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42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桶和两个水泵,所述孵化桶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钢化玻璃球;所述孵化桶的上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孵化桶的底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水泵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入水口,所述孵化桶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外部溢水管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高度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相同。孵化器占地面积小,可实现内部水循环,适用于寒冷地区鱼苗的大规模人工繁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
技术介绍
鱼卵普遍采用在水流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在水流的作用下受精卵漂浮在水中,使鱼苗始终处于漂浮状态,且流水可提供充足的溶氧,可使鱼苗充分进行孵化。但现有的鱼苗孵化装置水体不能进行内部循环,尤其在西藏高原寒冷地区室内养殖时,采用外部注水,水温变化较大,同时也浪费加温能耗,且有向心沉积现象,造成鱼苗孵化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孵化器占地面积小,可实现内部水循环,适用于寒冷地区鱼苗的大规模人工繁殖。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桶和两个水泵,所述孵化桶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钢化玻璃球,所述钢化玻璃球的直径大于进水口的口径,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孵化桶的上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孵化桶的底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水泵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入水口,所述孵化桶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外部溢水管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高度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相同,所述溢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出水口和溢水口均设置有筛网。本技术所述溢水口距孵化桶底部的高度为55-65cm,有利于鱼卵的孵化水位。本技术所述孵化桶为透明桶。本技术所述孵化桶的底面为弧形面,底部无死角,避免鱼卵堆积。本技术所述钢化玻璃球的直径是进水口的口径的两倍,能更好地起到缓冲水流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鱼苗孵化装置在进水口设置钢化玻璃球,在钢化玻璃球的重力压制下,水流从钢化玻璃球的四周进入孵化桶,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使水流减缓不会因水流过急而伤到受精卵。2、在孵化桶的两侧分别连接水泵,水流从孵化桶上部的出水口流出,再从下部的入水口流入,实现装置内水流的内循环,孵化桶内的水流始终保持从下至上,使受精卵不会沉积,也不会因为大的翻滚而受到伤害,并且有利于保持水温恒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鱼苗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角度鱼苗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孵化桶,2、水泵,3、钢化玻璃球,4、进水管,5、引水管,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溢水口,9、溢水管,11、出水口,12、入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桶1和两个水泵2,所述孵化桶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钢化玻璃球3,所述钢化玻璃球3的直径大于进水口的口径,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所述孵化桶1的上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水口11,所述孵化桶1的底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12,两个所述出水口11通过所述水泵2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入水口12,所述孵化桶1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外部溢水管9的溢水口8,所述溢水口8的高度与所述出水口11的高度相同,所述溢水管9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所述出水口11和溢水口8均设置有筛网。水流从孵化桶1底部的进水口进入,当孵化桶1内水体达到溢水口8高度,水流从溢水口8溢出,可使水位保持在该高度,放入受精卵。在进水口设置活动的钢化玻璃球3,在钢化玻璃球3重力压制下,水流从钢化玻璃球3的四周进入孵化桶1,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使水流减缓不会因水流过急而伤到受精卵。关闭进水管5和溢水管9的阀门,打开两个水泵2,水流从孵化桶1上部的出水口11流出,再从下部的入水口12流入孵化桶1,实现装置内水流的内循环,孵化桶1内的水流始终保持从下至上,使受精卵不会沉积,也不会因为大的翻滚而受到伤害,并且有利于保持水温恒定。在出水口11和溢水口8设置筛网,可防止鱼卵和鱼苗随水流逃溢。鱼苗孵出后,可通过关闭水泵2,停止从进水口进水,取出孵化桶1内的钢化玻璃球3,鱼苗会和水流一起从底部的进水口流出,并引入到鱼池中。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溢水口8距孵化桶1底部的高度为55cm。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溢水口8距孵化桶1底部的高度为65cm。所述孵化桶1为透明桶。实施例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溢水口8距孵化桶1底部的高度为56cm。所述孵化桶1为透明桶。所述孵化桶1的底面为弧形面。实施例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溢水口8距孵化桶1底部的高度为60cm。所述孵化桶1为透明桶。所述孵化桶1的底面为弧形面。所述钢化玻璃球的直径是进水口的口径的两倍。本技术未阐明的连接方式均为常规的螺钉、螺纹和粘结等连接方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桶和两个水泵,所述孵化桶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钢化玻璃球,所述钢化玻璃球的直径大于进水口的口径,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孵化桶的上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孵化桶的底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水泵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入水口,所述孵化桶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外部溢水管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高度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相同,所述溢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出水口和溢水口均设置有筛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水循环的鱼苗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桶和两个水泵,所述孵化桶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钢化玻璃球,所述钢化玻璃球的直径大于进水口的口径,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孵化桶的上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孵化桶的底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水泵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入水口,所述孵化桶的上部还设置有连接外部溢水管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高度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相同,所述溢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出水口和溢水口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林王且鲁刘飞曾本和王万良周建设旺久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