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车辆的联接系统和车厢结构以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0446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联接系统(1),其包括可径向夹紧的联接部段(7、8)。所述夹紧通过具有相应的定心表面(30)的壳套(6)实现。为了传递拉力和压力,在连接器部段(7、8)的区域中设有形状配合表面(22、22’、23、23’),壳套(6)的互补的形状配合表面(28)无缝隙地贴靠在所述形状配合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以及一种轨道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轨道车辆的联接系统和车厢结构以及轨道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联接系统,所述联接系统包括可相互联接的联接器半部,所述联接器半部能够分别安装到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上,并且每个联接器半部包括具有联接部段的联接杆和轴承座,联接部段通过联接杆在一侧支承在该轴承座上,并且联接系统还包括壳套,两个联接器半部的联接部段能通过壳套被夹紧。
技术介绍
由多个车厢形成的轨道车辆(换句话说,多节式轨道车辆)需要在各个车厢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这种可拆卸的连接以联接器的形式实现,其在轨道车辆领域中存在各种已知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已知的解决方案是所谓的螺栓联接器。为了调节联接器所提供的螺纹元件在此直接处于力流中,该力流从一个车厢到下一个联接的车厢形成。这特别是在螺栓联接器的承载能力方面已证明是不利的。此外,要连接的车厢的相对定位是耗费的,因为在借助螺纹元件缩短螺栓联接器的情况下总需要车厢的轴向进给。在承载能力方面,例如所谓的中央缓冲联接器提供了替代方案。还已知这样的联接器类型,其中第一车厢具有带有铰接支承的圆销的第一轴承座,而另一个车厢具有带有U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联接系统(1),所述联接系统包括可相互联接的联接器半部(4、5),所述联接器半部能够分别安装到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半部分别包括以下特征:/n-具有联接部段(7、8)的联接杆(9、10);/n-轴承座(2、3),所述联接部段(7、8)通过联接杆(9、10)在一侧支承在所述轴承座上;/n-设在所述联接部段(7、8)上的定心肩(29、29’);/n-设在所述联接部段(7、8)上的第一形状配合表面(22、22’),所述第一形状配合表面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轴承座(2、3);/n-支撑在轴承座(2、3)上的第二形状配合表面(23、23’),所述第二形状配合表面至...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8 DE 102017200728.1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联接系统(1),所述联接系统包括可相互联接的联接器半部(4、5),所述联接器半部能够分别安装到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半部分别包括以下特征:
-具有联接部段(7、8)的联接杆(9、10);
-轴承座(2、3),所述联接部段(7、8)通过联接杆(9、10)在一侧支承在所述轴承座上;
-设在所述联接部段(7、8)上的定心肩(29、29’);
-设在所述联接部段(7、8)上的第一形状配合表面(22、22’),所述第一形状配合表面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轴承座(2、3);
-支撑在轴承座(2、3)上的第二形状配合表面(23、23’),所述第二形状配合表面至少部分地朝向第一形状配合表面(22、22’);并且其中,
a)在至少一个联接器半部(4、5)中,所述联接杆(9、10)至少沿其纵轴线(L)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轴承座(2、3)上,并且至少一个弹性元件(17、17’)布置在所述联接杆(9、10)和轴承座(2、3)之间,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至少反作用于所述联接杆(9、10)朝其联接部段(7、8)的方向的纵向位移;并且
b)在至少另一个联接器半部(4、5)中,至少一个另外的弹性元件(17、17’)布置在轴承座(2、3)和第二形状配合表面(23、23’)之间,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弹性元件至少反作用于所述第二形状配合表面(23、23’)朝轴承座(2、3)的方向的位移;并且
c)所述联接系统(1)还包括至少一个壳套(6),所述壳套具有用于每个形状配合表面(22、22’、23、23’)的互补的形状配合表面(28),并且所述壳套还包括至少一个与两个联接器半部(4、5)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施密特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