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34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具有辊道底座,辊道底座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辊子,辊子上方还装有辊道盖板,每个所述辊子的一侧还设有辊子驱动装置,辊子驱动装置安置在辊道底座上;所述辊道底座的底部一端设有转动铰支撑,辊道底座的底部另一端设有辊道升降装置,辊道升降装置与所述辊道底座的端部相连接并托住辊道底座以实现绕着转动铰支撑的旋转升降调节;该辊道在现有冷剪后辊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改造后,实现了短尺材通过冷剪比较顺畅,降低了故障时间,提高了机时产量;同时只有特短尺材丢进废钢桶,降低了钢耗;提高了钢材端部剪切质量并降低了长材尾部弯曲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
本技术涉及钢棒材加工剪切设备
,尤其是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
技术介绍
在生产螺纹钢及圆钢的生产车间中,钢棒材经过冷剪剪后需要通过辊道将其输送走,传统设计的辊道是弹簧辊,辊子为无电机带动的自由辊,由于弹簧辊是无驱动力的自由辊,动力不足,尺寸较小的短材通过冷剪后行进不顺,降低生产线的机时产量,影响生产节奏,所以经常出现轧线等待冷床冷剪的情况,影响轧线生产节奏,影响生产产量;同时弹簧辊由于距离冷剪较远,弹簧弹力有限,辊子上下距离无法调节,影响圆钢剪切质量,影响剪切端面及成品长材的弯曲;尺寸小的短尾材不易通过冷剪,多用冷剪重复剪切更短短尺丢进废钢桶,导致钢耗偏高,特别是Φ55以上的圆钢,由于尾尺较重,钢耗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该辊道在现有冷剪后辊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改造后,实现了短尺材通过冷剪比较顺畅,降低了故障时间,提高了机时产量;同时只有特短尺材丢进废钢桶,降低了钢耗;提高了钢材端部剪切质量并降低了长材尾部弯曲率。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具有辊道底座,辊道底座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辊子,辊子上方还装有辊道盖板,每个所述辊子的一侧还设有辊子驱动装置,辊子驱动装置安置在辊道底座上;所述辊道底座的底部一端设有转动铰支撑,辊道底座的底部另一端设有辊道升降装置,辊道升降装置与所述辊道底座的端部相连接并托住辊道底座以实现绕着转动铰支撑的旋转升降调节。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辊道升降装置包括有设置在辊道底座的前后两侧外部的气缸支架,两侧的气缸支架上均装有朝下布置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通过中耳轴与气缸支架铰接连接,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运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辊道底座的侧部通过销轴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升降气缸为中间摆动式气缸。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辊子驱动装置包括有安置在辊道底座上的辊子减速机和联轴器,其中联轴器与安置在轴承座上的辊子转轴传动连接。本技术是在传统的弹簧辊子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形成的,实现了短尺材顺畅通过冷剪,降低了故障时间,提高了机时产量;而且改进后只有特短尺材丢进废钢桶,大大降低了钢耗;本技术使用后,大大提高了钢棒材端部剪切质量并降低了长材尾部弯曲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辊子驱动装置与辊子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辊道盖板,2—辊子,3—升降气缸,4—气缸支架,5—辊道底座,6—转动铰支撑,7—轴承座,8—联轴器,9—辊子减速机。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4,本技术是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具有辊道底座5,辊道底座上通过轴承座7安装有辊子2,辊子上方还装有辊道盖板1,每个所述辊子的一侧还设有辊子驱动装置,辊子驱动装置安置在辊道底座上;所述辊道底座的底部一端设有转动铰支撑6,辊道底座的底部另一端设有辊道升降装置,辊道升降装置与所述辊道底座的端部相连接并托住辊道底座以实现绕着转动铰支撑的旋转升降调节。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辊道升降装置包括有设置在辊道底座的前后两侧外部的气缸支架4,两侧的气缸支架上均装有朝下布置的升降气缸3,升降气缸通过中耳轴与气缸支架铰接连接,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运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辊道底座的侧部通过销轴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气缸为中间摆动式气缸,即气缸外壁中间部位通过铰接的支架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辊子驱动装置包括有安置在辊道底座上的辊子减速机9和联轴器8,其中联轴器与安置在轴承座上的辊子转轴传动连接。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将辊道距冷剪的距离安装距离变短一些,增加了成品棒材的通过率。具体的动作流程如下:当生产小规格钢材时,尾材短尺通过冷剪时,辊道升降气缸将辊道升到高位,辊子减速机的动力经过联轴器传递给辊子,辊子带动尾材短尺通过冷剪。当生产大圆钢时,辊道升降气缸动作,将辊道调至低位,冷剪剪钢带动钢材下移不会顶到辊道造成尾部弯曲。本技术是在传统的弹簧辊子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形成的,实现了短尺材顺畅通过冷剪,降低了故障时间,提高了机时产量;而且改进后只有特短尺材丢进废钢桶,大大降低了钢耗;本技术使用后,大大提高了钢棒材端部剪切质量并降低了长材尾部弯曲率。下面就是是过程来举例测算其带来的经济效益:1.在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使轧线生产更连续顺畅。2.提高作业率:机时产量由100t/h提高到102t/h,按2019年年产83万吨计算,每年节约生产时间=830000/100-830000/102=163h,将此时间用于生产加工材,按加工材利润160元计算,则创造效益:163*102*160=266.02万元。3.提高剪切质量,降低钢耗:钢耗降低1.7kg/t,按正材与废钢之间的差价为2100元/t,则创造效益:1.7kg/t×54750t×2100元/t=19.54万元。总经济效益为:266.02+19.54=285.56万元。上述效益的测算也只是一个粗略的效益计算,但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通过本实施例的改造,每年也可以创造不菲的经济效益,在企业普遍追求提质增效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具有辊道底座,辊道底座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辊子,辊子上方还装有辊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辊子的一侧还设有辊子驱动装置,辊子驱动装置安置在辊道底座上;所述辊道底座的底部一端设有转动铰支撑,辊道底座的底部另一端设有辊道升降装置,辊道升降装置与所述辊道底座的端部相连接并托住辊道底座以实现绕着转动铰支撑的旋转升降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具有辊道底座,辊道底座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辊子,辊子上方还装有辊道盖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辊子的一侧还设有辊子驱动装置,辊子驱动装置安置在辊道底座上;所述辊道底座的底部一端设有转动铰支撑,辊道底座的底部另一端设有辊道升降装置,辊道升降装置与所述辊道底座的端部相连接并托住辊道底座以实现绕着转动铰支撑的旋转升降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棒材冷剪后升降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升降装置包括有设置在辊道底座的前后两侧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印昊熊俊飞可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