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66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胶供料装置,供料桶包括上侧的储料部和下侧的混料部,所述混料部侧壁呈螺旋状,所述混料部的旁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设置有连通混料部上侧的进液管和连通混料部下侧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沿混料部侧壁的切线方向进入混料部。通过水泵的作用将混料部上侧的胶水抽出,并通过出液管高速再回到混料部的底部,并且从切线方向进入,胶液具有较大的初速度,进入的胶液沿混料部螺旋状的内壁盘旋并上升,不仅对混料部底部具有高速的冲刷作用,同时胶液向上盘旋的过程中对供料桶中的胶液进行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胶供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点胶机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点胶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点胶工艺在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点胶是靠工人手工操作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手工点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求而逐渐被自动点胶机替代。自动点胶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汽车部件、手袋和包装盒等。点胶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供料装置来进行供料,减少人工的投入。现有用于大批量生产流程的点胶机装置通常采用螺杆注射式点胶,因为可以通过供料装置供料,可进行持续性加工,中途无停机加胶的现象,将胶压进进给管中,胶流经以固定时间、特定速度旋转的螺杆。螺杆的旋转在胶剂上形成剪切力,使胶剂沿螺纹流下,螺杆的旋转在胶剂上不断加压,使其从滴胶针嘴流出,其中进给管的侧壁便连通供料装置的出料管。但是,供料装置由于存放大量胶液,胶液中的各个位置密度、浓度各不相同,存放时间长的胶液还存在絮凝现象,所以需要对供料装置进行搅拌,现有搅拌过程通常直接将金属搅拌杆、螺旋叶片等直接延伸至供料桶中搅拌,存在多方面问题;(1)由于是刚性搅拌器,胶水中容易混入气泡。(2)搅拌器无法延伸至供料桶底部,导致供料桶底部长期无法得到搅拌。因此,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由于现有搅拌器为刚性搅拌器,导致容易产生气泡和桶底无法得到搅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供料装置,主要解决的是由于现有搅拌器为刚性搅拌器,导致容易产生气泡和桶底无法得到搅拌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点胶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桶,供料桶的下侧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连通点胶器;所述供料桶包括上侧的储料部和下侧的混料部,所述混料部侧壁呈螺旋状,所述混料部的旁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设置有连通混料部上侧的进液管和连通混料部下侧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沿混料部侧壁的切线方向进入混料部;进一步地,所述混料部呈漏斗状。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与供料桶的连通端管口位于混料部上侧。进一步地,所述储料部侧壁设置有多个侧棱。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水泵的作用将混料部上侧的胶水抽出,并通过出液管高速再回到混料部的底部,并且从切线方向进入,胶液具有较大的初速度,进入的胶液沿混料部螺旋状的内壁盘旋并上升,不仅对混料部底部具有高速的冲刷作用,同时胶液向上盘旋的过程中对供料桶中的胶液进行混合。(2)由于是采用自身胶液加速冲击并盘旋的方式对供料桶进行混合作用,并没有刚性搅拌器延伸至胶液中,所以大大降低了气泡的发生率,胶液在供料桶中沿侧壁盘旋上升的过程中也保证了供料桶内壁的光滑。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供料桶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供料桶1、出料管11、点胶器2、储料部12、混料部13、水泵3、进液管31、出液管32、侧棱1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一种点胶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桶1,供料桶1的下侧连通有出料管11,所述出料管11的另一端连通点胶器2;所述供料桶1包括上侧的储料部12和下侧的混料部13,储料部和混料部的连接处为一体连接,呈桶装结构,所述混料部13侧壁呈螺旋状,混料部从正面方向看,为螺旋状的外壳,并盘旋向上,所述混料部13的旁侧设置有水泵3,所述水泵3设置有连通混料部13上侧的进液管31和连通混料部13下侧的出液管32,所述出液管32沿混料部13侧壁的切线方向进入混料部13;本技术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桶中胶水的加速流动,起到混合胶水的作用,通过水泵的作用将混料部上侧的胶水抽出,并通过出液管高速再回到混料部的底部,并且从切线方向进入,胶液具有较大的初速度,进入的胶液沿混料部螺旋状的内壁盘旋并上升,不仅对混料部底部具有高速的冲刷作用,同时胶液向上盘旋的过程中对供料桶中的胶液进行混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采用自身胶液加速冲击并盘旋的方式对供料桶进行混合作用,并没有刚性搅拌器延伸至胶液中,所以大大降低了气泡的发生率,胶液在供料桶中沿侧壁盘旋上升的过程中也保证了供料桶内壁的光滑。如图1所示:所述混料部13呈漏斗状。混料部为漏斗状有利于胶液在进入混料部的时候,呈盘旋的状态,同时整个供料桶的底部为近似的锥形,避免下侧边部拐角式设计容易蓄积胶液的问题。如图1所示:所述出料管11与供料桶1的连通端管口位于混料部13上侧。一般状态下的普通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下侧的密度稍大于上侧,混料部上侧是经过混料后的胶液,密度最适宜。如图2所示:所述储料部12侧壁设置有多个侧棱121。侧棱环储料部的轴线均匀设置,具有缓流和扰流的作用,胶液在环形流动的时候,在侧棱的作用下减速,减速的胶液形成湍流,有利于混匀作用。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胶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桶(1),供料桶(1)的下侧连通有出料管(11),所述出料管(11)的另一端连通点胶器(2);其特征在于:/n所述供料桶(1)包括上侧的储料部(12)和下侧的混料部(13),所述混料部(13)侧壁呈螺旋状,所述混料部(13)的旁侧设置有水泵(3),所述水泵(3)设置有连通混料部(13)上侧的进液管(31)和连通混料部(13)下侧的出液管(32),所述出液管(32)沿混料部(13)侧壁的切线方向进入混料部(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桶(1),供料桶(1)的下侧连通有出料管(11),所述出料管(11)的另一端连通点胶器(2);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料桶(1)包括上侧的储料部(12)和下侧的混料部(13),所述混料部(13)侧壁呈螺旋状,所述混料部(13)的旁侧设置有水泵(3),所述水泵(3)设置有连通混料部(13)上侧的进液管(31)和连通混料部(13)下侧的出液管(32),所述出液管(32)沿混料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秉亚王晶朱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徽合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