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养殖用水的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998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鲟鱼养殖用水的预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过滤池、杀菌器、增氧器和养殖池,沉淀过滤池的内部空间依次为软化区、沉淀区和过滤区,进水管上设置有水质硬度检测器,软化区的上方设置有熟石灰计量进料罐和苏打液计量进料罐,过滤区内设置有活性炭层、石英砂层和砾石层,杀菌器的内部竖直均布有多根紫外线杀菌灯,增氧器内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管,增氧器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上依次设置有温度计、支管和闸阀,支管上设置有水温调节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杀菌效果好的同时不会破坏水质,处理效果高,能满足水质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鲟鱼养殖用水的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鲟鱼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鲟鱼养殖用水的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鲟鱼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味鲜美的特点,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较大,鲟鱼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鲟鱼的养殖过程中,鲟鱼对水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对养殖用水的水质要求很高,其养殖应在水质高、无污染、清新、高溶氧、低有机物的活水中进行,要求水的透明度大于30cm,溶氧量大于6mg/L,PH7~8,氨氮含量低于0.5mg/L,水温18~24℃,硬度5.5~8.5
°
,总碱度90~100mg/L,由于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所以还要求水中无氯,另外,还需要对水进行杀菌,保证鲟鱼的正常生存。
[0003]综上所述,为了得到适宜鲟鱼生长的优良水质,养殖用水在投入鲟鱼养殖前需要进行前期的预处理,现有的预处理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通过化学试剂进行杀菌,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同时这些化学试剂又会导致水中氨氮和氯的含量过高,对鲟鱼的生长不利,杀菌剂的扩散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二是养殖用水经过预处理后,水质仍然不能较好的满足鲟鱼对水质的要求。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杀菌效果好的同时不会破坏水质,处理效果高,能满足水质要求的鲟鱼养殖用水的预处理系统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效果好的同时不会破坏水质,处理效果高,能满足水质要求的鲟鱼养殖用水的预处理系统。<br/>[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沉淀过滤池、杀菌器、增氧器和养殖池,沉淀过滤池的内部间隔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大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一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筛网,第二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筛网,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沉淀过滤池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成软化区、沉淀区和过滤区,软化区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水质硬度检测器,软化区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软化区的上方设置有熟石灰计量进料罐和苏打液计量进料罐,第二筛网下方的过滤区内上下水平间隔设置有上孔板和下孔板,上孔板和下孔板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石英砂层和砾石层,下孔板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
[0006]杀菌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顶部的法兰,法兰的上方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法兰盖,壳体的内部竖直均布有多根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杀菌灯的上端固定在法兰盖上,壳体内等间距水平交错布置有多块折流板,紫外线杀菌灯滑动穿装在折流板上,最底部一块折流板下方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连通管上设置有水泵,最顶部一块折流板上方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端部与增氧器连通,增氧器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增氧器内的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搅拌器,增氧器的外侧设置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通过输气管与
微孔曝气管连通,增氧器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上依次设置有温度计、支管和闸阀,支管上设置有水温调节器,支管和排水管的出水端与养殖池的进水口连通。
[0007]进一步的,第二筛网的网孔孔径小于第一筛网的网孔孔径。
[0008]进一步的,壳体的内表面及法兰盖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反光膜。
[0009]进一步的,折流板由透明透光材质制作而成。
[0010]进一步的,养殖池内的底部设置有增氧装置,排气管与增氧装置之间通过增氧管连通。
[0011]本技术用于鲟鱼养殖用水的预处理,针对鲟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设置软化、沉淀、过滤、杀菌及增氧装置,在使用时,养殖用水在软化区内进行水质软化处理,随后经过第一筛网过滤水中大颗粒悬浮物和漂浮物后进入沉淀区,沉淀区对养殖用水进行沉淀,除去水中的杂质,再经过第二筛网过滤后进入过滤区,彻底除去水中小粒径颗粒杂物及胶体物质等杂物,养殖用水经水泵抽送到紫外线杀菌器中杀灭水中的细菌,然后进入增氧器,增氧器的底部不断的充入臭氧,进一步杀灭水中细菌、病菌的同时,对水进行增氧,使水体中溶解氧达饱和状态,最后检测水温,若水温合适则直接进入养殖池,反之则将水通入水温调节器中对水温进行调节,使水温适宜鲟鱼的需要,养殖用水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处理后,水的溶氧度、水温、硬度及纯净度等都能较好的满足鲟鱼养殖的需求。本技术杀菌效果好的同时不会破坏水质,处理效果高,能满足水质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沉淀过滤池,2-法兰,3-增氧器,4-养殖池,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筛网,8-第二筛网,9-沉淀区,10-过滤区,11-进水管,12-水质硬度检测器,13-第一搅拌器,14-熟石灰计量进料罐,15-苏打液计量进料罐,16-上孔板,17-下孔板,18-活性炭层,19-石英砂层,20-砾石层,21-壳体,22-法兰盖,23-紫外线杀菌灯,24-折流板,25-连通管,26-水泵,27-出水管,28-排气管,29-微孔曝气管,30-第二搅拌器,31-臭氧发生器,32-输气管,33-排水管,34-温度计,35-支管,36-闸阀,37-水温调节器,38-反光膜,39-增氧装置,40-增氧管,41-软化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沉淀过滤池1、杀菌器、增氧器3和养殖池4,养殖池4为现有结构,用于鲟鱼的养殖,沉淀过滤池1的内部间隔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5的高度大于第二隔板6的高度,第一隔板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筛网7,第二隔板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筛网8,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将沉淀过滤池1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成软化区41、沉淀区9和过滤区10,软化区4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上设置有水质硬度检测器12,软化区4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13,软化区41的上方设置有熟石灰计量进料罐14和苏打液计量进料罐15,第二筛网8下方的过滤区10内上下水平间隔设置有上孔板16和下孔板17,上孔板16和下孔板17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18、石英砂层19和砾石
层20,活性炭层18、石英砂层19和砾石层20相结合使用,对水体进行过滤处理,滤速快,出水量大,过滤后的水质符合鲟鱼养殖标准,下孔板17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养殖用水在软化区41内进行软处理,软化原理是:熟石灰可清除水中的HCO
3-,使其转化为CO
32-,而苏打液可提供CO
32-,使其与水中的钙镁等离子结合,将它们沉淀下来,从而达到软化水质的目的,其中熟石灰和苏打液的添加量需要根据水质硬度检测器12检测到的水质硬度确定。
[0016]杀菌器包括壳体21和安装在壳体21顶部的法兰2,法兰2的上方通过螺栓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鲟鱼养殖用水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过滤池(1)、杀菌器、增氧器(3)和养殖池(4),所述沉淀过滤池(1)的内部间隔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5)的高度大于第二隔板(6)的高度,第一隔板(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筛网(7),第二隔板(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筛网(8),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将沉淀过滤池(1)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成软化区(41)、沉淀区(9)和过滤区(10),所述软化区(4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上设置有水质硬度检测器(12),软化区(4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13),软化区(41)的上方设置有熟石灰计量进料罐(14)和苏打液计量进料罐(15),所述第二筛网(8)下方的过滤区(10)内上下水平间隔设置有上孔板(16)和下孔板(17),上孔板(16)和下孔板(17)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18)、石英砂层(19)和砾石层(20),下孔板(17)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杀菌器包括壳体(21)和安装在壳体(21)顶部的法兰(2),所述法兰(2)的上方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法兰盖(22),所述壳体(21)的内部竖直均布有多根紫外线杀菌灯(23),紫外线杀菌灯(23)的上端固定在法兰盖(22)上,所述壳体(21)内等间距水平交错布置有多块折流板(24),紫外线杀菌灯(23)滑动穿装在折流板(24)上,最底部一块折流板(24)下方的壳体(21)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宝尹春香肖函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靖源鱼类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