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系统及其防撞吸能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系统及其防撞吸能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有效提高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在汽车低速碰撞下的防护作用,通常在前防撞梁和前纵梁、后防撞梁和后纵梁之间均设置汽车吸能盒,以充分吸收汽车碰撞能量。且汽车吸能盒的侧壁上设有溃缩槽,从而当汽车发生前碰时,前防撞梁将碰撞能量传递到汽车吸能盒中,汽车吸能盒通过溃缩槽的溃缩变形吸收碰撞能量,能够减少纵梁的变形量,从而保障了车内人员的安全。汽车车头发生碰撞时,对于发动机舱内相关零部件的保护措施并不足,如发动机、横梁与发动机之间的零部件,导致发生碰撞时,上述零部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其损坏程度直接影响了后续的维修难度及费用,特别是发动机部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分级保护,则对用户来说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上述碰撞过程中,变形的顺序依次为横梁→吸能盒→纵梁,吸能盒的变形程度往往间接反映了发动机舱内的损坏程度,但现有的吸能盒难以真正做到同一方向的规律变形,故自然也无法通过吸能盒的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吸能盒(2)、纵梁(3)、开关一(10)、开关二(11)、前安全气囊(12)以及后安全气囊(13),所述吸能盒(2)的前端与横梁(1)焊接固定,吸能盒(2)的后端通过法兰与纵梁(3)连接且二者的法兰上均设有尺寸相同的贯通孔,所述吸能盒(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环形溃缩槽(21),沿着纵梁(3)、吸能盒(2)至横梁(1)的方向上,环形溃缩槽(21)的深度依次递减;/n所述吸能盒(2)前端的壁厚大于其余部位的壁厚,且该处设有一块隔板(4),隔板(4)的几何中心处设有一导向杆(5),导向杆(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平衡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吸能盒(2)、纵梁(3)、开关一(10)、开关二(11)、前安全气囊(12)以及后安全气囊(13),所述吸能盒(2)的前端与横梁(1)焊接固定,吸能盒(2)的后端通过法兰与纵梁(3)连接且二者的法兰上均设有尺寸相同的贯通孔,所述吸能盒(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环形溃缩槽(21),沿着纵梁(3)、吸能盒(2)至横梁(1)的方向上,环形溃缩槽(21)的深度依次递减;
所述吸能盒(2)前端的壁厚大于其余部位的壁厚,且该处设有一块隔板(4),隔板(4)的几何中心处设有一导向杆(5),导向杆(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平衡机构(9)中的接线组件(6)内,导通组件通过两组电源线分别连接至开关一(10)和开关二(11),开关一(10)和开关二(11)再分别电性连接至前安全气囊(12)和后安全气囊(13),导向杆(5)上还设有与接线组件(6)配合的导电组件一(7)和导电组件二(8),导电组件一(7)和导电组件二(8)在导向杆(5)的轴向上相隔一段距离且导电组件一(7)靠近所述的纵梁(3),导电组件一(7)与接线组件(6)接触后触发开关一(10)闭合并打开所述的前安全气囊(12),导电组件二(8)与接线组件(6)接触后触发开关二(11)闭合并打开所述的后安全气囊(13),所述前安全气囊(12)、后安全气囊(13)分别安装于横梁(1)后侧、发动机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组件(6)包括环套一(61)和导电块一(62),所述环套一(61)的内壁设有四个用于安装导电块的安装槽一(63),四个安装槽一(63)沿着环套一(61)的轴心周向等距设置,所述导电块一(62)内嵌于安装槽一(63)内,处于竖向的两个导电块一(62)通过导线连接至开关一(10),处于横向的两个导电块一(62)通过导线连接至开关二(11);
所述导电组件一(7)和导电组件二(8)的结构组成及尺寸相同,均包括环套二(71)、导电块二(72)以及销钉(73),所述环套二(71)的外壁设有相向设置的两个安装槽二(74),所述导电块二(72)内嵌于安装槽二(74)内,所述销钉(73)穿过环套二(71)、导电块二(72)、导向杆(5)上的销孔将两个导电块二(72)连接,所述导电组件一(7)中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陆新,崔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