201、梯间平台;3、可折叠底架;301、第一底架;302、第二底架;303、第三底架;304、折叠支架座;305、卡槽;306、插接管;307、加强杆;308、平衡螺杆;309、地钉孔;4、救援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包括吊架机构1、人字形伸缩梯2、可折叠底架3和救援篮4,吊架机构1转动安装在人字形伸缩梯2上端,人字形伸缩梯2卡接在可折叠底架3上端,人字形伸缩梯2上端固定安装有梯间平台201,这一部分是由两个伸缩梯及梯间平台201组成,梯间平台201与两梯之间具有牢固转动连接,可以调节两梯下部的张开角度,这是公知技术,梯间平台201上设置有底盘轴承,可与上方的旋转盘101形成一体,在操作中实现灵活的旋转;吊架机构1包括通过底盘轴承转动安装在梯间平台201上端的旋转盘101,旋转盘101两端分别向外平行延伸有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通过转轴以旋转盘101为轴向上转动,第一伸出臂102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向下延伸的卷扬机108,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定滑轮107,卷扬机108上设有钢丝绳106,且钢丝绳106依次经过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端头的定滑轮107并向下延伸转动安装有带勾动滑轮110,钢丝绳106端头固定在第二伸出臂103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这一部分平时呈折叠状态,与卷扬机108折合在一起单独放置,在组装后位于梯间平台201之上,立体支架104是由数根金属支撑杆汇合成塔尖状,旋转盘101上转动安装有定滑轮107,卷扬机108的钢丝绳从此通过并限位,旋转盘101下端有配套的旋转轴承结构,组装后与其下方的梯间平台201耦合在一体,实现旋转功能,第一伸出臂102是固定长度的,与立体支架104通过结构件连接并可以向上折叠收放,位于同侧的卷扬机也可与第一伸出臂102折叠放置,第一伸出臂102背离旋转盘101端头的定滑轮107,钢丝绳可通过此定滑轮实现自下向水平方向滑动,第二伸出臂103背离旋转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架机构(1)、人字形伸缩梯(2)、可折叠底架(3)和救援篮(4),所述吊架机构(1)转动安装在人字形伸缩梯(2)上端,所述人字形伸缩梯(2)卡接在可折叠底架(3)上端,所述人字形伸缩梯(2)上端固定安装有梯间平台(201),所述吊架机构(1)包括通过底盘轴承转动安装在梯间平台(201)上端的旋转盘(101),所述旋转盘(101)两端分别向外平行延伸有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所述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通过转轴以旋转盘(101)为轴向上转动,所述第一伸出臂(102)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向下延伸的卷扬机(108),所述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定滑轮(107),所述卷扬机(108)上设有钢丝绳(106),且钢丝绳(106)依次经过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端头的定滑轮(107)并向下延伸转动安装有带勾动滑轮(110),所述钢丝绳(106)端头固定在第二伸出臂(103)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所述可折叠底架(3)包括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所述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依次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上端通过插接管(306)插接有加强杆(307),所述第三底架(303)两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折叠支架座(304),所述折叠支架座(304)上开设有与人字形伸缩梯(2)底端卡接适配的卡槽(305),所述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地钉孔(309),所述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侧边转动安装有平衡螺杆(3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收放可旋转的集成式智能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架机构(1)、人字形伸缩梯(2)、可折叠底架(3)和救援篮(4),所述吊架机构(1)转动安装在人字形伸缩梯(2)上端,所述人字形伸缩梯(2)卡接在可折叠底架(3)上端,所述人字形伸缩梯(2)上端固定安装有梯间平台(201),所述吊架机构(1)包括通过底盘轴承转动安装在梯间平台(201)上端的旋转盘(101),所述旋转盘(101)两端分别向外平行延伸有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所述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通过转轴以旋转盘(101)为轴向上转动,所述第一伸出臂(102)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向下延伸的卷扬机(108),所述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定滑轮(107),所述卷扬机(108)上设有钢丝绳(106),且钢丝绳(106)依次经过第一伸出臂(102)和第二伸出臂(103)端头的定滑轮(107)并向下延伸转动安装有带勾动滑轮(110),所述钢丝绳(106)端头固定在第二伸出臂(103)背离旋转盘(101)的一端,所述可折叠底架(3)包括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所述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依次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上端通过插接管(306)插接有加强杆(307),所述第三底架(303)两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折叠支架座(304),所述折叠支架座(304)上开设有与人字形伸缩梯(2)底端卡接适配的卡槽(305),所述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地钉孔(309),所述第一底架(301)、第二底架(302)和第三底架(303)侧边转动安装有平衡螺杆(30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辉陈泊铨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仁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