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寅聪专利>正文

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431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眼科疾病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用于加固后巩膜的片状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涤纶,主体结构的内部间隙中具有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和/或主体结构与其外表面上的显影结构相叠于一体形成多层结构;该显影结构为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该加固片制备简便,是取成膜剂溶解后,加入显影剂混匀后再涂布至主体结构内部或/和表面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满足后巩膜加固手术要求的前提下,还能够在术后稳定存在且被基于X射线的设备清晰地观察到,便于术后复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便于术后复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便于术后复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眼科疾病治疗设备
,涉及一种后巩膜加固条带,具体地说是一种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国人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临床工作中眼球的屈光度数大于600度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往往伴随着眼轴延长、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黄斑变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漆裂纹及Fuch

s斑等多种病理改变,严重损害视功能。尤其是当近视度数大于1000度时,患者眼轴过长、巩膜薄弱、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等会造成视力显著下降甚至失明。
[0003]在治疗由近视导致的各种病理改变的手术中,后巩膜加固术是目前唯一临床应用的阻止眼轴进一步增长或缩短眼轴的方法,该手术主要机理是通过植入加固片以加固眼球后部薄弱的巩膜,通过物理增强、诱发炎症反应、刺激疤痕形成等,增强后巩膜的强度,进而阻止眼轴进一步延长,最终达到阻止视功能异常进一步恶化的目的。其中,例如,中国专利CN103948469B公开的生物型巩膜收缩带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申请CN110353856A公开的一种眼后巩膜加固术用生物补片及其制备方法,现有的加固片多为单层结构,由异体巩膜、阔筋膜材料或医用硅胶海绵制成,其中,异体巩膜或阔筋膜材料需要有合适的供体、获取困难,且存在发生排斥反应风险等问题,而医用硅胶海绵支撑效果较差,还普遍具有术后易被吸收降解,导致手术效果难以维持或价格高昂等缺点。/>[0004]后巩膜加固术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该术式尚未像LASIK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得到大范围推广,其主要原因包括术后效果评价存在困难。尤其是目前的后巩膜加固片在术后不能通过X线、CT显影,这导致难易评价植入效果。现有的在核磁共振仪下可显影的加固材料也是本团队设计并应用,其是在主体结构内腔中注入水、透明质酸钠、钆类显影剂等显影液,但核磁共振检查复杂,费用高,效率低,同时又存在内腔漏液等风险。因此探索能够低价、高效可在X线或CT下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迫在眉睫。本案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以显影结构和主体结构构成层状结构,提供良好支撑效果,在满足后巩膜加固手术要求的前提下,还能够在术后稳定存在且被基于X射线的设备清晰地观察到,便于术后复查和对手术效果的评价。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包括用于加固后巩膜的片状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涤纶,主体结构的内部间隙中具有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和/或,
[0009]主体结构与其外表面上的显影结构相叠于一体形成多层结构;
[0010]即,包含以下三类结构,分别为:
[0011](I)一种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包括用于加固后巩膜的片状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涤纶,主体结构的内部间隙中具有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同时,主体结构与其外表面上的显影结构相叠于一体形成多层结构;
[0012](II)一种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包括用于加固后巩膜的片状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涤纶,主体结构与其外表面上的显影结构相叠于一体形成多层结构;
[0013](III)一种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为单层片状结构,包括用于加固后巩膜的片状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涤纶,主体结构的内部间隙中具有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
[0014]所述显影结构为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
[0015]所述涤纶的弹性模量为1.0

1.5Mpa,1小时蠕变率为0.01

0.2%,极限应力为50

100Mpa。
[0016]所述多层为二层及以上;
[0017]其中,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渗透至涤纶纤维间隙形成单层片状可显影加固片。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定,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由一层显影结构和一层主体结构相叠于一体形成双层结构。
[0019]它还可以由依次相叠于一体的第一显影结构、主体结构和第二显影结构形成三层结构。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限定,所述显影结构由一个以上相互分离的显影单元构成;所述显影单元位于主体结构的表面。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限定,所述主体结构为条带形、Y形或异形形状。
[0022]其中,所述条带形为中间宽,且向两端渐变变窄的形状。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条带形主体结构的厚度为0.2

2mm,宽度为4

12mm;
[0024]Y形主体结构的厚度为0.2

2mm,三条分支的宽度均为4

12mm,分支形成的较小夹角为30

60
°

[0025]异形形状主体结构的厚度为0.2

2mm,宽度为4

12mm。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限定,所述显影结构具有突出的生物相容性和X射线下显影效果,用于植入性或介入性医疗器械的显影,所述植入性或介入性医疗器械包括人工骨片、异体巩膜、栓塞装置、弹簧圈、血管支架、自然腔道支架、取栓装置、药物释放装置、覆膜支架或封堵器。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的制备方法,它是取成膜剂溶解后,加入显影剂混匀,即得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
[0028]将X射线下可显影材料涂布至主体结构表面,干燥,即得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
[0029]其中,成膜剂的用量不少于显影剂的用量;
[0030]优选地,成膜剂的用量:显影剂的用量=1

1000:1。
[0031]所述成膜剂包括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PLA)及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与聚乳酸组成的共聚物或混合物。
[0032]所述显影剂为含钙元素的纳米材料。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定,所述涂布方法包括浸泡、刷涂和喷涂。
[003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溶解采用的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N-甲基吡咯烷酮。
[0035]所述成膜剂为聚乙二醇(PEG)与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或聚乳酸形成的共聚物。
[0036]其中,成膜剂包括但不限于PLGA、PLA、PEG

PLA、PEG

PLGA、PLA

PEG

PLA、PLG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包括用于加固后巩膜的片状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涤纶,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的内部间隙中具有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和/或,主体结构与其外表面上的显影结构相叠于一体形成多层结构;所述显影结构为X线或CT下可显影材料;所述涤纶的弹性模量为1.0

1.5Mpa,1小时蠕变率为0.01

0.2%,极限应力为50

100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其特征在于:它由一层显影结构和一层主体结构相叠于一体形成双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结构由一个以上相互分离的显影单元构成;所述显影单元位于主体结构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为条带形、Y形或异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线或CT下可显影的后巩膜加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形主体结构的厚度为0.2

2mm,宽度为4

12mm;所述Y形主体结构的厚度为0.2

2mm,三条分支的宽度均为4

12mm,分支形成的较小夹角为30

60
°
;所述异形形状主体结构的厚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寅聪陈达
申请(专利权)人:许寅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