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77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温蜡脱蜡釜,涉及蜡釜技术的领域,解决了现有脱蜡釜取料时容易将手部烫伤的问题,其包括用于放置膜壳的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置有供膜壳放置的移动板,移动板靠近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柱,连接柱远离移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万向轮,底板上设置有供万向轮滑移限位的滑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在脱蜡釜中取料时将手部烫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温蜡脱蜡釜
本技术涉及脱蜡釜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温蜡脱蜡釜。
技术介绍
中温蜡脱蜡釜一般用于溶模铸造行业的膜壳脱蜡,在实际使用时,一般是将膜壳放置于脱蜡釜的脱蜡腔中,再经过对膜壳的加热使得膜壳与蜡分离,达到脱蜡的效果。现有的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在脱蜡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的手部伸进脱蜡釜的脱蜡腔中,将膜壳一个个取出,但是由于脱蜡完成后,脱蜡腔中的温度依然很高不会迅速降低,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手部烫伤,给脱蜡工作带来麻烦,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手部不用伸入至脱蜡腔中,保护操作人员的手部不易被烫伤。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包括用于放置膜壳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膜壳放置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靠近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移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万向轮滑移限位的滑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板与万向轮相互配合,在取出膜壳时,只需拉动移动板,将移动板从脱蜡腔中抽出,在从移动板上取下膜壳即可,操作方便,且不需将手伸进脱蜡腔中,不易将操作人员的手部烫伤,提高膜壳取出的安全性,滑轨的设置,使得万向轮能够稳定的从脱蜡腔中滑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柱靠近移动板的一侧一体设置有螺纹柱,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供螺纹柱螺纹固定的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柱与螺纹孔的设置,在将万向轮安装至移动板上时,只需将连接柱上的螺纹柱对准移动板上的螺纹孔,在将螺纹柱拧紧至螺纹孔中即可,操作方便,提高万向轮安装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靠近脱蜡釜开口处设置有与远离脱蜡釜开口的万向轮抵触限位的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在将移动板拉出一端距离之后,限位块与万向轮相互抵触,使得万向乱不会继续往脱蜡釜开口处滑动,能够防止移动板从脱蜡釜的脱蜡腔中滑出,从而避免膜壳摔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靠近滑轨的一侧设置有枢接柱,所述滑轨上一体设置有供枢接柱插入枢接的枢接座,所述滑轨远离枢接座的一侧设置有限制限位块旋转且与限位块抵接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远离脱蜡釜开口的一侧与限位块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枢接柱与枢接座相互配合,在安装限位块时,只需将枢接柱插入至枢接座中,即可将其限位块转动连接至滑轨上,操作方便,提高向限位块安装的效率;抵接块的设置,当万向轮抵触在限位块上时,由于抵接块的抵接作用,使得限位块能够固定在抵接块上,从而能够防止限位块转动,起到限制万向轮继续滑动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枢接柱上套设有驱使限位块抵接在抵接块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侧与滑轨的侧壁抵触,所述扭簧的另一侧与限位块相互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的设置,驱使限位块一直抵接在抵接块上,使得防止万向轮滑动的效果更好;且在将万向轮安装至滑轨上时将限位块推开之后,由于压簧的回弹力的作用,限位块也会自动复位至与抵接块抵接的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枢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制枢接柱从枢接黄中抽出的限制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枢接柱插入于枢接座中之后,在将限制块固定于枢接柱上,防止枢接柱从枢接座中脱落,提高安枢接柱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限位块安装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块靠近枢接柱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卡接弹片,所述卡接弹片与枢接柱抵触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枢接柱上开设有供卡接凸起卡接的卡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弹片的设置,在将限制块固定在枢接柱上时,能够将卡接弹片卡接在枢接柱上,而卡接凸起与卡接槽相互配合,使得卡接弹片卡接在卡接槽中,从而使得限制块固定在枢接柱上,安装方便,提高限制块安装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防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的设置,当膜壳放置在移动板上时,并拉动移动板的过程中,膜壳不易从移动板上脱落,提高膜壳在移动板上移动时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移动板的设置,将膜壳从脱蜡腔中取出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不需进入到脱蜡腔中,直接将移动板拉出即可,减少烫伤的概率;2.限位块的设置,使得万向轮在滑轨上滑动的过程中不至于从滑轨中滑出,避免膜壳掉落损坏;3.扭簧的设置,使得限位块能够一直抵接在抵接块上,从而使得万向轮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不易滑出滑轨。附图说明图1是脱蜡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脱蜡釜内部滑轨以及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移动板以及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万向轮、连接柱、螺纹柱以及螺纹孔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滑轨、限位块以及抵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滑轨、限位块以及抵接块的爆炸示意图。图7是图6中B部枢接柱、枢接座以及限制块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限制块以及卡接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移动板;3、连接柱;4、万向轮;5、滑轨;6、螺纹柱;7、螺纹孔;8、限位块;9、枢接柱;10、枢接座;11、抵接块;12、扭簧;13、限制块;14、卡接弹片;15、卡接凸起;16、卡接槽;17、防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中温蜡脱蜡釜,脱蜡釜为长方体设置,脱蜡釜上设置有密封门,当膜壳放置于脱蜡釜中之后关闭密封门,达到更好的密封加热效果。参照图2-4所示,脱蜡釜内部设置有半圆形的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供膜壳放置的移动板2,移动板2远离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防护板17,移动板2与防护板17相互配合形成一没有上盖的盒状收料斗。移动板2靠近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柱3,连接柱3远离移动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万向轮4,万向轮4设置有四个;底板1上设置有供万向轮4滑移限位的滑轨5;滑轨5为一块横板以及两块与横板垂直的直板构成,直板与横板相互配合形成切面为类似于“U”形的滑轨5,万向轮4能够在滑轨5上滑移运动,在实际使用时手推动防护板17,使得万向轮4在滑轨5上运动,当将移动板2向脱蜡釜开口处拉动时,手需要托住移动板2防止移动板2脱落。连接柱3靠近移动板2的一侧一体设置有螺纹柱6,移动板2上开设有供螺纹柱6螺纹固定的螺纹孔7;在将万向轮4安装至移动板2上时,只需将连接柱3上的螺纹柱6对准移动板2的螺纹孔7,即可将万向轮4旋转固定在移动板2上。参照图5、6所示,滑轨5靠近脱蜡釜开口处设置有与远离脱蜡釜开口的万向轮4抵触限位的限位块8限位块8为长方形金属块状设置,且限位块8设置于滑轨5的中部。限位块8靠近滑轨5的一侧焊接固定有枢接柱9,滑轨5上一体设置有供枢接柱9插入枢接的枢接座10,枢接座10上开设有供枢接柱9插入的枢接孔,在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包括用于放置膜壳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供膜壳放置的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靠近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远离移动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万向轮(4),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供万向轮(4)滑移限位的滑轨(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包括用于放置膜壳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供膜壳放置的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靠近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远离移动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万向轮(4),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供万向轮(4)滑移限位的滑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靠近移动板(2)的一侧一体设置有螺纹柱(6),所述移动板(2)上开设有供螺纹柱(6)螺纹固定的螺纹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靠近脱蜡釜开口处设置有与远离脱蜡釜开口的万向轮(4)抵触限位的限位块(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温蜡脱蜡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8)靠近滑轨(5)的一侧设置有枢接柱(9),所述滑轨(5)上一体设置有供枢接柱(9)插入枢接的枢接座(10),所述滑轨(5)远离枢接座(10)的一侧设置有限制限位块(8)旋转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龙韩志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开发区安德鲁精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