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球式排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90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投球式排液泵,涉及排液本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泵筒本体,泵筒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泵上接头,泵上接头侧壁开设有与泵筒本体内部相互连通的排液孔,泵筒本体下端连接有固定阀罩,固定阀罩内设置有固定阀座,固定阀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接头,固定阀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阀球,泵筒本体内设置有能升降移动的柱塞本体,柱塞本体的下端设置有阀座管塞,阀座管塞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座,游动阀座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球式排液泵
本技术涉及排液泵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投球式排液泵。
技术介绍
通过抽油泵对油井中的油液进行采集之前,往往需要先对油井进行酸化处理,注入二氧化碳溶液等腐蚀介质以提高油井的产量。酸化作业后,如果直接抽油,这些腐蚀介质会对油管、抽油泵和抽油杆有严重腐蚀,会造成抽油泵、抽油杆断脱和油管腐蚀。腐蚀介质与油液的密度不同,会出现分层的情况。为此,亟待一种排液泵,能先将油井中的腐蚀介质排除,排除的过程中不会与抽油泵、抽油杆长时间接触,腐蚀介质排除完毕后能正常进行抽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投球式排液泵,先将油井中腐蚀介质排除,避免造成油管、抽油泵和抽油杆严重腐蚀。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投球式排液泵,包括泵筒本体,泵筒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泵上接头,泵上接头侧壁开设有与泵筒本体内部相互连通的排液孔,泵筒本体下端连接有固定阀罩,固定阀罩内设置有固定阀座,固定阀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接头,固定阀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阀球,泵筒本体内设置有能升降移动的柱塞本体,柱塞本体的下端设置有阀座管塞,阀座管塞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座,游动阀座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球。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阀座管塞贯穿开设有通孔,固定阀球的直径小于通孔的孔径,游动阀球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孔径。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柱塞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柱塞上接头和柱塞下接头,柱塞上接头上端连接有油管,柱塞下接头的上端外壁与柱塞本体的内壁相互连接,柱塞下接头的下端内壁与阀座管塞的外壁相互连接。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柱塞上接头和柱塞下接头开设有同轴的工艺孔,游动阀球的直径小于工艺孔的孔径。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游动阀座的外壁与柱塞下接头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环。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固定阀座的外壁与固定阀罩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泵上接头与泵筒本体之间设置有泵筒接箍,泵筒接箍的上下两端分别套套设在泵上接头和泵筒本体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在泵筒本体的下端设置固定阀球与游动阀球,固定阀球与固定阀座相互配合,游动阀球与游动阀座相互配合,起到阀门的作用。柱塞本体的上端与油管相互连接,在通井机的作用下作上下往复运动,固定阀座与泵筒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游动阀座在泵筒内上下移动。当游动阀座向上移动时,游动阀球与游动阀座紧密接触,游动阀球将上下方的空气隔断;油井中的腐蚀介质在负压的作用下向泵筒内移动,腐蚀介质的挤压作用大于固定阀球的重力,固定阀球与固定阀座脱离,开启固定阀座通道,腐蚀介质进入到游动阀座和固定阀座之间的空腔内,在游动阀座持续向上的过程中,腐蚀介质在负压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移动到排液孔上方时,腐蚀介质通过排液孔排出到泵筒本体外。当需要抽油时,阀座管塞位于排液孔的下端,油液直接通过油管抽出,不会通过排液孔溢出,不会影响正常抽油工作。避免了油液中的腐蚀介质直接与对油管、抽油泵和抽油杆的接触,有效避免抽油泵、抽油杆断脱和油管腐蚀的情况的发生。2、固定阀球的直径小于通孔的孔径,游动阀球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孔径。通过油管向泵筒本体内投入固定阀球和游动阀球时,先投入固定阀球,后投入游动阀球,固定阀球能通过阀座管塞的通孔后与固定阀球相互配合,游动阀球不会通过阀座管塞,保证了分别对固定阀球和游动阀球的安装效果。3、柱塞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柱塞上接头和柱塞下接头,柱塞上接头与油管相互连接,方便通过连接结构带动柱塞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游动阀球和游动阀座的升降移动。4、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保证固定阀座和游动阀座安装之后的密封性,保证游动阀座和固定阀座之间能稳定形成负压。5、泵筒本体与泵上连接头之间通过泵筒接箍相互连接,保证连接的密封性,保证泵上接头的排液孔与泵筒本体内部空腔的连通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柱塞本体两端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处于向下冲程时固定阀球和游动阀球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处于向上冲程时固定阀球和游动阀球的状态示意图。附图中,1-泵上接头,110-排液孔,2-泵筒接箍,3-泵筒本体,4-油管,5-柱塞上接头,510-工艺孔,6-柱塞本体,7-柱塞下接头,8-阀座管塞,810-通孔,9-游动阀座,910-第一密封环,10-游动阀球,11-固定阀罩,12-固定阀座,13-第二密封环,14-支撑接头,15-固定阀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本技术的投球式排液泵,包括泵筒本体3,泵筒本体3的上端连接有泵上接头1,泵上接头1侧壁开设有与泵筒本体3内部相互连通的排液孔110,泵筒本体3下端连接有固定阀罩11,固定阀罩11内设置有固定阀座12,固定阀座12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接头14,固定阀座1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阀球15,泵筒本体3内设置有能升降移动的柱塞本体6,柱塞本体6的下端设置有阀座管塞8,阀座管塞8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座9,游动阀座9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球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在泵筒本体3的下端设置固定阀球15与游动阀球10,固定阀球15与固定阀座12相互配合,游动阀球10与游动阀座9相互配合,起到阀门的作用。柱塞本体6的上端与油管4相互连接,在通井机的作用下作上下往复运动,固定阀座12与泵筒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游动阀座9在泵筒内上下移动。当游动阀座9向上移动时,游动阀球10与游动阀座9紧密接触,游动阀球10将上下方的空气隔断;油井中的腐蚀介质在负压的作用下向泵筒内移动,腐蚀介质的挤压作用大于固定阀球15的重力,固定阀球15与固定阀座12脱离,开启固定阀座12通道,腐蚀介质进入到游动阀座9和固定阀座12之间的空腔内,在游动阀座9持续向上的过程中,腐蚀介质在负压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移动到排液孔110上方时,腐蚀介质通过排液孔110排出到泵筒本体3外。当需要抽油时,阀座管塞8位于排液孔110的下端,油液直接通过油管4抽出,不会通过排液孔110溢出,不会影响正常抽油工作。避免了油液中的腐蚀介质直接与对油管4、抽油泵和抽油杆的接触,有效避免抽油泵、抽油杆断脱和油管4腐蚀的情况的发生。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球式排液泵,包括泵筒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本体(3)的上端连接有泵上接头(1),所述泵上接头(1)侧壁开设有与泵筒本体(3)内部相互连通的排液孔(110),所述泵筒本体(3)下端连接有固定阀罩(11),所述固定阀罩(11)内设置有固定阀座(12),所述固定阀座(12)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接头(14),所述固定阀座(1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阀球(15),所述泵筒本体(3)内设置有能升降移动的柱塞本体(6),所述柱塞本体(6)的下端设置有阀座管塞(8),所述阀座管塞(8)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座(9),所述游动阀座(9)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球(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球式排液泵,包括泵筒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本体(3)的上端连接有泵上接头(1),所述泵上接头(1)侧壁开设有与泵筒本体(3)内部相互连通的排液孔(110),所述泵筒本体(3)下端连接有固定阀罩(11),所述固定阀罩(11)内设置有固定阀座(12),所述固定阀座(12)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接头(14),所述固定阀座(1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阀球(15),所述泵筒本体(3)内设置有能升降移动的柱塞本体(6),所述柱塞本体(6)的下端设置有阀座管塞(8),所述阀座管塞(8)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座(9),所述游动阀座(9)的上端设置有游动阀球(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球式排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管塞(8)贯穿开设有通孔(810),所述固定阀球(15)的直径小于通孔(810)的孔径,所述游动阀球(10)的直径大于通孔(810)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球式排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本体(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柱塞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利张平何斌吴福全汪清华满守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高原海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