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以及吸能盒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299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以及吸能盒的制造方法,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造为筒形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由多层第一碳纤维铺层形成;紧固层,所述紧固层设置在多层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中至少部分的外侧,且所述紧固层沿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周向延伸以箍紧部分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能盒的重量轻、成本低、形变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以及吸能盒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以及吸能盒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吸能盒大多采用金属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形变以吸收冲击能量,然而采用金属件的吸能盒重量较大,增大了车辆的能耗,不能满足目前车身轻量化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该吸能盒的重量轻、成本低、形变稳定。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上述吸能盒的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造为筒形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由多层第一碳纤维铺层形成;紧固层,所述紧固层设置在多层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中至少部分的外侧,且所述紧固层沿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周向延伸以箍紧部分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通过将吸能盒本体构造为碳纤维件,提高了吸能盒的结构强度,降低了吸能盒的重量,同时在吸能盒本体上设置碳纤维加强层紧固层,进一步加强了吸能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包括:/n吸能盒本体(21),所述吸能盒本体(21)构造为筒形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21)由多层第一碳纤维铺层形成;/n紧固层(215),所述紧固层(215)设置在多层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中至少部分的外侧,且所述紧固层(215)沿所述吸能盒本体(21)的周向延伸以箍紧部分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能盒本体(21),所述吸能盒本体(21)构造为筒形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21)由多层第一碳纤维铺层形成;
紧固层(215),所述紧固层(215)设置在多层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中至少部分的外侧,且所述紧固层(215)沿所述吸能盒本体(21)的周向延伸以箍紧部分所述第一碳纤维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层(215)在所述吸能盒(2)受冲击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吸能盒本体(21)在所述吸能盒(2)受冲击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层(215)由第二碳纤维铺层形成,所述第二碳纤维铺层的碳纤维方向与所述吸能盒(2)受冲击的方向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铺层采用单轴向连续纤维铺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层(215)设置在所述吸能盒本体(21)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21)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恒定且壁厚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撞梁的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21)的所述一端的形状与所述防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威田宇黎姜熙宇唐人寰马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