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632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玻璃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其中,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源电性连接;至少一个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照射光线的光强;电致变色玻璃,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电极电性连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电场使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产生颜色变化。应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汽车内后视镜反射强光至驾驶员眼睛出现眩目情况而影响驾驶员视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本技术属于电致变色玻璃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出行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汽车内后视镜则是驾驶员在汽车内观察汽车后方情况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属于汽车的安全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驾驶员在夜间或黑暗的长距离隧道中驾驶过程中,后方车辆的车头大灯的灯光通过本车后车窗照射到汽车内后视镜上,汽车内后视镜将强光反射照射至驾驶员的眼睛,反射光成为眩目光,会对驾驶员的眼睛造成刺激,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汽车内后视镜反射强光至驾驶员眼睛出现眩目情况而影响驾驶员视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源电性连接,控制器具有第一输出电极盒第二输出电极;至少一个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照射光线的光强并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电致变色玻璃,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夹设在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电极电性连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电场使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产生颜色变化。进一步地,汽车内后视镜系统还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具有玻璃装配口,电致变色玻璃安装于玻璃装配口处,光传感器安装于玻璃装配口边缘的安装壳体上,且光传感器的检测探头的安装朝向与电致变色玻璃的镜面朝向一致。进一步地,光传感器的数据量为多个,多个光传感器环绕电致变色玻璃。进一步地,光传感器安装于汽车车身尾部的外侧,在汽车直线前进方向上,光传感器与电致变色玻璃的中部位置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且光传感器相对于地面的安装高度与电致变色玻璃相对于地面的安装高度基本同高,光传感器的检测探头朝向汽车的后方。进一步地,光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光传感器环绕汽车的后车窗设置于汽车车身尾部的外侧,多个光传感器的检测探头朝向汽车的后方。进一步地,汽车内后视镜系统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连接在电致变色玻璃上,显示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显示器用于显示画面;摄像头,摄像头安装于汽车车身的尾部,摄像头朝向汽车的后方,摄像头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电致变色玻璃还包括第一透明玻璃基板、第二透明玻璃基板和镜面遮光层,第一透明玻璃基板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远离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一侧,第二透明玻璃基板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远离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一侧,镜面遮光层设置于第二透明玻璃基板的远离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一侧,镜面遮光层的镜面侧朝向第二透明玻璃基板;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设有第一镂空区,第二透明导电层设有第二镂空区,镜面遮光层设有透光区,第一镂空区、第二镂空区和透光区三者正对设置,显示器设置于第二透明玻璃基板的远离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一侧且对应于透光区,显示器的显示面朝向第二透明玻璃基板。进一步地,镜面遮光层的透光区为透明材料形成的透明区域。进一步地,镜面遮光层的透光区为镜面遮光层的镂空区域。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具体地,该汽车采用如前述的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进行装配。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应用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采用电致变色玻璃作为汽车内后视镜的反光玻璃,并且通过光传感器自动检测从本车后方照射进来的光线的光强,然后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电场,使得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在电场作用下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对照射进来的光线进行吸收,减少、甚至消除反射至驾驶员眼睛的强光,消除强光对驾驶员眼睛眩目的影响,保证驾驶员视线清晰,从而是驾驶员始终正常安全驾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的结构组成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的电致变色玻璃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的电致变色玻璃的分解图;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的电致变色玻璃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应用电致变色玻璃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的电致变色玻璃的主视图;图8为图7中C-C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电源;20、控制器;30、光传感器;40、电致变色玻璃;41、第一透明玻璃基板;42、第一透明导电层;421、第一镂空区;43、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44、第二透明导电层;441、第二镂空区;45、第二透明玻璃基板;46、镜面遮光层;461、透光区;50、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源;/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具有第一输出电极盒第二输出电极;/n至少一个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照射光线的光强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所述控制器;/n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夹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控制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控制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电场使所述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产生颜色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具有第一输出电极盒第二输出电极;
至少一个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照射光线的光强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夹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控制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控制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电场使所述透明电致变色材料层产生颜色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内后视镜系统还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玻璃装配口,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安装于所述玻璃装配口处,所述光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玻璃装配口边缘的所述安装壳体上,且所述光传感器的检测探头的安装朝向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镜面朝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感器的数据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光传感器环绕所述电致变色玻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感器安装于汽车车身尾部的外侧,在汽车直线前进方向上,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中部位置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且所述光传感器相对于地面的安装高度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相对于地面的安装高度基本同高,所述光传感器的检测探头朝向汽车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感器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世付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奔迅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