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13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池和多个圆周均布在孵化池内的孵化器,孵化池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流量阀,孵化池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孵化池底部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抽水管,抽水管上设置有抽水泵和抽水流量阀,抽水管的端部竖直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上上下间隔布置有多根回流管,每根回流管的出水端均与孵化池的侧壁切向连接,孵化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流量阀,孵化池内的侧壁和底部上均设置有加热元件,孵化池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每个孵化器的下方均设置有气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养殖成本低,鲟鱼孵化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A device for hatching fertilized eggs of sturge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鲟鱼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
技术介绍
鲟鱼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鲟形目的鱼类,属于软骨赢磷鱼,鲟鱼不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特殊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鲟鱼养殖的研究,养殖规模发展迅速。在鲟鱼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发现,鲟鱼受精卵的个体较大,成熟的卵细胞卵径在3.1mm以上,状似椭球形,卵体绿色或黑绿色,有光泽和弹性,其孵化条件比较苛刻,要求在孵化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氧气、一定流速的流水及适宜的水温,所以虽然鲟鱼的产卵量大,但成活率却不高,因此,鲟鱼受精卵的孵化成了鲟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制约鲟鱼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鲟鱼养殖生产中受精卵的孵化主要利用专业的鲟鱼卵孵化器,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孵化器的操作复杂,孵化鲟鱼受精卵的条件达不到理想状态,孵化率不高,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鲟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和推广,亟需一种能够满足广大养殖者们需求的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操作简便,养殖成本低,鲟鱼孵化率高的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养殖成本低,鲟鱼孵化率高的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孵化池和多个圆周均布在孵化池内的孵化器,孵化池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流量阀,孵化池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孵化池底部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抽水管,抽水管上设置有抽水泵和抽水流量阀,抽水管的端部竖直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上上下间隔布置有多根回流管,每根回流管的出水端均与孵化池的侧壁切向连接,孵化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流量阀,孵化池内的侧壁和底部上均设置有加热元件。孵化器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壳体,壳体内的底部设置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呈十字形布置,支撑板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层孵化层,每层孵化层均包括一个支撑网和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圆周均布在支撑网的上表面,各个孵化器的壳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孵化池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通过竖轴与连接板传动连接,每个孵化器的下方均设置有气箱,气箱与壳体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气箱的内部设置有气室,气箱的顶部加工有多个气孔,各个气箱之间通过连接管依次连通,其中一个气箱上设置有软管,软管上设置有气泵,孵化池的一侧设置有空气净化器,软管的进气端与空气净化器连通。进一步的,出水管上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上沿水的流向依次设置有储水池、水质净化器、消毒器和增氧器,循环管的端部与进水管连通。进一步的,增氧器和进水流量阀之间的循环管上设置有预热器。进一步的,上一层孵化层支撑网的下表面加工有与下一层孵化层支撑杆顶端相匹配的凹槽。进一步的,壳体的内壁上沿圆周竖直均布有多根导杆,每个支撑网的边缘均加工有与导杆相匹配的导槽。进一步的,每个支撑网上铺设有一层尼龙筛绢。进一步的,最顶层孵化层上方的壳体内设置有顶网。本技术在对鲟鱼受精卵进行孵化时,将受精卵放在孵化器内的各层支撑网上,水从进水管进入孵化池,开启加热元件对孵化池内的水进行加热,并从出水管排水,对孵化池内的水进行置换,同时开启抽水泵,孵化池内的水依次经抽水管、布水管和回流管后再次回到孵化池内,由于回流管的出水方向是与孵化池侧壁相切的,使得孵化池内的水整体呈现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旋向流动状态,再通过气泵间歇式的向气室内充入空气,空气在水中形成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对支撑网上的受精卵进行翻动,降低受精卵堆积厚度的同时,提供充足的氧气。综上所述,本技术操作简便,可以给孵化池中补充充足的氧气,保障孵化池内具有合适的水流速度和水温,给鲟鱼受精卵提供良好的孵化条件,大幅提高鲟鱼的孵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孵化器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孵化池,2-孵化器,3-进水管,4-进水流量阀,5-温度传感器,6-抽水管,7-抽水泵,8-抽水流量阀,9-布水管,10-回流管,11-出水管,12-出水流量阀,13-加热元件,14-壳体,15-支撑板,16-支撑网,17-支撑杆,18-连接板,19-升降装置,20-竖轴,21-气箱,22-气室,23-气孔,24-连接管,25-软管,26-气泵,27-空气净化器,28-循环管,29-储水池,30-水质净化器,31-消毒器,32-增氧器,33-预热器,34-导杆,35-尼龙筛绢,36-顶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孵化池1和多个圆周均布在孵化池内的孵化器2,孵化器2的尺寸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孵化池1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设置有进水流量阀4,孵化池1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对孵化池1内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测,孵化池1底部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抽水管6,抽水管6上设置有抽水泵7和抽水流量阀8,抽水管6的端部竖直设置有布水管9,布水管9上上下间隔布置有多根回流管10,每根回流管10的出水端均与孵化池1的侧壁切向连接,孵化池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上设置有出水流量阀12,孵化池1内的侧壁和底部上均设置有加热元件13,加热元件13为现有结构,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在孵化过程中,可通过对进水流量阀4和出水流量阀12的调节,使得进水量与出水量相同,保持孵化池1内的水位高度。孵化器2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壳体14,壳体14内的底部设置有两块支撑板15,两块支撑板15呈十字形布置,支撑板15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层孵化层,每层孵化层均包括一个支撑网16和多根支撑杆17,支撑网16可使用不锈钢丝网制作,多根支撑杆17圆周均布在支撑网16的上表面,各个孵化器2的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板18连接,孵化池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19,升降装置19为现有设备,可驱动孵化器2在孵化池1内进行升降,升降装置19通过竖轴20与连接板18传动连接,每个孵化器2的下方均设置有气箱21,气箱21与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气箱21的内部设置有气室22,气箱21的顶部加工有多个气孔23,各个气箱21之间通过连接管24依次连通,其中一个气箱21上设置有软管25,软管25上设置有气泵26,孵化池1的一侧设置有空气净化器27,软管25的进气端与空气净化器27连通。气箱21的使用过程是:经空气净化器27净化后的空气从软管25进入气箱21的气室22,再从气室22顶部的气孔23中喷出,形成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气泡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从而提高含氧量,并翻动受精卵。孵化器2在使用过程中,先在壳体14内放入最底层的支撑网16,然后在支撑网16上放入鲟鱼受精卵,再放入上一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池(1)和多个圆周均布在孵化池内的孵化器(2),所述孵化池(1)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设置有进水流量阀(4),所述孵化池(1)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孵化池(1)底部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抽水管(6),抽水管(6)上设置有抽水泵(7)和抽水流量阀(8),所述抽水管(6)的端部竖直设置有布水管(9),布水管(9)上上下间隔布置有多根回流管(10),每根回流管(10)的出水端均与孵化池(1)的侧壁切向连接,所述孵化池(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上设置有出水流量阀(12),所述孵化池(1)内的侧壁和底部上均设置有加热元件(13);/n所述孵化器(2)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壳体(14),壳体(14)内的底部设置有两块支撑板(15),两块支撑板(15)呈十字形布置,支撑板(15)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层孵化层,每层孵化层均包括一个支撑网(16)和多根支撑杆(17),多根支撑杆(17)圆周均布在支撑网(16)的上表面,各个孵化器(2)的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板(18)连接,所述孵化池(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19),升降装置(19)通过竖轴(20)与连接板(18)传动连接,每个孵化器(2)的下方均设置有气箱(21),气箱(21)与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所述气箱(21)的内部设置有气室(22),气箱(21)的顶部加工有多个气孔(23),各个气箱(21)之间通过连接管(24)依次连通,其中一个气箱(21)上设置有软管(25),软管(25)上设置有气泵(26),所述孵化池(1)的一侧设置有空气净化器(27),软管(25)的进气端与空气净化器(27)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鲟鱼受精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池(1)和多个圆周均布在孵化池内的孵化器(2),所述孵化池(1)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设置有进水流量阀(4),所述孵化池(1)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孵化池(1)底部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抽水管(6),抽水管(6)上设置有抽水泵(7)和抽水流量阀(8),所述抽水管(6)的端部竖直设置有布水管(9),布水管(9)上上下间隔布置有多根回流管(10),每根回流管(10)的出水端均与孵化池(1)的侧壁切向连接,所述孵化池(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上设置有出水流量阀(12),所述孵化池(1)内的侧壁和底部上均设置有加热元件(13);
所述孵化器(2)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壳体(14),壳体(14)内的底部设置有两块支撑板(15),两块支撑板(15)呈十字形布置,支撑板(15)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多层孵化层,每层孵化层均包括一个支撑网(16)和多根支撑杆(17),多根支撑杆(17)圆周均布在支撑网(16)的上表面,各个孵化器(2)的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板(18)连接,所述孵化池(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19),升降装置(19)通过竖轴(20)与连接板(18)传动连接,每个孵化器(2)的下方均设置有气箱(21),气箱(21)与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所述气箱(21)的内部设置有气室(22),气箱(21)的顶部加工有多个气孔(23),各个气箱(21)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宝尹春香肖函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靖源鱼类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