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20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包括电致变色镜元件、环形护套、支撑板及外壳;所述环形护套设置在电致变色镜元件与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板胶粘在电致变色镜元件上,并于外壳进行卡扣连接,以形成整体的汽车后视镜组合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具有防眩目功能,同时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视野范围和后视镜组合件在美学上的感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
本技术涉及后视镜的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
技术介绍
夜晚驾车时,由于后方车辆的强光照射,驾驶员通过常规普通汽车后视镜观察时,容易造成夜盲现象,给驾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电致变色技术在汽车后视镜中的应用逐渐得以推广,通过电压的施加,后视镜玻璃在正向通电时呈着色状态,起到防眩目的作用,断电或者反向通电时呈褪色状态,表现为常规镜片。但是,现有电致变色后视镜出于安全考虑,往往设置有边框,该边框覆盖了后视镜镜片的边缘,从而限制了后视镜镜片的视野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以解决现有汽车后视镜组合件无法克服后车强光造成的眩目,以及视野范围所限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所述后视镜组合件包括: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包括第一导电基体和第二导电基体,所述第一导电基体的外边缘周长大于第二导电基体的外边缘周长,且两外边缘之间在第一导电基体的后表面形成一悬空区域;环形护套,所述环形护套设置在悬空区域上,所述环形护套的内表面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外边缘适配,远离第一导电基体后表面的环形护套端面,超出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或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齐平;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前表面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胶粘,用以支撑和连接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支撑板后表面靠近外边缘位置设有环形凸肩;以及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本体侧壁形成的环形开口,用以容纳和承载支撑板,所述外壳与环形凸肩卡扣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基体的外周边缘为倒圆角后的过渡边缘。该过渡边缘为后视镜组合件提供了美学上的好感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上设置的孔口相卡接的凸耳。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相卡接的卡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上设置的孔口相卡接的凸耳;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还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相卡接的卡槽;所述凸耳和卡槽沿本体侧壁周向方向错位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体和第二导电基体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导电基体和第二导电基体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以及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空腔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基体的外周区域还设有一金属镀层,该金属镀层选用铬、铝、铑、钼、铂、钌、钯、不锈钢、银和金中的至少一种,由于金属镀层对入射的光线具有的反射特性,其不仅可以起到隐藏密封件和导电电极的作用,即当从后视镜组合件的外表面朝里面观察时,后视镜组合件中的密封件和导电电极不易被察觉到;而且,金属镀层的反射特征,使其与镜片中心区域的反射光线相匹配,从而在美学上带来好感度,使其具有更加强的吸引力。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护套选用不透明的塑料。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护套选用反射金属材料。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护套为透明材料,所述环形护套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设有一层遮蔽层。该遮蔽层同样选用铬、铝、铑、钼、铂、钌、钯、不锈钢、银和金中的至少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具有防眩目功能,同时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视野范围和后视镜组合件在美学上的感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汽车后视镜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汽车后视镜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汽车后视镜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致变色镜元件1,支撑板2,外壳3,环形护套4,镜脚5,第一玻璃基片11,第二玻璃基片12,电致变色介质13,密封件14,导电夹15,密封胶41,遮蔽层42,透明导电层101,导电反射层102,金属镀层103,过渡边缘104,孔口201,环形凸肩202,泡沫胶211,凸耳301,卡槽302,环形护套外表面401,环形护套端面402,球头5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包括:电致变色镜元件1,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包括第一导电基体和第二导电基体,所述第一导电基体的外边缘周长大于第二导电基体的外边缘周长,且两外边缘之间在第一导电基体的后表面形成一悬空区域;环形护套4,所述环形护套4设置在悬空区域上,所述环形护套4的内表面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外边缘适配,远离第一导电基体后表面的环形护套端面402,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齐平;此时,环形护套4即可以与支撑板2物理接触,也可以留有一定空隙,无需直接接触,环形护套端面402与外壳3本体侧壁的端面抵触,以进一步限定环形护套4的位移;环形护套4的设置,可以有效阻止密封件14受到紫外线照射、水、氧气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防止密封件14性能恶化,延长密封件14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环形护套外表面401与第一导电基体和外壳3的外边缘大致齐平,其改进的方案,即环形护套外表面401稍微向内凹陷或者向外突出,也将落入本申请保护的技术方案中;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前表面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胶粘,用以支撑和连接电致变色镜元件1,所述支撑板2后表面靠近外边缘位置设有环形凸肩202,支撑板2与第二导电基体的胶粘可以选用高粘性的胶体,优选泡沫胶211,通过泡沫胶211的设置,起到胶粘和缓冲作用,支撑板2的前表面为整体平整表面,或者中心表面平整、外周区域凹陷的表面;以及外壳3,所述外壳3包括由本体侧壁形成的环形开口,用以容纳和承载支撑板2,所述外壳3与环形凸肩202卡扣连接。所述外壳3与环形凸肩202卡扣连接方式可以选用以下三种方式种的一种:连接方式一: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202上设置的孔口201相卡接的凸耳301。通过凸耳301和孔口201的卡接,为外壳3与环形凸肩202提供了一种卡扣连接方式,从而使支撑板2牢固地连接在外壳3上;连接方式二: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202相卡接的卡槽302。通过环形凸肩202和卡槽302的卡接,为外壳3和环形凸肩202的卡扣连接提供了另外一种连接方式,从而使支撑板2牢固地连接在外壳3上;或连接方式三: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202上设置的孔口201相卡接的凸耳301;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还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202相卡接的卡槽302;所述凸耳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组合件包括:/n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包括第一导电基体和第二导电基体,所述第一导电基体的外边缘周长大于第二导电基体的外边缘周长,且两外边缘之间在第一导电基体的后表面形成一悬空区域;/n环形护套,所述环形护套设置在悬空区域上,所述环形护套的内表面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外边缘适配,远离第一导电基体后表面的环形护套端面,超出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或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齐平;/n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前表面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胶粘,用以支撑和连接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支撑板后表面靠近外边缘位置设有环形凸肩;以及/n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本体侧壁形成的环形开口,用以容纳和承载支撑板,所述外壳与环形凸肩卡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组合件包括:
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包括第一导电基体和第二导电基体,所述第一导电基体的外边缘周长大于第二导电基体的外边缘周长,且两外边缘之间在第一导电基体的后表面形成一悬空区域;
环形护套,所述环形护套设置在悬空区域上,所述环形护套的内表面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外边缘适配,远离第一导电基体后表面的环形护套端面,超出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或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齐平;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前表面与第二导电基体的后表面胶粘,用以支撑和连接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支撑板后表面靠近外边缘位置设有环形凸肩;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本体侧壁形成的环形开口,用以容纳和承载支撑板,所述外壳与环形凸肩卡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上设置的孔口相卡接的凸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侧壁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与环形凸肩相卡接的卡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侧壁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贞虎胡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