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22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歧管进气段和歧管出气段,歧管进气段的一端与中冷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歧管出气段的一端与中冷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由此使得歧管进气段、中冷器和歧管出气段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的结构;歧管进气段设有与中冷器相连通的进气口,歧管出气段的内部设有与所述中冷器相连通的第一腔室,歧管出气段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出气口。其有益效果为:使得通过进气歧管的高温气体得到均匀的冷却,且该进气歧管的中冷器被两端固定,不存在悬臂梁式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歧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目前,涡轮增压发动机是市面上的一种主流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是靠发动机排出的气体来驱动作功的,新鲜气体通过涡轮增压器的压气端被压缩作功后,进气温度会升高,由此导致通过涡轮增压器增压后的新鲜气体的温度升高,因此,需要对增压后的新鲜气体进行冷却降温,以进一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以及防止过高的进气温度发生早燃、爆震等问题。涡轮增压器增压后的新鲜气体通过进气歧管输送至发动机缸体内,目前,一般采用中冷器处理增压后的高温气体。近年来,有一种新型的进气歧管结构,将中冷器集成并嵌入在进气歧管的内部,该方案不但有利于对增压后的高温气体进行冷却,并且结构紧凑,有利于整机布置,缩短进气管路长度。但上述方案存在一些缺陷,如仅通过螺栓将中冷器的一端固定在进气歧管上,中冷器的另一端无法固定从而形成悬臂结构,由此带来震动损坏的风险。此外,该内嵌结构的中冷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存在的间隙导致气体从间隙通过,没有通过中冷器,由此造成气体温度分布不均匀,这样便不利于发动机燃烧的均匀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歧管进气段和歧管出气段,所述歧管进气段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歧管出气段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使歧管进气段、中冷器和歧管出气段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的结构;所述歧管进气段设有与所述中冷器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歧管出气段的内部设有与所述中冷器相连通的第一腔室,所述歧管出气段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出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歧管进气段和歧管出气段,所述歧管进气段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歧管出气段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使歧管进气段、中冷器和歧管出气段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的结构;所述歧管进气段设有与所述中冷器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歧管出气段的内部设有与所述中冷器相连通的第一腔室,所述歧管出气段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进气段的内部设有第二腔室,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中冷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进气段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歧管出气段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或者卡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卡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接结构包括第一环形卡槽和第一环形凸起,所述中冷器的一端边缘轴向向外延伸后向中冷器的中心线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环形卡槽,所述歧管进气段的一端边缘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卡槽与第一环形凸起卡接;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环形卡槽和第二环形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铭朱晨虹李楠陈良吴广权占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