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碳罐单元以及模块化碳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72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碳罐,包括拼装体,所述拼装体包括单个或多个拼接的单体碳罐单元;每个所述单体碳罐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活性炭,所述拼装体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在所述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之间形成气道,多个所述活性炭位于所述气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体碳罐单元,所述单体碳罐单元用于拼接形成如前所述的模块化碳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碳罐生产和使用的灵活性,适用于通用性平台化设计,实现单一的产品设计,多元化的应用,此外,不同组合的方式可实现不同的整体结构,满足不同布置空间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体碳罐单元以及模块化碳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体碳罐单元以及模块化碳罐,属于碳罐

技术介绍
碳罐一般装在汽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由于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汽,燃料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蒸汽引入燃烧并防止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碳罐贮存装置。因为活性炭有吸附功能,当汽车熄火、静置时,燃油箱的汽油蒸汽通过管路进入碳罐的内部,被活性炭吸附;当汽车在运行时,新鲜空气则从碳罐的进气口进入,携带碳罐内部的汽油蒸汽进入发动机燃烧。随着环保法规的实施,对碳罐有昼间排放、加油排放等要求,为满足排放要求,需要对碳罐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碳罐的工作能力与炭粉的工作能力,碳罐的装炭量、碳罐设计结构都有关系。而目前的设计方向主要在改变碳罐容量上,将碳罐的容积改变从而形成多种型号的碳罐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碳罐单元以及模块化碳罐,通过自由拼装的方式以形成各种满足不同需求的碳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化碳罐,包括拼装体,所述拼装体包括单个或多个拼接的单体碳罐单元;每个所述单体碳罐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活性炭,所述拼装体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在所述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之间形成气道,多个所述活性炭位于所述气道上。所述单体碳罐单元包括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在所述拼装体中,在所述气道的流向上相邻的两个单体碳罐单元其中之一的第一通气口连通于其中另一的第二通气口从而形成串联。所述拼装体包括至少两个横向并列设置的单体碳罐单元以及上盖,所述单体碳罐单元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同时位于上端,所述上盖的下端面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连通两个单体碳罐单元其中之一的第一通气口和其中另一的第二通气口。在所述拼装体中至少一个所述单体碳罐单元包括安装于壳体下端的封底,所述封底将壳体的下端密封。所述拼装体包括至少两个竖向并列设置的单体碳罐单元;两个所述单体碳罐单元中位于上方的单体碳罐单元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分别位于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单体碳罐单元中位于上方的单体碳罐单元包括安装于壳体下端的底壳,所述底壳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连通两个单体碳罐单元其中之一的第一通气口和其中另一的第二通气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体碳罐单元,所述单体碳罐单元用于拼接形成如前所述的模块化碳罐。所述单体碳罐单元的壳体内部空间通过分隔板分隔形成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用于容纳活性炭的容腔,另一个区域形成气体流道。所述活性炭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层,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层以及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下方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壳体上端还可分离地设置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分别与所述容腔和所述气体流道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单体碳罐单元以及模块化碳罐,由于采用了多个单体碳罐单元进行拼装组合的方式,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碳罐生产和使用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各种需求调整拼装组合的结构以及单体碳罐单元的数量,只需做适当的拆解、匹配、组合即可满足不同炭粉灌装量的要求,适用于通用性平台化设计,实现单一的产品设计,多元化的应用,此外,不同组合的方式可实现不同的整体结构,满足不同布置空间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单体碳罐单元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模块化碳罐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4的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模块化碳罐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模块化碳罐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体碳罐单元10,所述单体碳罐单元10用于拼接形成模块化碳罐的拼装体100。所述单体碳罐单元10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于壳体11内的活性炭12,所述壳体11的内部空间通过分隔板13分隔形成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用于容纳活性炭12的容腔10a,另一个区域形成气体流道10b。所述单体碳罐单元10包括第一通气口14和第二通气口15,在所述第一通气口14与第二通气口15中,二者任一都可以是进气口,另一则是出气口。在所述拼装体100中,在气道的流向上相邻的两个单体碳罐单元10其中之一的第一通气口14连通于其中另一的第二通气口15。根据不同的拼装方式,所述壳体11的底部可以设置封底16进行密封,也可以设置具有透气孔的壳底17。当某一个单体碳罐单元10设置封底16密封时,则该单体碳罐单元10的第一通气口14与第二通气口15同时位于上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表述的“上”、“下”均为相对位置或方位,并不表示实际使用中某一部件的绝对位置或方位);当某一单体碳罐单元10设置具有透气孔的壳底17时,则该单体碳罐单元10的第一通气口14与第二通气口15分别位于上下两端。所述活性炭1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81,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层182以及支撑层183,所述支撑层183下方设置有压缩弹簧184,压缩弹簧184下方为所述封底16或壳底17。所述壳体11上端还可分离地设置有安装框架19,所述安装框架19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用于分别与所述容腔10a和所述气体流道10b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模块化碳罐,包括拼装体100,所述拼装体100包括多个拼接的单体碳罐单元10;所述拼装体100包括第一通气管101和第二通气管102,在所述第一通气管101与第二通气管102之间形成气道,多个所述活性炭12位于所述气道上。实施例一:如图4-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拼装体100包括四个横向分布的单体碳罐单元10,四个单体碳罐单元10以2×2的列阵形式分布。在所述单体碳罐单元10上设置安装框架19,所述安装框架19将四个单体碳罐单元10固定为一体,在安装框架19上设置有上盖103,所述上盖103的下端面设置有通道103a,在所述气道的流向上相邻的两个单体碳罐单元10之间通过所述通道103a连通。实施例二: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四个单体碳罐单元10以1×4的列阵形式分布。实施例三:如图9、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拼装体100包括四个竖向分布的单体碳罐单元10,四个单体碳罐单元10以4×1的列阵形式分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单体碳罐单元10以及模块化碳罐,由于采用了多个单体碳罐单元10进行拼装组合的方式,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碳罐生产和使用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各种需求调整拼装组合的结构以及单体碳罐单元10的数量,只需做适当的拆解、匹配、组合即可满足不同炭粉灌装量的要求,适用于通用性平台化设计,实现单一的产品设计,多元化的应用,此外,不同组合的方式可实现不同的整体结构,满足不同布置空间的需求。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拼装体,所述拼装体包括单个或多个拼接的单体碳罐单元;每个所述单体碳罐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活性炭,所述拼装体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在所述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之间形成气道,多个所述活性炭位于所述气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拼装体,所述拼装体包括单个或多个拼接的单体碳罐单元;每个所述单体碳罐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活性炭,所述拼装体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在所述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之间形成气道,多个所述活性炭位于所述气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碳罐单元包括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在所述拼装体中,在所述气道的流向上相邻的两个单体碳罐单元其中之一的第一通气口连通于其中另一的第二通气口从而形成串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体包括至少两个横向并列设置的单体碳罐单元以及上盖,所述单体碳罐单元的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同时位于上端,所述上盖的下端面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连通两个单体碳罐单元其中之一的第一通气口和其中另一的第二通气口。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碳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拼装体中至少一个所述单体碳罐单元包括安装于壳体下端的封底,所述封底将壳体的下端密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相德邵志强金惠梅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合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