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传洲专利>正文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26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包括有:孵化箱,一侧设置有溢水口;孵化筒,其开口竖直朝上通过支架设置在孵化箱顶端,孵化筒底端收口且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孵化筒顶端还设置有与溢水口底端水平的第一固定圈;注水管,通过固定支架同轴设置在孵化筒内部,底端还同轴设置喷液头;曝气盘,同轴等间距设置在注水管上且位于孵化筒内部;拨水器,同轴设置在曝气盘上且位于曝气盘顶部,所述拨水器包括有能够相对注水管同轴转动的风扇;网兜和横向拉网器,所述网兜通过横向拉网器设置在孵化箱内部底端,该装置能够有效分离受精卵和死卵及较轻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
技术介绍
切尾拟鲿是一种淡水鱼类,江河中生活的底层鱼类。个体不大,最大约20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体重在几十克,性成熟年龄在2~3年龄。为当地常见的小型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至闽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继黄颡鱼、长吻鮠、乌苏里拟鲿等鲿科鱼类之后又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名特优鱼类。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污染,以及常年的过度捕捞导致其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现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可以提高切尾拟鲿的数量。中国专利CN201910769252.3公开了一种双孔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亲鱼选种;2)亲鱼培育;3)人工繁殖;4)孵化。采用科学的人工繁殖方法培育双孔鱼,受精、孵化率高,解决了因为经济目的野生双孔鱼因为过度捕捞,数量锐减问题,探索实现了双孔鱼的人工繁殖。而在该人工繁殖方法中需人工通过设备进行孵化,现无完备的设备对其进行有效孵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包括有:孵化箱,一侧顶端垂直设置有溢水口;孵化筒,其开口竖直朝上通过支架设置在孵化箱顶端,所述孵化筒底端收口,且所述孵化筒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孵化筒顶端还设置有与溢水口底端水平的第一固定圈;注水管,通过固定支架同轴设置在孵化筒内部,所述注水管底端还同轴设置有输出端垂直朝向孵化筒内部底端的喷液头,所述注水管顶端通过管路与水泵输出端连通;曝气盘,同轴等间距设置在注水管上且位于孵化筒内部,所述孵化筒上安装的注水管从下到上外径逐渐增大,所述曝气盘顶端为输出端,所述曝气盘通过管路与曝气机输出端连通,同水平面孵化筒内径大于曝气盘最大直径;拨水器,同轴设置在曝气盘上且位于曝气盘顶部,所述拨水器包括有能够相对注水管同轴转动的风扇,工作状态下,所述风扇相对注水管同轴转动将其顶端水流拨向第一固定圈外周;网兜和横向拉网器,所述网兜通过横向拉网器设置在孵化箱内部底端,且所述网兜位于孵化筒底部,所述横向拉网器用于将网兜收拢。优选地,喷液头顶端同轴设置有与注水管底端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喷液头外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外径下到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斜面外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斜面上垂直设置有倾斜朝向孵化筒内部底端的喷液孔。优选地,注水管外周设置有外螺纹,喷液头顶端同轴设置有与外螺纹同轴螺纹拧接的喷液头。优选地,曝气盘顶端同轴设置有与外螺纹同轴螺纹拧接的第二内螺纹固定圈。优选地,曝气盘底端为外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的滑面。优选地,曝气盘顶端均布有同轴向的出气口,所述曝气盘顶端还同轴向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软管一端连通,且所述软管另一端沿径向贯穿注水管与曝气机输出端连通。优选地,风扇为轴流风扇,所述风扇输入端朝下,且所述风扇部分高于孵化筒中水面。优选地,拨水器还包括有:第三内螺纹固定圈,所述第三内螺纹固定圈同轴拧接在注水管上且位于曝气盘顶部,所述第三内螺纹固定圈底端同轴设置有第二固定圈;轴承,所述轴承同轴设置在第二固定圈顶端且其内圈与第三内螺纹固定圈外周同轴固定连接,风扇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外圈;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同轴固定设置在风扇顶端;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转动座同轴向转动设置在注水管外部;齿轮,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底端且与内齿圈啮合;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转轴顶端同轴固定连接。优选地,横向拉网器包括有:导轨,所述导轨水平并排设置在孵化箱内部顶端两侧,所述导轨滑块上设置有孔道沿其滑动方向的内螺纹固定耳,网兜同侧两角分别与导轨滑块和轨道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转动座沿导轨滑动方向同向转动设置在导轨顶端,且所述第二转轴与内螺纹固定耳同轴螺纹拧接;从动轴,所述从动轴通过第三转动座垂直于从动轴轴线转动设置在孵化箱内部一侧;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设置在从动轴两端,所述锥齿轮相互啮合;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通过第四转动座竖直转动设置在导轨一侧;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同轴固定设置在从动轴上,所述第四锥齿轮同轴固定设置在主动轴底端所述锥齿轮相互啮合。优选地,主动轴顶端同轴设置有便于手动转动的转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设备能够有效分离受精卵中的死卵和较轻杂质,且能够使得受精卵在孵化筒中始终保持环流状态,从而提高孵化率,具体的,将受精卵缓慢放置在孵化筒中,使其缓慢下沉至孵化筒内部底端;启动水泵、曝气机和伺服电机,使得所述水泵通过管路向注水管中注水,从而再从喷液头向孵化筒中注水,而孵化筒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且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曝气盘从孵化筒底端向上曝气,从而使得受精卵、死卵和较轻杂质被曝气盘送至孵化筒内部顶端,而拨水器设置在注水管上且位于曝气盘顶部,且风扇相对注水管同轴转动,从而使得风扇将受精卵、死卵和较轻杂质沿周向拨向第一固定圈外周,且因同水平面孵化筒内径大于曝气盘最大直径,使得孵化筒内圆周面与曝气盘外圆周面之间存在一定空间,从而从而使得在靠近孵化筒内圆周面的范围内水流平缓无变化,因受精卵重量大于死卵和较轻杂质,从而使得受精卵在重力和孵化筒内圆周斜面引导作用下重新坠落至孵化筒内部底端,而重量较小的死卵和较轻杂质被拨水器拨向第一固定圈外周,而从而使得死卵和较轻杂质落在网兜上,从而由网兜进行收集;待受精卵快要孵化前,通过横向拉网器将网兜从孵化箱中收起,即转动转盘,使得导轨滑块相对其轨道一端带动网兜收网;再将网兜中死卵和较轻杂质清理干净再铺设在孵化筒底部,从而使得网兜成为水花苗收集筐,使得已经孵化的水花苗被曝气盘和风扇送至孵化筒外部,即流入网兜中,根据水花苗孵化密度,定期将网兜中的水花苗移入培育池中,以便于进行下一阶段的苗中培养,从而实现了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向拉网器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孵化筒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孵化筒的正视图;图7为图6的B-B截面处的剖视图;图8为图7的C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7的D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7的E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为:1-孵化箱;1a-溢水口;2-孵化筒;2a-第一固定圈;3-注水管;3a-喷液头;3a1-进水口;3a2-第一斜面;3a3-第二斜面;3a4-喷液孔;3a5-第一内螺纹固定圈;3b-外螺纹;4-曝气盘;4a-第二内螺纹固定圈;4b-滑面;4c-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孵化箱(1),一侧顶端垂直设置有溢水口(1a);/n孵化筒(2),其开口竖直朝上通过支架设置在孵化箱(1)顶端,所述孵化筒(2)底端收口,且所述孵化筒(2)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孵化筒(2)顶端还设置有与溢水口(1a)底端水平的第一固定圈(2a);/n注水管(3),通过固定支架同轴设置在孵化筒(2)内部,所述注水管(3)底端还同轴设置有输出端垂直朝向孵化筒(2)内部底端的喷液头(3a),所述注水管(3)顶端通过管路与水泵输出端连通;/n曝气盘(4),同轴等间距设置在注水管(3)上且位于孵化筒(2)内部,所述孵化筒(2)上安装的注水管(3)从下到上外径逐渐增大,所述曝气盘(4)顶端为输出端,所述曝气盘(4)通过管路与曝气机输出端连通,同水平面孵化筒(2)内径大于曝气盘(4)最大直径;/n拨水器(5),同轴设置在曝气盘(4)上且位于曝气盘(4)顶部,所述拨水器(5)包括有能够相对注水管(3)同轴转动的风扇(5a),工作状态下,所述风扇(5a)相对注水管(3)同轴转动将其顶端水流拨向第一固定圈(2a)外周;/n网兜(6)和横向拉网器(7),所述网兜(6)通过横向拉网器(7)设置在孵化箱(1)内部底端,且所述网兜(6)位于孵化筒(2)底部,所述横向拉网器(7)用于将网兜(6)收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孵化箱(1),一侧顶端垂直设置有溢水口(1a);
孵化筒(2),其开口竖直朝上通过支架设置在孵化箱(1)顶端,所述孵化筒(2)底端收口,且所述孵化筒(2)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所述孵化筒(2)顶端还设置有与溢水口(1a)底端水平的第一固定圈(2a);
注水管(3),通过固定支架同轴设置在孵化筒(2)内部,所述注水管(3)底端还同轴设置有输出端垂直朝向孵化筒(2)内部底端的喷液头(3a),所述注水管(3)顶端通过管路与水泵输出端连通;
曝气盘(4),同轴等间距设置在注水管(3)上且位于孵化筒(2)内部,所述孵化筒(2)上安装的注水管(3)从下到上外径逐渐增大,所述曝气盘(4)顶端为输出端,所述曝气盘(4)通过管路与曝气机输出端连通,同水平面孵化筒(2)内径大于曝气盘(4)最大直径;
拨水器(5),同轴设置在曝气盘(4)上且位于曝气盘(4)顶部,所述拨水器(5)包括有能够相对注水管(3)同轴转动的风扇(5a),工作状态下,所述风扇(5a)相对注水管(3)同轴转动将其顶端水流拨向第一固定圈(2a)外周;
网兜(6)和横向拉网器(7),所述网兜(6)通过横向拉网器(7)设置在孵化箱(1)内部底端,且所述网兜(6)位于孵化筒(2)底部,所述横向拉网器(7)用于将网兜(6)收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其特征在于,喷液头(3a)顶端同轴设置有与注水管(3)底端连通的进水口(3a1),所述喷液头(3a)外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斜面(3a2)和第二斜面(3a3),所述第一斜面(3a2)外径下到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斜面(3a3)外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斜面(3a3)上垂直设置有倾斜朝向孵化筒(2)内部底端的喷液孔(3a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其特征在于,注水管(3)外周设置有外螺纹(3b),喷液头(3a)顶端同轴设置有与外螺纹(3b)同轴螺纹拧接的喷液头(3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其特征在于,曝气盘(4)顶端同轴设置有与外螺纹(3b)同轴螺纹拧接的第二内螺纹固定圈(4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其特征在于,曝气盘(4)底端为外径从下到上逐渐增大的滑面(4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受精卵恒温环流型孵化机,其特征在于,曝气盘(4)顶端均布有同轴向的出气口(4c),所述曝气盘(4)顶端还同轴向设置有进气口(4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传洲
申请(专利权)人:何传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