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5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主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光学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支撑襻,所述支撑襻表面为阶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襻表面具有阶梯状结构,提高了推注后晶体的舒展性,防止襻与光学表面的粘连,提高手术的简便性与成功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复杂的机械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结构简单的多,使得晶体可以适用于复杂的眼液环境,稳定性好,不易诱发二级白内障;支撑襻表面阶梯状结构的设计,增加了襻移动的阻力,避免晶状体在囊袋内旋转,进一步增加了术后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晶状体
本技术涉及人工晶状体
,具体涉及一种支撑襻表面具有阶梯状结构的人工晶状体。
技术介绍
人眼内的天然晶状体在刚出生的婴儿时是无色透明且非常软的晶状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外在条件的改变,如紫外线的辐射等要素的影响下,该天然晶状体将会变得越来越硬和变成有色晶状体,当人们活到五十至六十岁以上时,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天然晶状体将会变成棕黄色和浑浊,并且变硬,不但失去了可调焦的功能,以至于完全看不见,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这种天然晶状体(即白内障晶状体)将不得不用一个人造的晶状体去置换,使之其恢复白内障病人的眼睛视力。一个典型的人工晶状体由光学晶状体和支撑襻构成,其中光学晶状体聚焦光线到视觉神经上使之能看见物体,而支撑襻主要对光学区起支撑和固定作用,使光学区位于眼内的中心以实现有效的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通过推注器将人工晶状体送入囊袋,光学区与光滑表面的襻在推注时会有粘连现象,增加手术风险。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依靠襻支撑在囊袋或者睫状沟中。理想的襻支撑力应把人工晶状体后囊膜绷紧,并能保持囊袋收缩比的最小力。支撑力过大容易在两襻轴上产生褶皱,虽然大部分褶皱对视力没有太大影响,但有部分褶皱由于人工晶状体上皮细胞沿着褶皱爬行,最终后囊线性褶皱转变为线性后囊浑浊。综上可知,襻不仅需要合适的支撑力,保证术后的稳定型,还需要手术推注后,与光学区保持不粘连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推注时襻与光学区容易粘连,术后后发障发生几率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支撑襻表面具有阶梯状结构的人工晶状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法:本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主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光学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支撑襻,所述支撑襻表面为阶梯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阶梯状结构的步长为0.15-0.25mm,相邻阶梯高度差为55-65μm。优选地,所述阶梯状结构为7-11个阶梯步长为一周期,每一周期的中心阶梯的高度最高,沿远离中心阶梯两端的方向,阶梯的高度逐渐降低。或者,所述阶梯状结构为2-4个阶梯步长为一周期,阶梯沿同一方向单侧逐渐降低,支撑襻表面的阶梯状结构在推注时能减小与光学主体的接触面积,在眼液环境下能更快地舒展开。进一步地,沿阶梯结构的宽度方向,可以在所述阶梯结构上间隔设置若干沿阶梯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晶体细胞在光滑表面增殖较快,所述凹槽结构在晶状体植入人眼后对后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产生阻碍,缓解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速度,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可能性。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个数为1-3条;所述凹槽的深度为80-120μm。进一步地,所述支持襻为两个C型襻,所述支撑襻远离光学主体的一端离光学主体圆周的距离12-15mm;此处,光学主体圆周是指与支撑襻一端连接处的光学主体圆周。所述支持襻厚度为0.15~0.35mm。所述光学主体为有效光学区直径为5.5~6.5mm,中心厚度0.65~1.25mm的双凸透镜片或凹凸透镜片。两个支持襻对称设置在所述光学主体的圆周边缘上。所述光学主体由2个光学表面组成,所述光学表面为2个球面、或者1个球面和1个非球面、或者2个非球面。上述光学表面球面与非球面的确定方法为,以光学表面的顶点为原点O,以光轴为Z轴,建立任意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所述坐标系的横坐标轴X轴以及坐标轴Y轴与所述光学表面相切,所述非球面的面形在上述X-Z平面上满足非球面方程:其中Z(x)为所述非球面在二维坐标系平面X-Z上的曲线表达式,c为所述非球面的基础球面曲率半径的倒数,y为所述曲线上任何一点距横坐标轴Z的垂直距离,A2i为非球面高次项系数,m、n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n>m,Q为非球面系数;当Q和A2i为0时,Z(x)即为球面方程。上述人工晶状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光学设计得到的前后光学面的加工参数,编写车床程序;S2:利用金刚石单点切削技术,车加工出光学主体并对光学主体以外区域处理成阶梯状结构;S3:编写铣床程序,编写铣床程序,铣削出光学主体以及支撑襻的外形,此时制得的支撑襻具有阶梯状结构;S4:抛光处理。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支撑襻与光学主体在人工晶状体推注时经过挤压后会产生粘连,由于分子间作用力,两个光滑表面挤压后较难展开,本技术支撑襻表面具有阶梯状结构,支撑襻表面的阶梯状结构在推注时能减小与光学主体的接触面积,在眼液环境下能更快地舒展开,提高了推注后晶体的舒展性,防止支撑襻与光学表面的粘连,提高手术的简便性与成功率。(2)本技术的人工晶状体为一件式人工晶状体,相比复杂的机械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结构简单的多,使得晶体可以适用于复杂的眼液环境,稳定性好,不易诱发二级白内障;同时支撑襻表面阶梯状结构的设计,增加了襻移动的阻力,避免晶状体在囊袋内旋转,进一步增加了术后的稳定性。(3)本技术的人工晶状体其中的一种结构带有凹槽结构,晶体细胞在光滑表面增殖较快,所述凹槽结构在晶状体植入人眼后对后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产生阻碍,缓解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速度,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可能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3中人工晶状体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人工晶状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支撑襻表面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支撑襻表面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支撑襻表面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撑襻;2-第二支撑襻;3-光学主体;4-支撑襻表面局部放大结构;5-第一光学表面;6-第二光学表面;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主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光学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支撑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襻表面为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的步长为0.15-0.25mm,相邻阶梯高度差为55-65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主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光学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支撑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襻表面为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的步长为0.15-0.25mm,相邻阶梯高度差为55-6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结构为7-11个阶梯步长为一周期,每一周期的中心阶梯的高度最高,沿远离中心阶梯两端的方向,阶梯的高度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结构为2-4个阶梯步长为一周期,阶梯沿同一方向单侧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沿阶梯结构的宽度方向,在所述阶梯结构上间隔设置若干沿阶梯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健勇廖秀高曹晶辉周晶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蕾明视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