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22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既抑制用于使PM带电的电力量又尽早提高过滤器的PM捕集率。内燃机(100)具有内燃机本体(1)、设置于内燃机本体(1)的排气通路来捕集排气中的PM的过滤器(34)、以及使流入过滤器(34)的排气中的PM带电而凝聚的凝聚装置(35)。控制内燃机(100)的控制装置(200)具有对流入过滤器(34)的排气中的PM的带电量进行控制的PM带电控制部。PM带电控制部将凝聚装置(35)控制成,使得PM的带电量在过滤器(34)的PM堆积量多时比少时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内燃机,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使排气中的颗粒状物质(ParticulateMatter;以下称为“PM”。)带电、凝聚而使其粒径变大,然后用消声器内的PM捕集材料来捕集粒径变大了的PM。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89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捕集PM的PM过滤器的PM捕集率根据堆积于PM过滤器的PM的量(以下称为“PM堆积量”。)而变化。具体地说,若在PM过滤器的表面堆积某种程度的PM而在过滤器表面形成PM的层(PM滤饼层),则能够用PM滤饼层来捕集在PM滤饼层的形成前穿过过滤器的粒径小的PM,所以,存在PM捕集率变高的倾向。另外,若在构成PM过滤器的隔壁的内部堆积某种程度的PM,则即使粒径小的PM侵入(进入)隔壁的内部,也能够由已经堆积于隔壁的内部的PM来捕集粒径小的PM,所以,存在PM捕集率变高的倾向。但是,在前述的以往的内燃机中,由于未考虑这样的PM捕集率地使PM带电、凝聚而使其粒径变大,所以,在成为形成了PM滤饼层或在隔壁的内部堆积了某种程度的PM而能够捕集粒径小的PM的状态后,也就是说,在成为即使不使PM带电、凝聚而使其粒径变大也能够捕集PM的状态后,还没有必要地使PM带电。因此,存在白白地消耗用于使PM带电的电力之虞。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既能抑制用于使PM带电的电力量又能尽早提高PM过滤器的PM捕集率。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内燃机具有内燃机本体、设置于内燃机本体的排气通路来捕集排气中的PM的过滤器、以及使流入过滤器的排气中的PM带电而凝聚的凝聚装置。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有PM带电控制部,该PM带电控制部控制流入过滤器的排气中的PM的带电量。PM带电控制部将凝聚装置控制成,使得PM的带电量在过滤器的PM堆积量多时比少时变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方式,既能够抑制用于使PM带电的电力量又能够尽早提高PM过滤器的PM捕集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以及用于控制内燃机的电子控制单元的概略构成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PM过滤器的主视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PM过滤器的侧剖视图。图3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PM带电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4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PM带电控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PM凝聚力和过滤器流入排气状态(PM粒径、排气温度、排气流量)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PM捕集率和过滤器流入排气状态(PM粒径、排气温度、排气流量)的关系的图。图7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PM带电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8是对目标电压算出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9是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PM带电控制进行说明的流程图。标号说明1内燃机本体34PM过滤器(过滤器)35凝聚装置100内燃机200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标号。(第1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00、以及控制内燃机100的电子控制单元200的概略构成图。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00是火花点火式的汽油发动机,具有内燃机本体1、进气装置20和排气装置30。此外,内燃机100的种类没有特别地限定,也可以是预混合压缩着火式的汽油发动机,还可以是柴油发动机。内燃机本体1具有汽缸体2和固定于汽缸体2的上表面的汽缸盖3。汽缸体2形成有多个汽缸4。在汽缸4的内部收纳着受到燃烧压力而在汽缸4的内部往复运动的活塞5。活塞5经由连杆(未图示)而连结于曲轴(未图示),由曲轴将活塞5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由汽缸盖3的内壁面、汽缸4的内壁面和活塞5的顶面所划分出的空间成为燃烧室6。在汽缸盖3形成在汽缸盖3的一方侧面开口并在燃烧室6开口的进气道(进气口)7、以及在汽缸盖3的另一方侧面开口并在燃烧室6开口的排气道(排气口)8。另外,在汽缸盖3安装着用于开关燃烧室6与进气道7的开口的进气门9、用于开关燃烧室6与排气道8的开口的排气门10、用于驱动进气门9开关的进气凸轮轴11、以及用于驱动排气门10开关的排气凸轮轴12。而且,在汽缸盖3安装着用于向燃烧室6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13、以及用于在燃烧室6内对从燃料喷射阀13喷射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进行点火的火花塞14。此外,燃料喷射阀13也可以以能够向进气道7内喷射燃料的方式安装于汽缸盖3。进气装置20是用于经由进气道7而将空气导向汽缸4内的装置,具有空气滤清器21、进气管22、进气歧管23、空气流量计211、电子控制式的节气门24、节气门执行器25、以及节气门传感器212。空气滤清器21除去空气中所含的沙子等异物。进气管22的一端连结于空气滤清器21,另一端连结于进气歧管23的稳压箱23a。由进气管22将经由空气滤清器21而流入了进气管22内的空气(进气)导向进气歧管23的稳压箱23a。进气歧管23具有稳压箱23a、以及从稳压箱23a分支而连结于在汽缸盖侧面形成的各进气道7的开口的多个进气支管23b。导向稳压箱23a的空气经由进气支管23b而被均匀地分配到各汽缸4内。这样,进气管22、进气歧管23和进气道7形成用于将空气导向各汽缸4内的进气通路。空气流量计211设置于进气管22内。空气流量计211检测在进气管22内流动的空气的流量(以下称为“进气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由该空气流量计211检测出的进气量和从燃料喷射阀13喷射的燃料量,来推定流入后述的PM过滤器34的排气的流量FE。节气门24设置于比空气流量计211靠下游侧的进气管22内。节气门24由节气门执行器25驱动,使进气管22的通路截面积连续或阶段性地变化。由节气门执行器25调整节气门24的开度(以下称为“节气门开度”。),从而调整吸入各汽缸4内的进气量。节气门开度由节气门传感器212检测。排气装置30是用于对在燃烧室6内生成的燃烧气体(以下称为“排气”。)进行净化并向外气排出的装置,具有排气歧管31、排气管32、催化剂装置33、壁流型的PM过滤器34、凝聚装置35、排气温度传感器213和压差传感器214。排气歧管31具有连结于在汽缸盖侧面形成的各排气道8的开口的多个排气支管、以及使排气支管集合而汇成1根的集合管。排气管32的一端连结于排气歧管31的集合管,另一端向外气开口。从各汽缸4经由排气道8而向排气歧管31排出的排气流过排气管32而向外气排出。催化剂装置33是在载体担载有排气净化催化剂的装置,设置于排气管32。排气净化催化剂是例如氧化催化剂(二元催化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如下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内燃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内燃机本体的排气通路来捕集排气中的PM的过滤器、以及使流入所述过滤器的排气中的PM带电而凝聚的凝聚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有PM带电控制部,该PM带电控制部控制流入所述过滤器的排气中的PM的带电量;/n所述PM带电控制部将所述凝聚装置控制成,在所述过滤器的PM堆积量多时与所述过滤器的PM堆积量少时相比,PM的带电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5 JP 2019-1172691.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如下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内燃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内燃机本体的排气通路来捕集排气中的PM的过滤器、以及使流入所述过滤器的排气中的PM带电而凝聚的凝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有PM带电控制部,该PM带电控制部控制流入所述过滤器的排气中的PM的带电量;
所述PM带电控制部将所述凝聚装置控制成,在所述过滤器的PM堆积量多时与所述过滤器的PM堆积量少时相比,PM的带电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PM带电控制部构成为,
若所述过滤器的PM堆积量为预定的第1堆积量以下,则以使PM的带电量成为预定的带电量的方式开始所述凝聚装置的驱动而使PM带电,在所述凝聚装置的驱动中所述过滤器的PM堆积量成为比所述第1堆积量大的预定的第2堆积量以上时,停止所述凝聚装置来停止向PM的带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燃烧除去堆积于所述过滤器的PM而使所述过滤器再生的再生控制部;
所述第1堆积量是与所述过滤器的再生的完成时或刚完成前后的PM堆积量相当的值。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堆积量是能够判断为在所述过滤器的表面形成了PM的层的PM堆积量。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堆积量是能够判断为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西彻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