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易虹专利>正文

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及眼内透镜的定位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566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基于天然人眼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的眼球光学模型,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非球面的角膜、相对于眼睛的对称轴倾斜的视轴、偏心入射光瞳的偏心虹膜,在眼球的囊袋内植入双面非球面的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再在眼球内植入至少一个非球面的眼内透镜;所述眼内透镜位于模型眼内的虹膜和囊袋之间并定位于睫状沟;眼内透镜、角膜、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眼内透镜紧贴虹膜之后,且眼内透镜的口径与缩小状态时虹膜直径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及眼内透镜的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眼内透镜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模型为因AMD丧失视力的患者提供视力矫正的系统及眼内透镜的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影响视网膜中心黄斑区域的疾病,导致老年人丧失中心视野的视力,而病人周边区域视力常不受影响,因此早期都保持了辨别方向的能力,而在疾病的晚期大多数患者丧失了阅读能力。为了解决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技术,技术了诸多不同的技术,有些系统依靠对图像进行放大,然而这种方式需要牺牲观察现场。例如植入的望远系统,因为这种方法减小了人眼的视角,术后适应时间及其长、植入方式复杂,而且这种植入方式不适于单眼的病人,因此该方案暂未得到推广。另一种现有技术采用转位技术,结合凸面和凹面不共轴的偏移,从而转移光线方向,将焦点汇聚于黄斑中心小凹的外围区域;转移焦点到小凹外围区域,而这些区域的视细胞密度很低,取决于病人眼底的具体情况,因此适用该技术的病人范围有限。再有,约80%的AMD患者做了白内障手术,即在眼睛的囊袋内已经装了人工晶体眼。白内障手术时保留已经植入囊袋的人工晶体,目前针对这类患者还没有提出解决该类患者的解决,也没有解决该类患者提高阅读视力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便、成本可控、用于提高AMD患者阅读能力,特别是已植入人工晶体患者的眼内透镜的设计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基于天然人眼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的眼球光学模型,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非球面的角膜、相对于眼睛的对称轴倾斜的视轴、偏心入射光瞳的偏心虹膜,在眼球的囊袋内植入双面非球面的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再在眼球内植入至少一个非球面的眼内透镜;所述眼内透镜位于模型眼内的虹膜和囊袋之间并定位于睫状沟;眼内透镜、角膜、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眼内透镜紧贴虹膜之后,且眼内透镜的口径与缩小状态时虹膜直径匹配;患者近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收缩,光线经过收缩的虹膜,通过光路模拟计算得出成像光束的屈光度大于未植入眼内透镜前的屈光度,使眼内透镜、眼内的角膜、囊袋内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倍率增大;患者远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扩张,光线经过扩张的虹膜,边缘区域的光线直接入射到囊袋内的天然人工晶体模型,虹膜和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成像系统;患者远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扩张,光线经过扩张的虹膜,中心成像光束经过位于天然人工晶体模型与视网膜之间的成像面后发散传播到视网膜上,形成有亮度的背景斑点,并无实际图像。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内透镜的通光直径为0.8-1.5mm。优选地,所述眼内透镜的通光直径为1-1.2mm。优选地,所述眼内透镜的前光学面为球面或非球面。优选地,所述眼内透镜的后光学面为球面或非球面。优选地,所述眼内透镜的镜型为双凸、单凸、正弯月三种正透镜形式的任意一种。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固定眼内透镜的定位机构,包括多边形支撑主体,支撑主体的外围延伸有多个支撑攀,支撑主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眼内透镜的有效光学区、用于加固眼内透镜的固定结构及供眼内前后房水流动的镂空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第一支撑主体,第一支撑主体的外围设有三个第一支撑攀,第一支撑主体为第一空心圆环状结构,有效光学区位于第一空心圆环的中心位置,使用时眼内透镜位于第一空心圆环的中心;还包括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三个第一筋条,三个第一筋条围绕眼内透镜的外围等间距设置并与第一空心圆环的内侧连接;相邻第一筋条之间为供眼内前后房水流动镂空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第二支撑主体,第二支撑主体的外围设有三个第二支撑攀,第二支撑主体内的中心位置开有与眼内透镜大小匹配的通孔,通孔为有效光学区;使用时眼内透镜嵌入通孔内并通过第二支撑主体加固,第二支撑主体上眼内透镜的外围间隔开有多个供眼内前后房水流动的通槽。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第三支撑主体,第三支撑主体为正方形结构,其外围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第三支撑攀,第三支撑主体为第三空心圆环状结构,有效光学区位于第三空心圆环的中心位置,使用时眼内透镜位于第三空心圆环的中心;还包括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四个第三筋条,四个第三筋条围绕眼内透镜的外围间隔均设并与第三支撑主体第三空心圆环的内侧连接;位于第三空心圆环内的第三筋条之间形成供眼内前后房水流动的镂空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针对已经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模型的患者,在眼里再植入眼内透镜,且位于虹膜与囊袋之间并定位在睫状沟;角膜与囊袋内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患者近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收缩,该光学系统的屈光度大于未植入眼内透镜前的屈光度。由于植入眼内透镜后眼球总屈光度的增加,近视点物距将缩小,成像放大倍率增加,从而改善AMD患者的阅读视力。2、本技术通过提高放大倍率的方式解决了近距离观察时视力提升的同时还不会影响AMD病人远视力屈光参数,保留了自然眼的视角及放大倍率,大大降低了以往技术方案带来的视野狭窄引起的不便和术后很长的适应周期。让患者在改善阅读视力的同时保留原有的方向分辨,远景观察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近距离观察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放大倍率增大两倍的视觉效果图;图3为本技术眼内透镜屈光度增加与近视点物距(PO)关系图;图4为本技术眼内透镜屈光度增量与放大倍率关系曲线图;图5为本技术远距离观察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中心成像光束d与周边光束D能量比;图7为本技术基于的眼球光学模型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路模拟图;图9为本技术近距0度视角的光学传递函数MTF曲线图;图10为本技术近距5度视角的光学传递函数图像。图11为本技术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定位机构另一方案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定位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角膜1、眼内透镜2、天然人工晶体模型3、虹膜4、睫状沟5、囊袋6、外周区域2A、前表面11、后表面12、视轴15、对称轴16、双非球面眼内透镜21、单非球面天然人工晶体模型22、第一支撑主体31、第一空心圆环状结构32、第一筋条33、第一支撑攀34、第二支撑主体41、通槽42、第二支撑攀43、圆形通孔44、第三支撑主体51、第三空心圆环状结构52、第三筋条53、第三支撑攀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10本技术提出了基于模型为因AMD丧失视力的患者提供视力矫正的系统,基于天然人眼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的精密眼球光学模型,包括前表面11和后表面12均为非球面的角膜1、相对于眼睛的对称轴16倾斜的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基于天然人眼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的眼球光学模型,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非球面的角膜、相对于眼睛的对称轴倾斜的视轴、偏心入射光瞳的偏心虹膜,在眼球的囊袋内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其特征在于:/n再在眼球内植入至少一个非球面的眼内透镜;所述眼内透镜位于眼内的虹膜和囊袋之间并定位于睫状沟;眼内透镜、角膜、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眼内透镜紧贴虹膜之后,且眼内透镜的口径与缩小状态时虹膜直径匹配;/n患者近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收缩,光线经过收缩的虹膜,通过光路模拟计算得出成像光束的屈光度大于未植入眼内透镜前的屈光度,使眼内透镜、眼内的角膜、囊袋内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倍率增大;/n患者远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扩张,光线经过扩张的虹膜,边缘区域的光线直接入射到囊袋内的天然人工晶体模型,虹膜和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成像系统;/n患者远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扩张,光线经过扩张的虹膜,中心成像光束经过位于天然人工晶体模型与视网膜之间的成像面后发散传播到视网膜上,形成有亮度的背景斑点,并无实际图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基于天然人眼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的眼球光学模型,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非球面的角膜、相对于眼睛的对称轴倾斜的视轴、偏心入射光瞳的偏心虹膜,在眼球的囊袋内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再在眼球内植入至少一个非球面的眼内透镜;所述眼内透镜位于眼内的虹膜和囊袋之间并定位于睫状沟;眼内透镜、角膜、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眼内透镜紧贴虹膜之后,且眼内透镜的口径与缩小状态时虹膜直径匹配;
患者近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收缩,光线经过收缩的虹膜,通过光路模拟计算得出成像光束的屈光度大于未植入眼内透镜前的屈光度,使眼内透镜、眼内的角膜、囊袋内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同轴光学系统的成像放大倍率增大;
患者远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扩张,光线经过扩张的虹膜,边缘区域的光线直接入射到囊袋内的天然人工晶体模型,虹膜和天然人工晶体模型形成成像系统;
患者远距离观察目标,虹膜扩张,光线经过扩张的虹膜,中心成像光束经过位于天然人工晶体模型与视网膜之间的成像面后发散传播到视网膜上,形成有亮度的背景斑点,并无实际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内透镜的通光直径为0.8-1.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内透镜的通光直径为1-1.2mm。


4.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内透镜的前光学面为球面或非球面;所述眼内透镜的后光学面为球面或非球面。


5.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模型为AMD患者的视力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度为2-10D。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虹殷蔚
申请(专利权)人:易虹殷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