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82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实现PCB板的高效安装。具体地,该PCB板本体安装于壳体的内侧面,PCB板本体的边缘设有多个安装孔,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安装孔一一对应的承载柱。每一承载柱的上端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插接部,插接部的端部两具有倒扣相背设置的倒扣部,且两倒扣部之间具有间隔槽。安装时,插接部穿过PCB板本体的安装孔,其倒扣部扣压在PCB板本体的正面,PCB板的本体的背面压接在所处承载柱的上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的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
技术介绍
目前,PCB板一般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螺丝孔柱,并在PCB板上设置安装孔,通过将PCB板上的安装孔与螺丝孔柱对齐并插在螺丝孔柱内,然后通过将螺丝进行固定。这种通过螺丝紧固的安装方式,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若是使用者手中当前没有工具,根本需要进行安装,且安装方式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实现PCB板的高效安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该PCB板本体安装于壳体的内侧面,所述PCB板本体的边缘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的承载柱;每一所述承载柱的上端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端部两具有倒扣相背设置的倒扣部,且两所述倒扣部之间具有间隔槽;安装时,所述插接部穿过所述PCB板本体的安装孔,其倒扣部扣压在所述PCB板本体的正面,所述PCB板的本体的背面压接在所处承载柱的上端面。可选地,多个所述安装孔中至少一安装孔呈多边形,其余安装孔呈圆形。可选地,所述间隔槽为V型凹槽。可选地,所述倒扣部压接于所述PCB板本体正面的一面向外凸设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外轮廓呈圆弧形。可选地,所述承载柱的上端面与所述PCB板本体的背面之间设有橡胶垫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PCB板上设置多个安装孔,在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安装孔一一对应的承载柱,每一承载柱的上端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插接部,插接部的端部两具有倒扣相背设置的倒扣部,且两倒扣部之间具有间隔槽。安装时,将安装孔与承载柱上的插接部并下压,挤压插接部上端两相对的倒扣部向其间隔槽内靠拢,进而由插接部直接插入PCB板本体的安装孔,并抵接在承载柱上,同时倒扣部从安装孔内穿出并向恢复形变,倒扣部的倒扣扣压在PCB板本体2的正面,将PCB板本体固定在壳体的承载柱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实现从PCB板的正面直接将PCB板固定于壳体上,无需借助外部的工具,安装方式简单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安装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在扣合部位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中:1-壳体,11、12、13、14-承载柱,11a-插接部,11b-倒扣部,11c-间隔槽,11d-接触部;2-PCB板本体;3-橡胶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3,在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其包括PCB板本体2,该PCB板本体2安装于壳体1的内侧面。PCB板本体2的四周边缘设有多个未图示的安装孔,壳体1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安装孔一一对应的承载柱(11、12、13、1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PCB板本体2上的安装孔设置为四个,壳体1上的承载柱(11、12、13、14)对应地设置为四个。每一承载柱11的上端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插接部11a,插接部11a的端部两具有倒扣相背设置的倒扣部11b,且两倒扣部11b之间具有间隔槽11c。安装时,将安装孔与承载柱11上的插接部11a并下压,挤压插接部11a上端两相对的倒扣部11b向其间隔槽11c内靠拢,进而由插接部11a直接插入PCB板本体2的安装孔,并抵接在承载柱11上,同时倒扣部11b从安装孔内穿出并向恢复形变,倒扣部11b的倒扣扣压在PCB板本体2的正面,将PCB板本体2固定在壳体1的承载柱11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实现从PCB板的正面直接将PCB板固定于壳体1上,无需借助外部的工具,安装方式简单快速。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对角线上的两安装孔设置为方形,而另一对角线上的安装孔设置为圆形。对应地,如图2所示,壳体1上的两处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两承载柱(11、13)上的插接部11a设置为正四棱柱形,处于另一对角线上的两承载柱(12、14)上的插接部11a设置为圆柱形。由此,仅当形状对应的安装孔和插接部11a对准时,才能够顺利安装,从而PCB板本体2防呆安装。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PCB板本体2上的用于防呆的安装孔也可以设置为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形状,只要保证至少其中一安装孔的形状与其余安装孔的形状不同。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倒扣部11b之间的间隔槽11c设置为V型,相当于倒扣部11b与插接部11a之间连接部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加大,以增强倒扣部11b与插接部11a之间的结构强度。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倒扣部11b压接于PCB板本体2正面的一面向外凸设接触部11d,接触部11d的外轮廓呈圆弧形。通过倒扣部11b与PCB板本体2的正面之间设置接触部11d,以增强倒扣部11b施加于PCB板上的压力,更好地压紧PCB板本体2。可选地,每一承载柱11的上端面与PCB板本体2的背面之间设有橡胶垫圈3,该橡胶垫圈3套设在插接部11a上。通过设置橡胶垫圈3,以减小PCB与承载柱11之间的硬碰撞,避免安装时顶伤PCB板本体2。同时,当橡胶垫圈3收到自PCB板本体2的挤压时,还会向PCB板施加反向力,从而使PCB板本体2可以固定的更加稳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该PCB板本体安装于壳体的内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本体的边缘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的承载柱;/n每一所述承载柱的上端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端部两具有倒扣相背设置的倒扣部,且两所述倒扣部之间具有间隔槽;/n安装时,所述插接部穿过所述PCB板本体的安装孔,其倒扣部扣压在所述PCB板本体的正面,所述PCB板的本体的背面压接在所处承载柱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CB板,该PCB板本体安装于壳体的内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本体的边缘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的承载柱;
每一所述承载柱的上端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端部两具有倒扣相背设置的倒扣部,且两所述倒扣部之间具有间隔槽;
安装时,所述插接部穿过所述PCB板本体的安装孔,其倒扣部扣压在所述PCB板本体的正面,所述PCB板的本体的背面压接在所处承载柱的上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正面直插式安装的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刘洋洋高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维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