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寅聪专利>正文

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58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结构,包括主体部和显影部,显影部设置于主体部上,与主体部一体,显影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制成的中空涤纶显影管,中空涤纶显影管的管壁不透水,管的两端封闭,管中灌装有在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显影剂,用于核磁共振下容易观察到主体部的形态、位置,从而便于术后的复查和检查,方便医务人员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弹性和拉伸强度适宜,不易吸收,使得手术效果长期有效,满足了后巩膜加固治疗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结构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眼科疾病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结构,用于核磁共振下能够清晰观察到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可以出现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黄斑变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漆裂纹、Fuch’s斑等多种病理改变,严重损害视功能。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高达70-90%,与此同时我国的高度近视发病率也很高,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中学生的调查表明高度近视患病率为(2.9±0.4)%,而17岁以上中学生达(9.9±3.0)%,2012年对上海大学生的统计表明高度近视患病率达19.5%。高度近视人群中61.7%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当近视度数>-10.0D时,100%会出现黄斑病变,使得患者视力显著下降直至失明,这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国人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并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引起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基因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都有关系,对于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大部分学者认为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为眼轴延长和后巩膜葡萄肿。至于眼轴延长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无满意的解释。我们认为巩膜壁的力学特点和自身的缺陷是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从眼球壁三层结构的力学性能来看,在同一应力水平下,三者的切线模量从视网膜到巩膜依次一个比一个高出一个数量级,因此巩膜在维持眼球形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我们的研究表明,巩膜具备主动塑形的功能,在这其中巩膜成纤维细胞的主动正负调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病理性近视的治疗尚无成熟的办法,大多数病理性近视患者选用配镜矫正、LASIK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来姑息矫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眼轴逐年延长、度数逐年增加、各种并发症逐渐发生的问题。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2017年发布的《重视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后巩膜加固术不仅可以有效阻止前后眼轴进一步增长或缩短眼轴,联合晶状体或玻璃体手术还可以治疗黄斑劈裂、视网膜劈裂。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植入物加固病理性近视眼的眼球后部薄弱的巩膜,通过物理增强、炎症反应、疤痕形成等,增强后巩膜的强度,阻止眼轴进一步延长,最终达到阻止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目的。这种手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外的报道文献也有很多,但该手术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后巩膜加固材料通常采用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术后容易被吸收降解,这导致手术效果难以保证和维持。另外,现有的后巩膜加固术研究的都是加固结构材料本身,且都是基于生物材料如异体巩膜、异体异种巩膜、异体心包,例如在先的中国专利CN102525729B公开的一种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生物膜材料条带及其制作方法,中国专利CN103948469B公开的生物型巩膜收缩带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申请CN110353856A公开的一种眼后巩膜加固术用生物补片及其制备方法,都是在生物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工,未能解决生物材料术后远期被吸收降解的问题,显然都没有考虑术后检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尤其是目前没有一种后巩膜加固材料在术后可以被目前临床使用的影像学检查(X线、CT、核磁共振)观察到,这使得术后检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后巩膜加固结构,在满足后巩膜加固结构本身固有的功能属性情况下,能够在术后被核磁共振清晰地观察到,便于术后复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本技术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弹性、蠕变率和拉伸强度适宜,不易吸收,使得手术效果长期有效,满足了后巩膜加固治疗的需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结构,包括主体部和显影部,其中,所述主体部用于加固后巩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制成的涤纶结构,涤纶结构不可吸收;所述显影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制成的中空涤纶显影管,中空涤纶显影管的管壁不透水,管的两端封闭,管中灌装有在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显影剂。本技术的显影部能够在术后被核磁共振清晰地观察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制成的主体部在满足后巩膜加固结构本身固有的功能属性情况下,解决了生物材料术后远期被吸收降解的问题,两种手段的结合便于加固结构术后复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极大满足了手术的术后复查需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涤纶结构为条带状、Y型或异形形状;条带状涤纶结构的条带厚度为0.2-1mm,宽度为4-6mm;Y型涤纶结构的Y型各分支厚度为0.2-1mm,宽度为4-6mm,Y字间夹角为30°-60°;异形形状涤纶结构的厚度为0.2-1mm,异形区域宽度为4-6mm。条带状结构满足了大部分手术的需要,Y字形和其它异形设计也能够满足部分患者特殊情况的需要,涤纶结构的尺寸设计充分考虑了实际手术时患者眼部结构特征,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条带状涤纶结构的条带中间宽,并向两端渐变变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涤纶结构整体长度不超过100mm。考虑到病理性近视患者眼轴特征,100mm的长度足够应对,多余部分在手术时可以进行个性化裁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空涤纶显影管的外径为0.4-1mm,内径为0.2-0.5mm,长度为30-60mm。显影管的尺寸设计充分考虑了加工制作工艺极限要求以及灌装显影剂的可行性,兼顾考虑了在主体部上固定的可行性,确保本技术能够实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空涤纶显影管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其它多边形形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空涤纶显影管至少设置一根,分布在主体部的指定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空涤纶显影管设置两根,对称分布在主体部的两侧边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空涤纶显影管与主体部一体编织形成,或者通过粘贴、用缝线缝合固定在主体部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显影剂为水、透明质酸钠、钆类显影剂或其他能在核磁共振T2相中明显与眼球壁、眼眶内脂肪组织区分的材料。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巩膜加固结构,在满足后巩膜加固结构本身固有的功能属性情况下,能够在术后被核磁共振清晰地观察到,便于术后复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并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具体的实际效果:(1)条带状涤纶结构弹性模量与人巩膜接近,便于加固材料在手术初期能与眼球尽快贴合,低蠕变率可使得手术效果长期维持而不会因为后巩膜加固材料发生形变而失效,高极限强度具有更佳的抗形变的能力,保护眼球,加固结构的性能更能够符合后巩膜加固材料的临床需要;(2)涤纶材质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吸收,能够确保手术效果长期有效;(3)条带尺寸和形状充分考虑了眼球构造特征,确保实际手术时便于使用以及能够切实达到对病理区的加固效果;(4)将显影部制作成管状结构,便于灌装显影剂,使用过程中更不容易发生破损;显影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结构,包括主体部和显影部,其中,/n所述主体部用于加固后巩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制成的涤纶结构,涤纶结构不可吸收;/n所述显影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制成的中空涤纶显影管,中空涤纶显影管的管壁不透水,管的两端封闭,管中灌装有在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显影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结构,包括主体部和显影部,其中,
所述主体部用于加固后巩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制成的涤纶结构,涤纶结构不可吸收;
所述显影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制成的中空涤纶显影管,中空涤纶显影管的管壁不透水,管的两端封闭,管中灌装有在核磁共振下可显影的显影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巩膜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结构为条带状、Y型或异形形状;条带状涤纶结构的条带厚度为0.2-1mm,宽度为4-6mm;Y型涤纶结构的Y型各分支厚度为0.2-1mm,宽度为4-6mm,Y字间夹角为30°-60°;异形形状涤纶结构的厚度为0.2-1mm,异形区域宽度为4-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巩膜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状涤纶结构的条带中间宽,并向两端渐变变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巩膜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结构整体长度不超过100mm。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寅聪陈达
申请(专利权)人:许寅聪陈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