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及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20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及总成,其中汽车前部防护梁的前端碰撞部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并可相对于中间横梁转动;后端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在车辆发生撞击时,中间横梁可相对于前端碰撞部下降并前移以抵接在人体下腿部质心处以下40mm的位置,由于中间横梁相对于前端碰撞部发生转动,从而中间横梁相对碰撞部下降预设置的高度并前移。中间横梁低于汽车的前防撞梁,避免现有技术中汽车横梁始终接触行人膝部位置,而横梁相对小腿部位的质心Z向位置的偏心距较大使得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腿型形成”C”字型弯折造成腿型的伤害风险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及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碰撞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及总成。
技术介绍
在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时,行人的腿部(大腿+小腿)主要与汽车前保险杠、进气格栅、灯具、前机罩、翼子板等零部件接触。这些零部件刚强度由于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疲劳耐久、结构刚强度需要,导致这些零部件相对行人大腿部位的刚强度非常高;且通常满足车辆通过性,车辆的接近角比较大,导致前保险杠下部基准线相对小腿部位的质心较高。因此传统的汽车结构与aPLI腿型的碰撞位置:集中与膝盖部位及附近的区域(Z向以上覆盖300mm),造成aPLI腿型形成”C”字型弯折,从而对腿型的伤害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前保险杠下部基准线,导致汽车横梁(包括不限于前防撞梁)相对小腿部位的质心的偏心距较大,使得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下腿质心以下位置无支撑,造成行人的腿型形成”C”字型弯折,对腿型的伤害风险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及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汽车前部防护梁包括前端碰撞部、中间横梁和后端固定部;其中前端碰撞部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从中间横梁向汽车的前方伸出,并可相对于中间横梁转动;后端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前端碰撞部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从中间横梁向汽车的前方伸出,并可相对于中间横梁转动;后端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在车辆发生撞击时,中间横梁可相对于前端碰撞部前移以抵接在人体下腿部,由于中间横梁相对于前端碰撞部发生转动,同时下降预设置的高度并前移,因而中间横梁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前端碰撞部的底部,即中间横梁远低于汽车的前防撞梁,避免现有技术中汽车的横梁始终接触行人膝部位置,而横梁相对小腿部位的质心Z向位置的偏心距较大,使得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下腿质心以下位置无支撑,行人的腿型形成”C”字型弯折,对腿型的伤害风险较高的问题,而本技术的中间横梁低于汽车的汽车防撞梁或其他横梁,中间横梁可以接触行人腿部的质心处以下40mm的位置,以减小对行人腿部的伤害。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前端碰撞部包括沿着中间横梁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碰撞部件,以及与每个碰撞部件对应的多个铰接部件;其中沿着竖直方向看时,每个前端碰撞部位于中间横梁的轮廓外、位于中间横梁的前侧,并且每个铰接部件包括转轴、固定于中间横梁的铰链和连接铰链与相应碰撞部件的连接构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多个碰撞部件沿着中间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地依次排列,并且沿着竖直方向看时,多个碰撞部件的轮廓形成的延伸轨迹与中间横梁的延伸轨迹相适应;并且沿着竖直方向看时,中间横梁的延伸轨迹与汽车的车头的延伸轨迹相适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在中间横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碰撞部件之间的距离在2cm~4cm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每个铰接部件的铰链设置于中间横梁的上表面,且包括转轴与套接于转轴上的扭力弹簧;并且连接构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上、与扭力弹簧的两端卡接;且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碰撞部件的后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扭力弹簧的初始扭矩可以调节。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后端固定部为沿着与中间横梁的延伸方向垂直延伸的支撑梁,支撑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的下侧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其中支撑梁包括两根支撑梁,并且两根支撑梁相对于汽车的纵向对称面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中间横梁与碰撞部件均形成为中空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碰撞部件由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制成,中间横梁由型材压制形成,且支撑梁由型材压制而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前部防护梁总成,包括汽车前防撞梁,还包括上述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其中从汽车前方看时,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位于汽车前防撞梁的下方,并且前端碰撞部的上表面与汽车前保险杠的下表面贴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总成,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的前端碰撞部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从中间横梁向汽车的前方伸出,并可相对于中间横梁转动;后端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在车辆发生撞击时,中间横梁可相对于前端碰撞部前移以抵接在人体下腿部,由于中间横梁相对于前端碰撞部发生转动,同时下降预设置的高度并前移,因而中间横梁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前端碰撞部的底部,即中间横梁远低于汽车的前防撞梁,避免现有技术中汽车横梁(包括不限于前防撞梁)始终接触行人膝部位置,而横梁相对小腿部位的质心Z向位置的偏心距较大,使得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下腿质心以下位置无支撑,行人的腿型形成”C”字型弯折,对腿型的伤害风险较高的问题,而本技术的中间横梁低于汽车的前端横梁,中间横梁可以接触行人腿部的质心处以下40mm的位置,以减小对行人腿部的伤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前端碰撞部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从中间横梁向汽车的前方伸出,并可相对于中间横梁转动;后端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间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在车辆发生撞击时,中间横梁可相对于前端碰撞部前移以抵接在人体下腿部,由于中间横梁相对于前端碰撞部发生转动同时下降预设置的高度并前移,因而中间横梁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前端碰撞部的底部,即中间横梁低于汽车的前端横梁,避免现有技术中前端横梁接触行人膝部,而前端横梁相对小腿部位的质心较高,使得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腿型形成”C”字型弯折,对腿型的伤害风险较高的问题,而本技术的中间横梁低于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中间横梁可以接触行人腿部的质心处以下40mm的位置,以减小对行人腿部的伤害。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部防护梁包括前端碰撞部、中间横梁和后端固定部;其中/n所述前端碰撞部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横梁、从所述中间横梁向汽车的前方伸出,并可相对于所述中间横梁转动;/n所述后端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部防护梁包括前端碰撞部、中间横梁和后端固定部;其中
所述前端碰撞部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横梁、从所述中间横梁向汽车的前方伸出,并可相对于所述中间横梁转动;
所述后端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前端模块下横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碰撞部包括沿着所述中间横梁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碰撞部件,以及与每个碰撞部件对应的多个铰接部件;其中
沿着竖直方向看时,每个所述前端碰撞部位于所述中间横梁的轮廓外、位于所述中间横梁的前侧,并且每个所述铰接部件包括转轴、固定于所述中间横梁的铰链和连接所述铰链与相应所述碰撞部件的连接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碰撞部件沿着所述中间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地依次排列,并且沿着竖直方向看时,多个所述碰撞部件的轮廓形成的延伸轨迹与所述中间横梁的延伸轨迹相适应;并且
沿着竖直方向看时,所述中间横梁的延伸轨迹与所述汽车的车头的延伸轨迹相适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横梁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碰撞部件之间的距离在2cm~4cm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汽车前部防护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勇威
申请(专利权)人: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