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车道反跟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750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车道反跟车系统,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且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高速公路入口处,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均与一车道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车道控制器与高速公路通行的栏杆机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左方,所述第五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正下方,所述第六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右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针对跟车类异常通行行为的精准审片,提高针对车辆跟车逃费或漏缴通行费问题稽查审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车道反跟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收费
,特别是一种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车道反跟车系统。
技术介绍
在高速公路的长期运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ETC车辆跟太紧或者直接蒙牌闯关等逃费现象,此类逃费现象较难排查,因此本项目凭借正常过车时“一次触发信号对应一次返回信号”的原则,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判断每次“触发与返回”、“返回与触发”的时间间隔、抬杆落杆的信号状态,并比对实际收费数据,来判断跟车与闯关。现在的无人值守车道(包含ETC车道、自助缴费车道等)存在车辆跟车逃费或漏缴通行费的行为可能,此类行为若通过24小时连续审片去寻找问题车辆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针对跟车类异常通行行为的精准审片,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稽查审片效率的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车道反跟车系统。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车道反跟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且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从左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车道反跟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且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高速公路入口处,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均与一车道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车道控制器与高速公路通行的栏杆机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左方,所述第五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正下方,所述第六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右方;所述车道控制器经信号采集器的作用与收费票亭内的工控机和收费网交换机电连接,所述收费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无人值守车道反跟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且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高速公路入口处,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和第六线圈均与一车道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车道控制器与高速公路通行的栏杆机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左方,所述第五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正下方,所述第六线圈设置于所述栏杆机栏杆的右方;所述车道控制器经信号采集器的作用与收费票亭内的工控机和收费网交换机电连接,所述收费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电连接,所述收费网交换机与收费网电连接,所述收费网与收费站电连接。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达吴槟张显清夏成林陈宇陈裕煜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