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02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8
提供一种防水构件,能够防止防水构件在贴附时破损,避免气泡等钻入,并抑制浸水。防水构件10,通过夹在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17与所述第二构件18之间封闭,具有:刚性基材12,柔软抵接构件13,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12的表面,以及粘着层14,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12背面;该防水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基材12具有表面,在所述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区域f和第二区域s,所述第一区域f是所述刚性基材12的表面的局部区域且是所述柔软抵接构件12比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的周围突出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s是除去所述局部区域的所述刚性基材12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且是区别于第一区域f的区域,所述柔软抵接构件13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水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构件。
技术介绍
便携式电话或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或在休闲用途中使用,所以有时可能会在被水弄湿的地方使用。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附加有防止水滴及尘埃渗入设备内部的防水功能。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032752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日本特开2008-28817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以下结构:设置有由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环状的防水构件,防止水滴及尘埃渗入壳体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327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881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近年来,电子设备越来越变得小型化及薄型化,要求能够减小防水构件对壳体或基板的负荷,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低硬度材料。但是,若降低硬度来提高柔软性,则变得易于伸缩,因而容易产生形状保持性降低、可操作性变差而难以安装到电子设备上的问题。即,非常柔软的低硬度材料有可能因变形过度而破损,如果无法充分地与壳体或基板等被粘附体压接,则需要减弱压接力,但如果这样的话,在粘着层与被粘附体之间会残留有气泡,防水性有可能降低。因此,在使用低硬度材料的情况下,若提高压接力,则有可能破坏形状,相反地,若减弱压接力,则会产生容易钻入气泡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构件,能够防止防水构件在贴附时破损,避免气泡等钻入,并抑制浸水。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防水构件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构成为,一种防水构件,通过夹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封闭,所述防水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刚性基材,柔软抵接构件,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以及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背面;所述柔软抵接构件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对于通过夹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封闭的防水构件,其构成为,具有:刚性基材,柔软抵接构件,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以及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背面;所述柔软抵接构件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因而当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夹持防水构件时,能够在确保柔软抵接构件的形状保持性的基础上可靠地压接粘着层。因此,能够抑制粘着层的压接不充分而使防水性受损,另外,能够防止因对柔软抵接构件施加过度的压接力而使柔软抵接构件过度变形或开裂。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为,所述刚性基具有表面,在所述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局部区域且是所述柔软抵接构件比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的周围突出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除去所述局部区域的所述刚性基材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且是区别于第一区域的区域。由此,当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夹持防水构件时,第二区域被按压,从而能够可靠地压接粘着层。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刚性基材与所述粘着层之间具有缓冲层。由于在防水构件中,在所述刚性基材与所述粘着层之间具有缓冲层,所以能够缓冲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按压第二区域时产生的应力的偏差,能够均匀地压接粘着层。由此,能够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适当地夹持防水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粘着层,能够更可靠地实现防水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具有薄膜层,所述薄膜层由与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相同的材料形成。防水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具有薄膜层,该薄膜层由与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在刚性基材的整个表面上设置成为柔软抵接构件的材料。因而,由于柔软抵接构件和薄膜层构成为一体并粘着在刚性基材上,所以与没有薄膜层的情况相比,能够难以将柔软抵接构件从刚性基材上剥落。另外,在无意中获得作为溢边的薄膜层的情况下,通过将该溢边直接作为薄膜层,能够省去去除溢边的劳力和时间,简化制造工序,并减少次品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区域上不存在所述柔软抵接构件而具有露出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刚性面。由于防水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上不存在所述柔软抵接构件而具有露出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刚性面,所以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压接而产生的压接应力在第二区域的部分从刚性面直接到达粘着层。因而,通过将粘着层牢固地与第二构件压接,能够防止水透过防水构件的粘着层侧。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压接方向上观察时,所述柔软抵接构件为环状,在所述环状的两侧具有所述第二区域。防水构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压接方向上观察时,所述柔软抵接构件为环状,在所述环状的两侧具有所述第二区域,因此,也能够在柔软抵接构件的两侧通过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挟持防水构件,从而能够防止柔软抵接构件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适当地夹持防水构件,能够确保防水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粘着层的背面还具有防尘片。由此,除了防水功能之外,还能够对防水构件赋予防尘功能。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防水构件,能够充分地压接刚性基材,能够在不损坏柔软抵接构件的情况下保持防水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图1中的(a)示出示意性俯视图,图1中的(b)示出图1中的(a)的1b-1b线剖视图。图2是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图4中的(a)示出第二变形例,图4中的(b)示出第三变形例。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图6中的(a)~图6中的(e)分别示出第五变形例~第八变形例。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图7中的(a)示出示意性俯视图,图7中的(b)示出图7中的(a)的7b-7b线剖视图。图8是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上的形态的说明图,图8中的(a)示出设置前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中的(b)示出设置后的示意性剖视图。图9是说明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之间按压来夹着防水构件的一形态的说明图,图9中的(a)是示出夹着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中的(b)是示出夹着以往的防水构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图11是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的第一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构件,通过夹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封闭,所述防水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n刚性基材,/n柔软抵接构件,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以及/n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背面;/n所述柔软抵接构件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07 JP 2018-1486621.一种防水构件,通过夹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封闭,所述防水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刚性基材,
柔软抵接构件,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以及
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背面;
所述柔软抵接构件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基材具有表面,在所述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局部区域且是所述柔软抵接构件比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的周围突出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除去所述局部区域的所述刚性基材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且是区别于第一区域的区域。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郷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