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426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包括产卵池、孵化环道、过滤池和集卵池。孵化池内设蓄水池,底部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插可拆卸水位管,中间为排水槽,四周布置光滑保护层,设置可控制水流速度的出水口,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过滤池相连接;孵化池中间的排水槽底部流水封闭上端开口,与蓄水池排水口可拆卸的排水管联通;排水槽上端面两侧安装固定的阻卵网,网上安装固定的冲网管,与蓄水池内的抽水泵连接;孵化环道内固定脱膜网。水体在过滤池中依次经过沉淀、滤网和火山石过滤后,充足氧气,再次回到孵化环道循环使用。集苗池用于放养或销售前的集苗排水,与孵化环道通过管道相连接。整个系统能够实现从催产到出苗的全程循环水全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中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远至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知凿池养鱼,范蠡约在公元前460年著有《养鱼经》,为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改造利用一切可供养殖的水域和潜在水域,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水体)产量;开拓水产养殖的新领域、新途径,发展工厂化、机械化、高密度温流水、网箱(包括多层网箱)、人工鱼礁、立体、间套混等养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挖掘水产生产潜力;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业获得较快发展。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主要是大宗鱼类养殖。近两年,大宗鱼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现状,使得大宗鱼养殖产业必须尽快转型,而鱼苗孵化是大宗鱼产业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苗种繁育降本提质值得思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以回应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主要设计如下:该孵化系统包括产卵池、孵化环道、过滤池和集卵池,整个系统全部连通,能够实现从催产到出苗的全程循环水全自动化。单个孵化池成U形,多个孵化池并排排列,高1.5m,孵化池内设蓄水池;蓄水池底部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插可拆卸的水位管;孵化池中间安排排水槽,高度比蓄水池略低,与孵化池一同形成孵化环道;孵化环道底部和四周布置光滑保护层,设置控制水流速度的出水口,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过滤池相连接;孵化池中间的排水槽底部流水封闭上端开口,与蓄水池排水口可拆卸的排水管联通;排水槽上端面两侧有固定的阻卵网,阻卵网与排水槽上端面成上仰角,阻卵网上安装固定的冲网管,与蓄水池内的抽水泵连接,对阻卵网进行冲刷;孵化环道内固定有脱膜网,脱膜网与水流方向成夹角,网孔与鱼卵大小相适应。过滤池一端与水源相通,一端连接孵化环道的进水管,一端连接孵化环道出水管,水体在过滤池中依次经过沉淀、滤网和火山石过滤后,充足氧气,再次回到孵化环道循环使用。集苗池用于放养或销售前的集苗排水,与孵化环道通过管道相连接,呈长方形并排排布,单个大小为2m*1.5m*1.2m;池底呈弧形,低于孵化环道半米左右,且设有集苗网和排水设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系统通过控制水流净化水循环,减少了受精卵和鱼苗的损伤,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提高了孵化率,减轻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鱼苗孵化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扩大我国水产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主要设计如下:该孵化系统包括产卵池、孵化环道、过滤池和集卵池,整个系统全部连通,能够实现从催产到出苗的全程循环水全自动化。单个孵化池成U形,多个孵化池并排排列,高1.5m,孵化池内设蓄水池;蓄水池底部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插可拆卸的水位管;孵化池中间安排排水槽,高度比蓄水池略低,与孵化池一同形成孵化环道;孵化环道底部和四周布置光滑保护层,设置可控制水流速度的出水口,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过滤池相连接;孵化池中间的排水槽底部流水封闭上端开口,与蓄水池排水口可拆卸的排水管联通;排水槽上端面两侧固定阻卵网,阻卵网与排水槽上端面成上仰角,阻卵网上安装固定冲网管,与蓄水池内的抽水泵连接,对阻卵网进行冲刷;孵化环道内固定有脱膜网,脱膜网与水流方向成夹角,网孔与鱼卵大小相适应。过滤池一端与水源相通,一端连接孵化环道的进水管,一端连接孵化环道出水管,水体在过滤池中依次经过沉淀、滤网和火山石过滤后,充足氧气,再次回到孵化环道循环使用。集苗池用于放养或销售前的集苗排水,与孵化环道通过管道相连接,呈长方形并排排布,单个大小为2m*1.5m*1.2m;池底呈弧形,低于孵化环道半米左右,且设有集苗网和排水设施。在孵化培育前,要将孵化系统彻底检查和清洗消毒,孵化系统的用水需过滤池过滤,保持孵化池内pH值为8左右,把握好受精关键节点,提高孵化的效率,较少病害危害。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设计如下:该孵化系统包括产卵池、孵化环道、过滤池和集卵池,整个系统全部连通,能够实现从催产到出苗的全程循环水全自动化。孵化池并排排列,内设蓄水池,池底部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插可拆卸的水位管,中间安排排水槽,四周布置光滑保护层,设置可控制水流速度的出水口,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过滤池相连接;孵化池中间的排水槽底部流水封闭上端开口,与蓄水池排水口可拆卸的排水管联通;排水槽上端面两侧安装固定的阻卵网,网上安装固定的冲网管,与蓄水池内的抽水泵连接;孵化环道内固定脱膜网。水体在过滤池中依次经过沉淀、滤网和火山石过滤后,充足氧气,再次回到孵化环道循环使用。集苗池用于放养或销售前的集苗排水,与孵化环道通过管道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设计如下:该孵化系统包括产卵池、孵化环道、过滤池和集卵池,整个系统全部连通,能够实现从催产到出苗的全程循环水全自动化。孵化池并排排列,内设蓄水池,池底部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插可拆卸的水位管,中间安排排水槽,四周布置光滑保护层,设置可控制水流速度的出水口,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过滤池相连接;孵化池中间的排水槽底部流水封闭上端开口,与蓄水池排水口可拆卸的排水管联通;排水槽上端面两侧安装固定的阻卵网,网上安装固定的冲网管,与蓄水池内的抽水泵连接;孵化环道内固定脱膜网。水体在过滤池中依次经过沉淀、滤网和火山石过滤后,充足氧气,再次回到孵化环道循环使用。集苗池用于放养或销售前的集苗排水,与孵化环道通过管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循环鱼苗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单个孵化池成U形,多个孵化池并排排列,高1.5m,孵化池内设蓄水池,孵化池中间安排排水槽,高度比蓄水池略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凤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光亚腾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