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闻伊娜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827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涉及汽车动力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模块化动力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母安装在汽车上使用的时候,长时间使用之后螺母容易出现松动,严重时容易导致轮胎脱落以及交通事故的问题,包括主体,安装孔;所述主体为动力装置本体,且主体为合金材质;所述安装孔设在主体的中间位置。固定件是用来安装在连接孔内部的,使得本装置通过螺栓以及螺母固定安装的时候,螺母可以与固定件接触,由于固定件为橡胶材质,可以起到防滑的效果,避免螺母松动,而螺母拧紧之后,可以使固定件被挤压,而顶件则受力向上移动,使得顶件上方的凸块可以与螺母的底部接触,从而辅助固定螺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动力装置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的时候,通常需要使用动力装置进行移动前进,而动力装置通常为轮毂。例如申请号:CN201310086708.9中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上的动力装置,包括底板、蓄电池、驱动轴、驱动轮、从动轴、从动轮、发电机、变压器、刹车踏板和控制器,所述蓄电池安装在底板左端,所述驱动轴设置在底板左端下方,所述驱动轮安装在驱动轴两端,所述从动轴设置在底板右端下方,所述从动轮安装在从动轴两端,所述发电机安装在底板左端,并与驱动轴相连,所述刹车踏板、控制器和变压器安装在底板上,当踩下刹车踏板时,蓄电池停止供电,同时控制器控制发电机利用刹车过程转动轴的惯性发电,发电机产生的电力通过变压器变压成适合的电压储存到蓄电池中,这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大大增加了行驶里程,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模块化动力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母安装在汽车上使用的时候,长时间使用之后螺母容易出现松动,严重时容易导致轮胎脱落以及交通事故,且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模块化动力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轮胎在没气的时候,无法支撑轮胎继续长时间使用,尤其轮胎在高速上没气之后,容易导致车辆无法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模块化动力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母安装在汽车上使用的时候,长时间使用之后螺母容易出现松动,严重时容易导致轮胎脱落以及交通事故,且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模块化动力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轮胎在没气的时候,无法支撑轮胎继续长时间使用,尤其轮胎在高速上没气之后,容易导致车辆无法行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包括主体,安装孔,边槽,固定件,垫板,缓冲环和防护件;所述主体为动力装置本体,且主体为合金材质;所述安装孔设在主体的中间位置,且安装孔的内部安装有轮毂盖;所述边槽设在主体的外侧上下两端;所述垫板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底槽的内部,且垫板的侧件安装在卡槽的内部;所述缓冲环嵌入安装在边槽的内部,且缓冲环的插块安装在插槽的内部。所述固定件包括有固定块,插孔,顶件,所述固定件为环状结构,且固定件为橡胶材质;所述固定件的底部设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为楔形结构,并且固定块呈环状排列;所述固定件的顶端设有环状排列的插孔,且插孔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件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孔的内部。所述防护件包括有接触件,支撑杆和支撑块,所述防护件为环状结构,且防护件为橡胶材质;所述防护件的外侧设有两个接触件,且接触件为环状结构,并且接触件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接触件的内侧设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具备弹性,并且支撑杆呈环状排列;所述防护件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外侧中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导流槽,底槽,卡槽,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的截面为弧形结构,并且导流槽呈环状排列;所述主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底槽,且底槽的外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矩形结构,并且卡槽呈环状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包括有固定环,连接孔,所述安装孔为圆形结构,且安装孔的外部边缘位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安装孔的外部内侧设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为弧形结构,并且固定环为橡胶材质;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并且连接孔呈环状排列在安装孔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边槽包括有插槽,所述边槽为环状结构,且边槽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边槽的内侧设有插槽,且插槽为矩形结构,并且插槽呈环状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有顶件,所述顶件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且顶件的顶端设有均匀排列的凸块,并且凸块为锥形结构;所述顶件呈环状排列,且顶件安装在插孔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包括有侧件,辅助件,所述垫板为环形结构,且垫板为板状结构;所述垫板的外侧设有四个侧件,且侧件呈环状排列,并且侧件为矩形结构;所述侧件的内侧设有两个辅助件,且辅助件为弧形结构,并且辅助件为橡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环包括有插块,所述缓冲环为环状结构,且缓冲环为高强度橡胶材质;所述缓冲环的内侧设有插块,且插块为矩形结构,并且插块呈环状排列。进一步的,所述防护件还包括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端为矩形结构,且支撑块的外端为弧形结构;所述支撑块的内端与防护件的外侧相连接,且支撑块呈环状排列,并且支撑块的外端与支撑杆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固定件以及防护件,固定件是用来安装在连接孔内部的,使得本装置通过螺栓以及螺母固定安装的时候,螺母可以与固定件接触,由于固定件为橡胶材质,可以起到防滑的效果,避免螺母松动,而螺母拧紧之后,可以使固定件被挤压,而顶件则受力向上移动,使得顶件上方的凸块可以与螺母的底部接触,从而辅助固定螺母,避免螺母回转出现松动,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导致轮胎丢失以及出现事故,固定件为橡胶材质,是为了在与螺母接触防滑的同时,也可以被压缩固定,使得固定件可以通过自身的弹力辅助固定螺母,固定块则是用来设在固定件底部的,使得固定件安装之后,其底部可以通过固定块进行固定,进而使螺母拧转的时候,固定件自身不会跟随旋转,而插孔则是用来安装顶件的,使得顶件可以均匀的排列在固定件的上方,从而多方位的与螺母接触固定,使得螺母更加不易出现松动,顶件是用来与固定件一起受力与螺母的底部接触的,使得顶件顶端的凸块与螺母接触的时候,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避免螺母出现松动,使得固定件被挤压的时候,顶件可以自动受力与螺母紧密接触;还有的是,防护件是用来安装在主体的外侧中间位置的,使得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轮胎内部没气的时候,轮胎受压变瘪,使得轮胎内部可以与防护件以及接触件进行接触,使得防护件可以有效的将轮胎内部支撑,使得轮胎可以有效的继续行驶,从而使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轮胎没气的时候,可以继续行驶,使得车辆可以行驶到维修位置,且不会对轮胎产生较大的损伤,防护件是用来直接安装固定在主体的外侧的,接触件则是用来处于防护件的外侧上下两端,从而有效的将轮胎内部支撑,使得接触件可以有效的和轮胎一起与地面接触,从而更加有效的缓冲冲击力,使得轮胎可以继续行驶使用,而支撑杆则是用来处于两个接触件之间的,从而增强缓冲效果,使得轮胎可以被更好的支撑,而支撑块则是用来辅助顶住支撑杆的,使得支撑杆可以被有效的顶住,从而使其更具弹力,从而更加有效的辅助缓冲冲击力,使得轮胎没气之后,行驶里程可以更多,从而解决了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螺母安装在汽车上使用的时候,长时间使用之后螺母容易出现松动,严重时容易导致轮胎脱落以及交通事故,且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模块化动力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轮胎在没气的时候,无法支撑轮胎继续长时间使用,尤其轮胎在高速上没气之后,容易导致车辆无法行驶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安装孔(2),边槽(3),固定件(4),垫板(5),缓冲环(6)和防护件(7);所述主体(1)为动力装置本体,且主体(1)为合金材质;所述安装孔(2)设在主体(1)的中间位置,且安装孔(2)的内部安装有轮毂盖;所述边槽(3)设在主体(1)的外侧上下两端;所述垫板(5)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底槽(102)的内部,且垫板(5)的侧件(501)安装在卡槽(103)的内部;所述缓冲环(6)嵌入安装在边槽(3)的内部,且缓冲环(6)的插块(601)安装在插槽(301)的内部。/n所述固定件(4)包括有固定块(401),插孔(402),顶件(403),所述固定件(4)为环状结构,且固定件(4)为橡胶材质;所述固定件(4)的底部设有固定块(401),且固定块(401)为楔形结构,并且固定块(401)呈环状排列;所述固定件(4)的顶端设有环状排列的插孔(402),且插孔(402)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件(4)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孔(202)的内部。/n所述防护件(7)包括有接触件(701),支撑杆(702)和支撑块(703),所述防护件(7)为环状结构,且防护件(7)为橡胶材质;所述防护件(7)的外侧设有两个接触件(701),且接触件(701)为环状结构,并且接触件(701)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接触件(701)的内侧设有支撑杆(702),且支撑杆(702)具备弹性,并且支撑杆(702)呈环状排列;所述防护件(7)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外侧中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安装孔(2),边槽(3),固定件(4),垫板(5),缓冲环(6)和防护件(7);所述主体(1)为动力装置本体,且主体(1)为合金材质;所述安装孔(2)设在主体(1)的中间位置,且安装孔(2)的内部安装有轮毂盖;所述边槽(3)设在主体(1)的外侧上下两端;所述垫板(5)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底槽(102)的内部,且垫板(5)的侧件(501)安装在卡槽(103)的内部;所述缓冲环(6)嵌入安装在边槽(3)的内部,且缓冲环(6)的插块(601)安装在插槽(301)的内部。
所述固定件(4)包括有固定块(401),插孔(402),顶件(403),所述固定件(4)为环状结构,且固定件(4)为橡胶材质;所述固定件(4)的底部设有固定块(401),且固定块(401)为楔形结构,并且固定块(401)呈环状排列;所述固定件(4)的顶端设有环状排列的插孔(402),且插孔(402)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件(4)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孔(202)的内部。
所述防护件(7)包括有接触件(701),支撑杆(702)和支撑块(703),所述防护件(7)为环状结构,且防护件(7)为橡胶材质;所述防护件(7)的外侧设有两个接触件(701),且接触件(701)为环状结构,并且接触件(701)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接触件(701)的内侧设有支撑杆(702),且支撑杆(702)具备弹性,并且支撑杆(702)呈环状排列;所述防护件(7)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外侧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有导流槽(101),底槽(102),卡槽(103),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导流槽(101),且导流槽(101)的截面为弧形结构,并且导流槽(101)呈环状排列;所述主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底槽(102),且底槽(102)的外侧设有卡槽(103);所述卡槽(103)为矩形结构,并且卡槽(103)呈环状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包括有固定环(201),连接孔(20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伊娜
申请(专利权)人:闻伊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