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高硬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60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周期短制备高硬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首先在钢基体上镀一层4‑6微米纯镍,然后再镀一层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复合镀液的组分:硫酸镍200‑300克每升,氯化镍10‑30克每升,硼酸15‑25克每升,十二烷基硫酸钠0.3‑0.8克每升,甘氨酸0.05‑0.2克每升,纳米金刚石4‑16克每升。利用数控双脉冲电源输出方波,正脉冲40‑60毫秒,占空比为10‑30%,平均电流密度4‑4.5安培每平方分米;负脉冲5‑20毫秒,占空比为5‑25%,平均电流密度2‑3安培每平方分米,镀50‑60分钟,镀层厚度13‑18微米。镀层的硬度可达维氏硬度1000公斤每平方毫米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高硬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周期短制备高硬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具体涉及到在45#钢基体上实现高硬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
技术介绍
复合镀层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早期对复合镀层的研究停留在微米级,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复合镀层的研究也深入到纳米级。纳米复合镀层比普通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硬度、耐磨性和减摩性。硬度提高30%左右耐磨性可提高一倍,故提高镀层的硬度已成为本专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张玉碧等人用脉冲电镀使镍镀层显徽硬度最大值达HV591,是常规瓦特镍镀层的4倍(电镀与涂饰,24卷2期)。项忠楠等人用脉冲电沉积使纳米镍镀层的硬度达到HV550(金属热处理,33卷5期)。纳米微粒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等,这是近年来纳米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此外,纳米金刚石还具有金刚石的独特优点,它具有多项世界第一:硬度、折光率、导热率、声速最高,而热胀系数、摩擦系数最小,且化学性质最稳定。因而使用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可实现高硬度及其它优异性能。王玉等人用复合镀使硬度达到HV580(材料科学与工艺,18卷第1期)。栾新伟等人的制备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最高硬度为HV480.65(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5卷第6期)。王立平等人制备的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最高仅达HV712kg/mm2(摩擦学学报,24卷第6期)。中国专利CN101280452B仅纳米金刚石的镀前分散处理即需约12~14天(281~341h),很难用于生产。中国专利CN102112168A是制备无基体的金刚石切割片,其硬度没有具体数据。选择适宜的工艺是发挥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优越性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高硬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基体选用45#钢。工艺流程如下:机械抛光——化学除油——电化学除油——蒸馏水冲洗——镀纯镍层——镀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首先使用S2ST-150型台式砂轮机对待镀工件进行机械抛光。先后用60#、80#、120#的刚玉砂轮打磨,再使用粒度为240#、400#、600#、800#的海绵砂轮对其表面进行抛光。抛光后样品表面粗糙度Ra在0.071μm~0.050μm之间。而后用蒸馏水冲洗,用吹风机冷风吹干。化学除油:将待镀工件浸入除油液中2min,除油液保持70℃恒温。除油液组分:NaOH18~22g/L、Na2CO318~22g/L、Na3PO4·12H2O18~22g/L、Na2SiO3·9H2O4~6g/L,溶剂为蒸馏水。电化学除油:45#钢为阴极,铂片为阳极,放置在盛放电化学除油液的容器中,直流电流为4.0~4.5A/dm2。盛放电化学除油液的容器放置在温度为60℃的恒温水浴中,除油1min,用蒸馏水洗净。电化学除油液的组分:NaOH14~16g/L、Na2CO353~57g/L、Na3PO4·12H2O35~37g/L、Na2SiO3·9H2O6~9g/L,溶剂为蒸馏水。弱浸蚀:也称为“活化”,使用浓度为3%的稀盐酸进行弱浸蚀。把待镀工件放在稀盐酸溶液中,时间为10s。它使基体晶格暴露,处于活化状态,从而更好地保证镀层与基体金属间的良好结合。弱浸蚀处理后,待镀制件应立即清洗并置入镀液中。镀纯镍:镀液的组分:硫酸镍200~300g/L,氯化镍10~30g/L,硼酸15~25g/L,直链结构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0.05~0.2g/L。所述的硫酸镍化学式为NiSO4·6H2O;所述的氯化镍化学式为NiCl2·6H2O;所述的硼酸化学式为H3BO3;所述的直链结构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化学式为C12H25C6H4SO3Na,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的生物降解性可大于90%,有利环保。pH值为3.2~3.8。图1是镀纯镍或镀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装置示意图。采用SMD-10型数控双脉冲电源,输出波形为方波。选择正脉冲45~65ms,占空比为15~35%,平均电流密度2.5~3.5A/dm2;负脉冲5~20ms,占空比为10~30%,平均电流密度2.5~3.5A/dm2。磁力搅拌器的速度设置为9~11r/min,温度40~50℃,pH值3.2~3.8。镀13~18min,镀层厚度4~6um,取出工件后立即置入放有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液的镀槽中。镀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液的组分:硫酸镍200~300g/L,氯化镍10~30g/L,硼酸15~25g/L,十二烷基硫酸钠0.3~0.8g/L,甘氨酸0.05~0.2g/L,纳米金刚石4~16g/L。所述的硫酸镍化学式为NiSO4·6H2O;所述的氯化镍化学式为NiCl2·6H2O;所述的硼酸化学式为H3BO3;所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化学式为C12H25SO4Na。所述的甘氨酸化学式为C2H5NO2,它可使镀层中碳原子含量更高,从而提高镀层硬度。所述的纳米金刚石是选购市售的呈超分散状态的纳米金刚石,其粒径<10nm。pH值为4.0~4.5。图1是镀纯镍或镀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装置示意图。为了防止纳米金刚石粒子发生团聚,每次使用前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超声处理。先将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甘氨酸依次加入到蒸馏水中,待其充分溶解后再加入纳米金刚石。用TA-D18超声波清洗机进行超声处理,温度为40℃,时间为1h。该机超声能量密度为3158W/m2,具有可加热的恒温装置。然后加入其它试剂,配制成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镀液,备用。采用SMD-10型数控双脉冲电源,输出波形为方波。选择正脉冲40~60ms,占空比为10~30%,平均电流密度4~4.5A/dm2;负脉冲5~20ms,占空比为5~25%,平均电流密度2~3A/dm2。磁力搅拌器的速度设置为9~11r/min,温度40~50℃,进行复合电沉积。镀50~60min,镀层厚度13~18um,取出工件后立即蒸馏水冲洗,冷风吹干。由于先镀一薄层纯镍,再镀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这样可使镀层与基体结合更窂;纳米金刚石在复合镀液中呈超分散状态,镀层中纳米金刚石均匀分散,碳原子含量高达26~30%,镀层硬度高达HV1000~1200kg/mm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45#钢基体试件进行机械抛光——化学除油——电化学除油——蒸馏水洗净——冷风吹干,如前所述。1.配制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液1L1.1在400mL的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放在恒温水浴内加热至50℃,先后将0.5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1g甘氨酸加入,搅拌至溶解;再将7.0g纳米金刚石加入其中,充分搅拌。用TA-D18超声波清洗机进行超声处理,温度为50℃,时间为1h。1.2在1000mL的烧杯中加入600mL蒸馏水,放在恒温水浴内加热至50℃,将称量好的240g的硫酸镍和15g氯化镍依次加入到烧杯中,搅拌至溶解。1.3在250mL的烧杯中加入110mL蒸馏水,放在恒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高硬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在钢基体上镀一薄层纯镍,然后再镀一层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高硬度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在钢基体上镀一薄层纯镍,然后再镀一层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纯镍的镀液组分:硫酸镍200~300g/L,氯化镍10~30g/L,硼酸15~25g/L,直链结构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0.05~0.2g/L,pH值为3.2~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液的组分:硫酸镍200~300g/L,氯化镍10~30g/L,硼酸15~25g/L,十二烷基硫酸钠0.3~0.8g/L,甘氨酸0.05~0.2g/L,纳米金刚石4~16g/L,pH值为4.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镀纯镍的工艺:数控双脉冲电源,输出波形为方波,选择正脉冲45~65ms,占空比为15~35%,平均电流密度2.5~3.5A/dm2,负脉冲5~20ms,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刚张书达李菲晖巩运兰刘美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乾宇超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