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752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步器总成,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该同步器总成包括内齿座、套设于内齿座的滑动齿套、以及嵌设于内齿座内的同步环,还包括:齿轮轮辐,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轮辐主体和外螺纹段,外螺纹端靠近轮辐主体的端部设有一圈用于释放应力的卸荷槽;接合齿轮,其套设并固定于轮辐主体上,接合齿轮靠近外螺纹段的端面与卸荷槽靠近轮辐主体的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锥环,其套设并啮合于外螺纹段,且与接合齿轮抵接,同步环具有内摩擦锥面,锥环具有与内摩擦锥面相抵接的外摩擦锥面。本申请的同步器总成,不仅可解决齿轮轮辐与锥环连接处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还取消了原有的耐磨轴套,极大地增加了齿轮轮辐的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器总成
本申请涉及变速箱
,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器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变速箱结构中,同步器是改善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换挡性能的主要部件,对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实现轻便操纵和提高齿轮和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在换挡的过程中需保证接合齿轮的稳定转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接合齿轮与齿轮轴之间增加耐磨轴套,以保证接合齿轮能长期稳定的转动。但是,受同步器空间尺寸的限制,同步器锥环与接合齿轮配合的空间较小,在接合齿轮与齿轮轴之间增加耐磨轴套设计,需占用部分径向空间位置,使得接合齿轮的轮辐设计的径向厚度尺寸通常较小。该尺寸虽能满足理论公式计算的强度要求,但是由于齿轮轮辐与锥环的连接部位应力集中,且齿轮轮辐厚度对齿轮弯曲强度也有影响,导致实际设计的产品容易出现连接部位疲劳断裂,造成变速箱整箱失效,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器总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齿轮轮辐与锥环的连接部位应力集中导致齿轮轮辐疲劳断裂,造成变速箱整箱失效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器总成,其包括内齿座(2)、套设于内齿座(2)的滑动齿套(1)、以及嵌设于内齿座(2)内的同步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器总成还包括:/n齿轮轮辐(4),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轮辐主体和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端靠近轮辐主体的端部设有一圈用于释放应力的卸荷槽(41);/n接合齿轮(5),其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轮辐主体上,所述接合齿轮(5)靠近外螺纹段的端面与所述卸荷槽(41)靠近轮辐主体的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n锥环(6),其套设并啮合于所述外螺纹段,且与所述接合齿轮(5)抵接,所述同步环(3)具有内摩擦锥面,所述锥环(6)具有与内摩擦锥面相抵接的外摩擦锥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器总成,其包括内齿座(2)、套设于内齿座(2)的滑动齿套(1)、以及嵌设于内齿座(2)内的同步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器总成还包括:
齿轮轮辐(4),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轮辐主体和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端靠近轮辐主体的端部设有一圈用于释放应力的卸荷槽(41);
接合齿轮(5),其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轮辐主体上,所述接合齿轮(5)靠近外螺纹段的端面与所述卸荷槽(41)靠近轮辐主体的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
锥环(6),其套设并啮合于所述外螺纹段,且与所述接合齿轮(5)抵接,所述同步环(3)具有内摩擦锥面,所述锥环(6)具有与内摩擦锥面相抵接的外摩擦锥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轮辐(4)与内齿座(2)均套设于齿轮轴(7)上,且所述齿轮轮辐(4)与内齿座(2)之间具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7)的外圆周面开设有螺旋形的油槽(7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轮辐(4)沿其径向开设有与所述油槽(71)连通的注油孔(4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主体的外径大于所述外螺纹段,以在二者的相交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卸荷槽(41)靠近轮辐主体的侧壁与所述台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连威郭晓艳向盼徐成辉吴佳谭征宇陈雷磊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