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02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8
一种燃料喷射阀,通过对流向线圈(1)的控制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对流过套筒(18)的内部并从阀芯(17)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量进行控制,被从外部供给流向所述线圈(1)的控制电流的连接器端子(19)在比自身的端子部(191)更靠上游侧具有夹持部(192),所述夹持部(192)对套筒(18)的上游侧的外周的一部分进行夹持,连接器端子(19)经由夹持部(192)对套筒(18)进行保持,连接器端子(19)的端子部(191)与线圈(1)的线圈端子(5)电连接且机械连接,由此,能对连接器端子(19)与线圈端子(5)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进行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喷射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向汽车的内燃机等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阀。
技术介绍
以往,内燃机中使用的燃料喷射阀具有:电磁线圈;电枢,所述电枢作为在电磁线圈的非通电时端面彼此保持一定的间隔而相对的芯部和阀芯的一部分;以及弹簧,所述弹簧通过固定于芯部内部的杆而变成压缩状态,并朝闭阀方向对阀芯施力。若对电磁线圈通电,则电枢克服弹簧的力而被磁吸引到芯部一侧,伴随于此,阀芯朝芯部一侧移动而使电枢与芯部接触以将阀打开,从而喷射燃料。(开阀状态)若结束对电磁线圈的通电,则在弹簧的力的作用下电枢与阀芯一起朝闭阀方向返回,阀芯前端部与座部接触以将燃料密封。(闭阀状态)关于燃料喷射阀的结构,基于公知技术已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4-518849)所示的结构中,在卷装线圈的绕线管的内径侧存在作为中空状的导管的套筒,在套筒中收纳有包括所述芯部和所述电枢等的阀芯、阀座等。此外,包括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具有用于在一方与外部端子连接,并在另一方与线圈端子连接的端子部,且具有树脂制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牢固地卡在作为压入所述套筒的上游侧端面的中空状的延长导管的管子上。记载了所述连接器一侧的端子和线圈端子互相平行地相向,并通过例如焊接、钎焊、粘接、紧固、插入结合等适当的技术结合而导通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4-5188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形状中,套筒贯穿将线圈端子一体成型后的绕线管内。通过将连接器端子一体成型后的树脂制的夹持部在轴向上与线圈分开的位置处抱住延长导管的外周,以将连接器端子支承于延长导管。分别对连接器端子和线圈端子进行支承的零件不同,而且支承连接器端子和线圈端子的部位分开,因此,连接器端子与线圈端子的位置偏差变大,从而存在在将两者接合时需要进行通过夹具等对位置偏差进行校正的工序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技术,其目的在于对线圈端子与连接器端子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进行抑制。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公开了一种燃料喷射阀,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通过对流向线圈的控制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对流过套筒的内部并从阀芯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量进行控制,连接器端子的端子部与所述线圈的线圈端子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器端子一体地具有对所述套筒的上游侧的规定部分的外周进行夹持的夹持部,并被从外部供给流向所述线圈的控制电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2公开了一种燃料喷射阀,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通过对流向线圈的控制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对流过套筒的内部并从阀芯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量进行控制,被从外部供给流向所述线圈的控制电流的连接器端子在比自身的端子部更靠上游侧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对所述套筒的上游侧的外周的一部分进行夹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经由所述夹持部对所述套筒进行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端子部与所述线圈的线圈端子电连接且机械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5公开了一种燃料喷射阀,如图4所例示的那样,在所述夹持部的与所述线圈端子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凹部,通过所述凹部来确定所述端子部与所述线圈端子的相对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6公开了一种燃料喷射阀,如图5所例示的那样,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线圈端子中的任一方设置有凸部,在另一方设置有凹部,通过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嵌合来确定所述端子部与所述线圈端子的相对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7公开了一种燃料喷射阀,如图6所例示的那样,在所述套筒的上游侧的端部嵌入有管子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所述管子的内部流动有所述燃料,在比所述端子部与线圈端子连接的部分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树脂部,所述树脂部夹在所述连接器端子与所述管子之间。专利技术效果通过设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公开的燃料喷射阀的结构,能获得对线圈端子与连接器端子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进行抑制的效果。通过设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5或技术方案6所公开的燃料喷射阀的结构,能有助于进一步对线圈端子与连接器端子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进行抑制。通过设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7所公开的燃料喷射阀的结构,能获得对连接器端子下端侧的位置偏差进行抑制的效果,有助于对线圈端子与连接器端子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进行抑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申请实施方式1的图,其是表示燃料喷射阀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申请实施方式1的图,其是图1所例示的燃料喷射阀中的半成品、即嵌插件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申请实施方式2的图,其是表示燃料喷射阀中的半成品、即嵌插件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申请实施方式2的图,其是将图3中的线圈端子和连接器端子的局部设为截面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其对将夹持部安装于套筒之前的状态进行例示。图5是表示本申请实施方式3的图,其是将线圈端子和连接器端子的另一例的局部设为截面并表示的立体图,其对将夹持部安装于套筒之前的状态进行例示。图6是表示本申请实施方式4的图,其是表示燃料喷射阀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对图1和图2所例示的实施方式1的燃料喷射阀进行说明。在图1和图2中如图所示例示有线圈1、绕线管2、芯部3、外壳4、线圈端子5、罩6、弹簧7、电枢8、螺线管装置9、杆10、导管11、座面12、球体14、阀座15、板构件16、阀芯17、套筒18、凸缘部181、连接器端子19、端子部191、夹持部192、管子20、连接器部21、树脂制外皮22、第一树脂注射浇口22img1、第二树脂注射浇口22img2和喷射燃料流FFA。以下,将燃料喷射燃料的供给侧标记为“上游侧”,将被供给的一侧标记为“下游侧”。线圈1呈圆筒状卷绕于圆筒状的绝缘树脂制的绕线管2。圆筒状的芯部3嵌接并焊接于圆筒状的套管18的内周壁的与线圈11对应的位置。在套管18的外周嵌接并焊接有双层圆筒型的圆筒状的外壳4。卷绕有线圈1的绕线管2从外壳4的上游侧的大径部的开口插入而收纳于外壳4的上游侧的大径部。收纳有卷绕有线圈1的绕线管2的外壳4的上游侧的开口被金属制的罩6覆盖。在圆筒状的芯部3的上游侧的内壁嵌接并焊接有圆筒状的杆10。圆筒状的杆10的上游侧的端面位于比套筒18的上游侧的凸缘部181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圆筒状的电枢8位于圆筒状的芯部3的下游侧,并配设成能沿喷射燃料流FFA的方向在套筒18内移动。在电枢8与杆10之间插入有作为压缩弹簧的弹簧7。杆10经由芯部3固定于套筒18,因此,在电枢8上,弹簧7的作用力始终朝下游侧作用。线圈1的线圈端子5穿过设置于罩6的局部的缺口部而向绕线管2的外部延伸。线圈端子5沿套筒18的外壁面与喷射燃料流FFA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由线圈1、绕线管2、芯部3、外壳4、线圈端子5和罩6构成螺线管装置9。此外,由电枢8、导管11和球体14构成阀芯17。供燃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喷射阀,通过对流向线圈的控制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对流过套筒的内部并从阀芯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量进行控制,/n其特征在于,/n连接器端子的端子部与所述线圈的线圈端子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器端子一体地具有对所述套筒的上游侧的规定部分的外周进行夹持的夹持部,并被从外部供给流向所述线圈的控制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燃料喷射阀,通过对流向线圈的控制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对流过套筒的内部并从阀芯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量进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
连接器端子的端子部与所述线圈的线圈端子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器端子一体地具有对所述套筒的上游侧的规定部分的外周进行夹持的夹持部,并被从外部供给流向所述线圈的控制电流。


2.一种燃料喷射阀,通过对流向线圈的控制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对流过套筒的内部并从阀芯向外部喷射的燃料的量进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
被从外部供给流向所述线圈的控制电流的连接器端子在比自身的端子部更靠上游侧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对所述套筒的上游侧的外周的一部分进行夹持,
所述连接器端子经由所述夹持部对所述套筒进行保持,
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端子部与所述线圈的线圈端子电连接且机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卷绕有所述线圈并朝外部延伸有所述线圈端子的绕线管保持于所述套筒。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位于比所述线圈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处,所述端子部与所述线圈端子连接的部分位于比所述线圈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邉恭辅新宫章男福冨范久宗实毅平井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