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87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涉及车道控制器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工控机和毛刷,所述柜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数个通风叶,且通风叶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柜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往复机构,且往复机构与毛刷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毛刷的前端与通风叶活动连接,所述柜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工控机的底端与放置板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与工控机的一侧活动连接。本技术可以对所有通风叶进行打扫,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机器外表的美观程度,使得工控机的放置更加稳定,并且对工控机的拿取与存放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道控制器,具体是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


技术介绍

1、车道控制器是公路收费系统的枢纽设备,是连接外围设备与车道计算机的桥梁,主要用于收费车道的设备管理和控制,采集并上传收费数据和控制外围设备在,适用于各种封闭式或开放式路桥收费系统。

2、针对现有技术来说,目前车道控制器结构较为单一,长时间处于外部裸露环境,导致控制器出现积灰,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人工打扫耗时耗力,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并且装置内部结构也较为单一,难以更加稳固地放置工控机,而且工控机的拿取与放置不便捷,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需要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来解决现有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

3、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包括柜体、工控机和毛刷,所述柜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数个通风叶,且通风叶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柜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柜体的一侧通过滑槽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往复机构,且往复机构与毛刷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毛刷的前端与通风叶活动连接,所述柜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工控机的底端与放置板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与工控机的一侧活动连接。

5、上述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连接柱、活动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滑槽活动连接于柜体的一侧,且支撑板和支撑架分别位于柜体的不同侧,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和支撑板,且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架的底端两侧分别活动连接于连接柱的两端内部,所述活动架的顶端贯穿毛刷,且活动架的顶端与毛刷固定连接。

6、上述的,所述往复机构还包括固定块、转杆、固定柱、转盘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活动架的底端一侧,所述转杆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固定块的内侧,所述固定柱贯穿转杆的另一端,且固定柱与转杆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顶端,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7、上述的,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的挡板,所述挡板的相对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且齿轮位于挡板的相对侧,所述柜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且齿轮与齿条之间相互啮合。

8、上述的,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

9、上述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隔板、活动柱、固定板和复位弹簧,所述隔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放置板的顶端,所述活动柱贯穿隔板的中心处,且活动柱与隔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柱远离隔板的一端贯穿固定板的中心处,且活动柱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活动柱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隔板。

10、上述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支撑块、第三伺服电机、连接轴和三角块,所述支撑块成对设置,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于放置板的顶端,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块的顶端,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另一支撑块的内部,所述连接轴贯穿三角块,且连接轴与三角块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的外表面与活动柱的一端相贴合。

11、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3、一、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清扫机构,当需要对柜体的通风叶进行清扫时,通过打开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转盘的转动,带动转杆的另一端拉扯固定块进行往返运动,从而带动活动架在连接柱的限制下进行左右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毛刷在通风叶的外表面进行往复刷动,并且通过打开第二伺服电机,可以带动支撑架沿着滑槽进行上下移动,以使得毛刷在通风叶的表面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对所有通风叶进行打扫,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机器外表的美观程度。

14、二、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当需要放置工控机时,需要将工控机放置于放置板的顶端,随后打开第三伺服电机,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使得三角块也进行转动,此时三角块的远心端转动至与活动柱的一端相贴合,带动固定板同步移动,以使复位弹簧压缩变短,从而将工控机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工控机的放置更加稳定,并且对工控机的拿取与存放更加便捷。

15、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包括柜体(1)、工控机(2)和毛刷(3),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数个通风叶(4),且通风叶(4)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柜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5),且柜体(1)的一侧通过滑槽(5)活动连接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往复机构(7),且往复机构(7)与毛刷(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毛刷(3)的前端与通风叶(4)活动连接,所述柜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8),所述工控机(2)的底端与放置板(8)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9),且限位机构(9)与工控机(2)的一侧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7)包括连接柱(701)、活动架(702)和支撑板(703),所述支撑板(703)通过滑槽(5)活动连接于柜体(1)的一侧,且支撑板(703)和支撑架(6)分别位于柜体(1)的不同侧,所述连接柱(701)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6)和支撑板(703),且连接柱(70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6)和支撑板(703)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架(702)的底端两侧分别活动连接于连接柱(701)的两端内部,所述活动架(702)的顶端贯穿毛刷(3),且活动架(702)的顶端与毛刷(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7)还包括固定块(704)、转杆(705)、固定柱(706)、转盘(707)和第一伺服电机(708),所述固定块(70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活动架(702)的底端一侧,所述转杆(705)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固定块(704)的内侧,所述固定柱(706)贯穿转杆(705)的另一端,且固定柱(706)与转杆(705)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柱(7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盘(707)的一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08)固定连接于支撑架(6)的顶端,且第一伺服电机(708)的输出轴与转盘(70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的挡板(10),所述挡板(10)的相对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12),且齿轮(12)位于挡板(10)的相对侧,所述柜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13),且齿轮(12)与齿条(13)之间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4),且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与支撑柱(11)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隔板(901)、活动柱(902)、固定板(903)和复位弹簧(904),所述隔板(90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放置板(8)的顶端,所述活动柱(902)贯穿隔板(901)的中心处,且活动柱(902)与隔板(901)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柱(902)远离隔板(901)的一端贯穿固定板(903)的中心处,且活动柱(902)与固定板(903)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904)套设于活动柱(902)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90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903),且复位弹簧(9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隔板(9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还包括支撑块(905)、第三伺服电机(906)、连接轴(907)和三角块(908),所述支撑块(905)成对设置,所述支撑块(90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于放置板(8)的顶端,所述第三伺服电机(906)固定连接于支撑块(905)的顶端,所述第三伺服电机(906)的输出轴与连接轴(907)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轴(907)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另一支撑块(905)的内部,所述连接轴(907)贯穿三角块(908),且连接轴(907)与三角块(908)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908)的外表面与活动柱(902)的一端相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包括柜体(1)、工控机(2)和毛刷(3),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数个通风叶(4),且通风叶(4)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柜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5),且柜体(1)的一侧通过滑槽(5)活动连接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往复机构(7),且往复机构(7)与毛刷(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毛刷(3)的前端与通风叶(4)活动连接,所述柜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8),所述工控机(2)的底端与放置板(8)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9),且限位机构(9)与工控机(2)的一侧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7)包括连接柱(701)、活动架(702)和支撑板(703),所述支撑板(703)通过滑槽(5)活动连接于柜体(1)的一侧,且支撑板(703)和支撑架(6)分别位于柜体(1)的不同侧,所述连接柱(701)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6)和支撑板(703),且连接柱(70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6)和支撑板(703)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架(702)的底端两侧分别活动连接于连接柱(701)的两端内部,所述活动架(702)的顶端贯穿毛刷(3),且活动架(702)的顶端与毛刷(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7)还包括固定块(704)、转杆(705)、固定柱(706)、转盘(707)和第一伺服电机(708),所述固定块(70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活动架(702)的底端一侧,所述转杆(705)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固定块(704)的内侧,所述固定柱(706)贯穿转杆(705)的另一端,且固定柱(706)与转杆(705)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柱(7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盘(707)的一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08)固定连接于支撑架(6)的顶端,且第一伺服电机(708)的输出轴与转盘(70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清夏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