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69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属于门锁机构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应急门锁机构结构复杂、锁紧过程方式、限位方式复杂的问题。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包括应急门主体,应急门主体包括门窗和门框,门框的一侧边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锁机构、传动机构和下锁机构,门框上设有解锁机构,上锁机构包括上锁杆和上锁装置,上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上锁舌、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触碰机构,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顶部通道和第一触碰通槽,第一顶部通道与第一触碰通槽连通,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底部通道,第一触碰机构包括第一触碰板和第二弹性元件,第一触碰板上设有第一触碰部、第一开口和第一锁紧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锁机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日益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应急门作为轨道和站台间的隔离屏障,起到了安全隔离和保护的作用;在列车进站停靠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列车停靠位置与站台屏蔽门开门位置无法对正的情况,或者由于旅客自身的原因被夹在列车与屏蔽门中间的紧急情况。因此为了保护乘客上下车安全以及列车的安全运行,一般站台屏蔽门都会设置应急门单元系统来解决这种紧急情况。应急门是屏蔽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保障安全而设计的,当列车停车失位时,列车门无法对准滑动门时,至少有一道应急门对准列车门作为疏散乘客的通道。当发生故障时,要保证导轨侧列车内的乘客能够快捷方便地打开应急门,迅速进行撤离,并且还要保证站台侧的工作人员能够利用钥匙打开应急门,进入列车内进行相关工作。申请号为“CN201110256566.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铁应急门锁机构。但是此专利的不足在于:1、锁紧机构结构复杂,具体为第一上锁舌触发片控制第一上锁舌进行伸缩的过程繁琐,限位方式复杂,可能会发生限位不准确、应急门开启不方便和关闭后不牢固的情况。2、产品整体结构复杂,不便于进行产品的安装和检修,具体为该应急门的门楣和门槛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部件,例如设置在门楣上的第一上锁舌座和第一上锁舌碰块,设置在门槛上的下锁舌座和下锁舌碰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包括应急门主体,所述应急门主体包括门体和门框,所述门体安装在门框上,所述门框的一侧边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锁机构、传动机构和下锁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上锁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下锁机构连接,门框上设有与传动机构连接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机构包括上锁杆和上锁装置,所述上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上锁舌、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触碰机构,上锁杆的一端与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上锁杆的另一端与上锁装置的第一上锁舌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顶部通道和第一触碰通槽,第一顶部通道与第一触碰通槽连通,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底部通道,所述第一顶部通道、第一壳体内腔和第一底部通道连通形成锁舌工作通道,第一触碰机构包括第一触碰板和第二弹性元件,第一触碰板安装在第一触碰通槽内,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触碰板上,所述第一触碰板上设有第一触碰部、第一开口和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触碰部穿过第一触碰通槽口伸出第一壳体外,第一上锁舌穿过第一开口安装在锁舌工作通道内,第一上锁舌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触碰板通过第一锁紧部嵌入第一限位槽内与第一上锁舌配合,第一上锁舌的一端穿过第一底部通道伸出第一壳体外与上锁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上锁舌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顶部通道伸出第一壳体外,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装在第一上锁舌上。所述第一触碰板上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延伸部上,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触碰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弹性元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一延伸部上,每个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每个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与第一触碰板之间设有间隙,每个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装在一个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固定柱上,每个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上锁舌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支撑在第一壳体的底部上,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接触。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壳体的底部之间的第一上锁舌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一弹性元件内。还包括锁芯机构和第二壳体,所述锁芯机构和从动机构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所锁芯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推杆和从动机构,所述推杆的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从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基座、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第一拨动板和转片,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拨动板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上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拨动板与第一凸块相配合,所述锁芯机构上设置有第二拨动板,所述第二拨动板与第二凸块相配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转片的中部连接,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安装在基座上,所述转片上设置有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槽,第二传动单元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三凸块与第一通槽相配合,第四凸块与第二通槽相配合。所述上锁杆和传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上锁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锁机构包括下锁杆和下锁装置,所述下锁杆的一端与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下锁杆的另一端与下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锁杆与传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与下锁杆的一端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机构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时方便快捷,进行检修时便于进行拆卸替换。2、本专利技术的上锁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部件在工厂内制作装配好,现场安装时只需要进行连接即可,转配方便快捷,避免现场业余人员错装乱装产生不良后果。3、本专利技术的上锁装置采用第一触碰机构和第一上锁舌,第一触碰机构便于使用者快速打开应急门,并保证关闭应急门时应急门能够快速锁紧,第一触碰机构的第一触碰部采用伸缩式触碰,不易卡阻,比摆动式安全可靠,第一上锁舌上的第一限位槽为连续锯齿结构,能够将第一上锁头锁定在任意位置,避免单点结构推杆推不到位导致不能正常锁紧。4、本专利技术第一触碰板上设置有第一延伸部,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二弹性元件安装在第一触碰板上5、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部件在工厂内制作装配好,现场安装时只需要连接即可,转配方便快捷,避免现场业余人员错装乱装产生不良后果。6、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内部零件全部通过开模和机械加工制作,采用了杠杆原理,结构新颖、转动灵活、传动可靠,省力。7、本专利技术的锁芯机构采用整体设计,安装方便快捷,无需专业人员进行安装。8、本专利技术的上锁杆和下锁杆采用钢管连接,稳定性强,并且能够通过第一调节杆或第二调节杆对其长度进行调整,根据门的高度进行长度的调整。9、本专利技术中锁芯机构采用压铸件,保证零件的精密度和统一性。10、本专利技术中的多个机构设置于壳体内,能够防灰防尘,延长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11、本专利技术中从动机构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部件在工厂内制作装配好,现场安装时只需要连接即可,具有复位功能,当推杆下压松手后,从动机构自动将推杆复位,便于下一次操作。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包括应急门主体(100),所述应急门主体(100)包括门体(110)和门框(120),所述门体(110)安装在门框(120)上,所述门框(120)的一侧边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锁机构、传动机构和下锁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上锁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下锁机构连接,门框(120)上设有与传动机构连接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机构包括上锁杆(210)和上锁装置,所述上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21)、第一上锁舌(222)、第一弹性元件(223)和第一触碰机构,上锁杆(210)的一端与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上锁杆(210)的另一端与上锁装置的第一上锁舌(22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21)的顶部设有第一顶部通道(2211)和第一触碰通槽(2212),第一顶部通道(2211)与第一触碰通槽(2212)连通,第一壳体(221)的底部设有第一底部通道(2213),所述第一顶部通道(2211)、第一壳体内腔和第一底部通道(2213)连通形成锁舌工作通道,第一触碰机构包括第一触碰板(2241)和第二弹性元件(2242),第一触碰板(2241)安装在第一触碰通槽(2212)内,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221)上,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触碰板(2241)上,所述第一触碰板(2241)上设有第一触碰部(2243)、第一开口(2244)和第一锁紧部(2245),所述第一触碰部(2243)穿过第一触碰通槽(2212)口伸出第一壳体(221)外,第一上锁舌(222)穿过第一开口(2244)安装在锁舌工作通道内,第一上锁舌(22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2221),第一触碰板(2241)通过第一锁紧部(2245)嵌入第一限位槽(2221)内与第一上锁舌(222)配合,第一上锁舌(222)的一端穿过第一底部通道(2213)伸出第一壳体(221)外与上锁杆(2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上锁舌(22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顶部通道(2211)伸出第一壳体(221)外,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23)套装在第一上锁舌(22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包括应急门主体(100),所述应急门主体(100)包括门体(110)和门框(120),所述门体(110)安装在门框(120)上,所述门框(120)的一侧边内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锁机构、传动机构和下锁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上锁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下锁机构连接,门框(120)上设有与传动机构连接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机构包括上锁杆(210)和上锁装置,所述上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21)、第一上锁舌(222)、第一弹性元件(223)和第一触碰机构,上锁杆(210)的一端与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上锁杆(210)的另一端与上锁装置的第一上锁舌(22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21)的顶部设有第一顶部通道(2211)和第一触碰通槽(2212),第一顶部通道(2211)与第一触碰通槽(2212)连通,第一壳体(221)的底部设有第一底部通道(2213),所述第一顶部通道(2211)、第一壳体内腔和第一底部通道(2213)连通形成锁舌工作通道,第一触碰机构包括第一触碰板(2241)和第二弹性元件(2242),第一触碰板(2241)安装在第一触碰通槽(2212)内,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221)上,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触碰板(2241)上,所述第一触碰板(2241)上设有第一触碰部(2243)、第一开口(2244)和第一锁紧部(2245),所述第一触碰部(2243)穿过第一触碰通槽(2212)口伸出第一壳体(221)外,第一上锁舌(222)穿过第一开口(2244)安装在锁舌工作通道内,第一上锁舌(22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2221),第一触碰板(2241)通过第一锁紧部(2245)嵌入第一限位槽(2221)内与第一上锁舌(222)配合,第一上锁舌(222)的一端穿过第一底部通道(2213)伸出第一壳体(221)外与上锁杆(2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上锁舌(22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顶部通道(2211)伸出第一壳体(221)外,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23)套装在第一上锁舌(2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碰板(2241)上设有第一延伸部(2246),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延伸部(2246)上,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壳体(2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碰板(224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延伸部(2246),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一延伸部(2246)上,每个第二弹性元件(224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壳体(221)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应急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延伸部(2246)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2247),第一固定柱(2247)与第一触碰板(2241)之间设有间隙,每个第二弹性元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莉张庆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迪岸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