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158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和连接在人工晶体光学部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人工晶体襻;所述人工晶体襻远离人工晶体光学部的边角处设置有孔隙结构;所述孔隙结构内部设置有缓释系统体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款可以既能包载药物使药物缓慢、准确地释放,又不影响晶状体自身功能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科研中常用的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抗代谢药物:代表药如紫杉醇、5-氟尿嘧啶、甲氨喋呤等;二.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双氯芬酸钠等;三.其他:代表物质如吉非替尼、生长抑素、姜黄素等。上述药物大多均被证明可以在实验室明显抑制LEC的生长,或是减弱EMT的过程,药物治疗在未来会具有广大的前景,但目前大多处于临床动物试验阶段,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的抗代谢药物都存在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大、药物释放速度快等缺点,这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面对这样的挑战,最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研发新的可以靶向作用于晶状体上皮细胞且作用时间持久的装置,密封囊袋灌洗技术以及纳米缓释技术均曾在一段时间被提出,但目前仍未广泛投入使用,一些科学家想到在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上做文章,但如何做到使人工晶状体定位准、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题,曾有人提出在晶状体的光学部进行药物包埋,但存在可能会导致光学成像的改变等弊端。因此专利技术一款可以既能包载药物使药物缓慢、准确地释放,又不影响晶状体自身功能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和连接在人工晶体光学部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人工晶体襻;所述人工晶体襻远离人工晶体光学部的边角处设置有孔隙结构;所述孔隙结构内部设置有缓释系统体部。优选地,所述缓释系统体部由基质以及黏附在基质上的药物组成。优选地,所述缓释系统体部与所述孔隙结构相适配。优选地,所述孔隙结构为四个,其中每个人工晶体襻上设置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时,在植入的(特指839MP类型)人工晶状体的人工晶体襻上预设四个独特的“孔隙结构”,将药物通过特殊手段黏附于某些基质上,制成缓释系统体部,嵌入上述预设的孔隙结构上,以此达到药物准确释放于我们指定的位置(囊袋内),不仅提高了作用靶点的药物浓度,同时还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本技术的边角镶嵌式人工晶体不会损坏晶状体光学区的结构,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屈光方面的影响;本技术的边角镶嵌式人工晶体制备方便,可选用任何材质,并可根据装载药物改变载体的性质,方便各种药物的装载,且运载药物剂量高;本技术的边角镶嵌式人工晶体不会改变人工晶体的最大直径,不需要进行手术切口的扩大。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缓释系统体部与孔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人工晶体光学部1、人工晶体襻2、孔隙结构3、缓释系统体部4。具体实施方式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成年人在白内障术后发生后发障的发生率是12%-67%,而儿童甚至高达100%。PCO的发病机制与白内障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有关,它们通过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MT)产生微纤维,依此形成后发性白内障。针对临床上出现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目前大多采用Nd:YAG激光切开瞳孔区混浊后囊膜的治疗方法,有报道称即使针对没有视力障碍的后发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也可明显改善其视功能。但不断有研究报道:激光治疗术后容易并发各种相关疾病,如人工晶状体移位及屈光状态改变、人工晶状体损伤、虹膜炎或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前房出血、黄斑破裂等并发症。眼内药物治疗后发障一直是近期研究的热点,针对后发障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另一种是抑制LEC的迁移、转化,尤其是上皮-间质转化(EMT)。最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研发新的可以靶向作用于晶状体上皮细胞且作用时间持久的装置,密封囊袋灌洗技术以及纳米缓释技术均曾在一段时间被提出,但目前仍未广泛投入使用,一些科学家想到在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上做文章,但如何做到使人工晶状体定位准、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题,曾有人提出在晶状体的光学部进行药物包埋,但存在可能会导致光学成像的改变等弊端。本技术就开发了一款可以既能包载药物使药物缓慢、准确地释放,又不影响晶状体自身功能的设计。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本技术结构及特性参照图1~3,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1和连接在人工晶体光学部1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人工晶体襻2;所述人工晶体襻2远离人工晶体光学部1的边角处设置有孔隙结构3;所述孔隙结构3内部设置有缓释系统体部4。所述缓释系统体部4由基质以及黏附在基质上的药物组成。所述缓释系统体部4与所述孔隙结构3相适配。基质上所黏附的药物能够通过基质向人工晶体襻2的外部释放,从而达到药物准确释放于我们指定的位置(囊袋内)的目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孔隙结构3为四个,其中每个人工晶体襻2上设置两个。本技术具体应用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时,在植入的(特指839MP类型)人工晶状体的人工晶体襻2上预设四个独特的“孔隙结构3”,将药物通过特殊手段黏附于某些基质上,制成缓释系统体部4,嵌入上述预设的孔隙结构3上,以此达到药物准确释放于我们指定的位置(囊袋内),不仅提高了作用靶点的药物浓度,同时还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本技术的边角镶嵌式人工晶体不会损坏晶状体光学区的结构,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屈光方面的影响;本技术的边角镶嵌式人工晶体制备方便,可选用任何材质,并可根据装载药物改变载体的性质,方便各种药物的装载,且运载药物剂量高;本技术的边角镶嵌式人工晶体不会改变人工晶体的最大直径,不需要进行手术切口的扩大。2、具体实施步骤以病人右眼手术为例:手术前滴复方托吡卡胺散瞳三次,30min一次。手术前10min滴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三次。病人右眼常规消毒铺巾,表面麻醉满意后右眼置开睑器,结膜囊聚维酮碘棉球擦拭两次,生理盐水冲洗,再次滴加表面麻醉,并加用角膜保护剂。调整显微镜位置,固定。连接超声乳化机与注吸管道,进行测试无误后手术开始。用3.2mm三角刀于2点位做透明角膜缘2mm宽切口,在11点位做透明角膜缘3mm宽切口,用5ml注射器向前房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5.5mm。5ml注射器通过切口对晶体进行充分水分离。超声乳化头伸入前房蚀刻核的中央部分,超声乳化并吸出晶体核(IV、V级晶体核使用劈核刀进行劈核)。超声乳化机调至I/A档吸出残余皮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和连接在人工晶体光学部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人工晶体襻;所述人工晶体襻远离人工晶体光学部的边角处设置有孔隙结构;所述孔隙结构内部设置有缓释系统体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和连接在人工晶体光学部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人工晶体襻;所述人工晶体襻远离人工晶体光学部的边角处设置有孔隙结构;所述孔隙结构内部设置有缓释系统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角镶嵌式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修华王进达张景尚熊瑛李婧朱谷雨何海龙孙秀丽田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