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22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包括盖板和线槽本体,线槽本体的顶端与盖板通过可拆卸铰链组件连接;可拆卸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页片、第二页片和可伸缩转轴组件;第一页片与盖板固定连接,第一页片上设置可伸缩转轴组件;第二页片的一侧与线槽本体固定连接,第二页片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可伸缩转轴组件在缩短状态下,能够放在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之间,可伸缩转轴组件在伸长状态下,两端能够分别插入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内。解决现有的盖板线槽因盖板与线槽本体的连接构造缺陷,使得线槽布线不方便、线槽抗震强度不佳,以及铰链连接盖板和线槽本体的过程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
本技术涉及线槽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
技术介绍
线槽在机柜产品中广泛使用于布线,使得机柜线缆布线美观整齐。线槽一般有横线槽和竖线槽,横线槽在柜内左右布线时使用,竖线槽在柜内上下布线时使用。现有设备机柜所用线槽一般有以下几种:1、封闭线槽,无法打开,只能从中间穿线,不利于操作;2、盖板线槽,包括盖板和线槽本体,盖板与线槽本体的连接关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a螺钉连接,即盖板通过螺钉与线槽本体连接,每次采用线槽布线时需要用螺丝刀把盖板与线槽本体分离,使用不方便,而且拧下来的螺钉容易丢失;b卡扣连接,即盖板通过卡扣结构与线槽本体来接,线槽的抗振强度不够,盖板容易松动掉下,且盖板拆下后需要找地方放置,占用空间大,使用不方便;c卡扣与铰链结合连接,即盖板分别通过卡扣和铰链与线槽本体连接,铰链连接盖板和线槽本体的过程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解决现有的盖板线槽因盖板与线槽本体的连接构造缺陷,使得线槽布线不方便、线槽抗震强度不佳,以及铰链连接盖板和线槽本体的过程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一种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包括盖板和线槽本体,所述线槽本体的顶端与所述盖板通过可拆卸铰链组件连接;所述可拆卸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页片、第二页片和可伸缩转轴组件;所述第一页片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页片上设置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所述第二页片的一侧与线槽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页片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在缩短状态下,能够放在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之间,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在伸长状态下,可伸缩转轴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内。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包括轴套和可伸缩转轴,所述可伸缩转轴沿轴向放在所述轴套内;所述可伸缩转轴在缩短状态下能够放在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之间,所述可伸缩转轴在伸长状态下,可伸缩转轴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内。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转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所述轴套在第一转轴一侧的底端开设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靠近第一弹簧一端为开口端,所述轴套在第二转轴一侧的底端开设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靠近第一弹簧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轴套在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开口端的上侧向轴套顶端延伸开设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开口端朝向轴套底端,所述轴套在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开口端的上侧向轴套顶端延伸开设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开口端朝向轴套底端;所述第一定位杆在第一滑动槽内向靠近所述第一弹簧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定位杆卡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时,所述第一转轴挤压所述第一弹簧,使得所述第一转轴处于缩短状态;在第一定位杆与第一定位槽脱离卡接关系时,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一端反弹第一转轴,使得所述第一转轴处于伸长状态,并且推动第一定位杆在第一滑动槽内向远离所述第一弹簧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定位杆在第二滑动槽内向靠近所述第一弹簧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二定位杆卡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时,所述第二转轴挤压所述第一弹簧,使得所述第二转轴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二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槽脱离卡接关系时,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一端反弹第二转轴,使得所述第二转轴处于伸长状态,并且推动第二定位杆在第二滑动槽内向远离所述第一弹簧方向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页片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盖板在与第一通孔对应位置开设盲孔,所述盲孔内开设内螺纹,采用螺钉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盲孔的内螺纹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页片的一侧开设第二通孔,采用铆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线槽本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线槽本体的底端与所述盖板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槽组件和卡板;所述卡板设于所述线槽本体的底端,与线槽本体的底板垂直设置;所述卡槽组件设于盖板上,卡槽组件包括卡槽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盖板内侧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卡槽的底端连接,在卡槽压缩第二弹簧的情况下,所述卡槽的顶端与所述卡板分离,在第二弹簧反弹卡槽的情况下,所述卡槽的顶端与所述卡板卡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与盖板内侧固定连接,用于对卡槽进行限位。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设于所述线槽本体的底板边缘,用于对盖板进行限位。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线槽本体内。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盖板与第一页片连接,线槽本体与第二页片连接,第一页片和第二页片采用可伸缩转轴组件连接,使得第一页片和第二页片之间连接过程方便,从而实现盖板和线槽本体的铰链连接的方便性。本技术提供的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线槽本体的底端与盖板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线槽本体的顶端与盖板通过铰链连接,提高线槽的抗震性能,并且在需要使用线槽布线操作时,打开卡扣结构,通过铰链结构使得盖板相对线槽本体的底端向上翻转,既方便布线,又节省占地面积,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线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叶片与第一定位筒及第二定位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叶片与可伸缩转轴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图4中拆掉挡板组件后的盖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盖板,2-线槽本体,3-引线孔,4-加强筋,5-第一页片,6-第二页片,7-第一通孔,8-连接板,9-第二通孔,10-第一定位筒,11-第二定位筒,12-可伸缩转轴组件,1201-轴套,1201-1-第一滑动槽,1201-2-第二滑动槽,1201-3-第一定位槽,1201-4-第二定位槽,1202-第一定位杆,1203-第二定位杆,1204-第一转轴,1205-第二转轴,1206-第一弹簧,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线槽本体,所述线槽本体的顶端与所述盖板通过可拆卸铰链组件连接;/n所述可拆卸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页片、第二页片和可伸缩转轴组件;/n所述第一页片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页片上设置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n所述第二页片的一侧与线槽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页片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n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在缩短状态下,能够放在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之间,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在伸长状态下,可伸缩转轴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线槽本体,所述线槽本体的顶端与所述盖板通过可拆卸铰链组件连接;
所述可拆卸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页片、第二页片和可伸缩转轴组件;
所述第一页片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页片上设置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
所述第二页片的一侧与线槽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页片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
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在缩短状态下,能够放在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之间,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在伸长状态下,可伸缩转轴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包括轴套和可伸缩转轴,所述可伸缩转轴沿轴向放在所述轴套内;
所述可伸缩转轴在缩短状态下能够放在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之间,所述可伸缩转轴在伸长状态下,可伸缩转轴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定位筒和第二定位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翻盖的可拆卸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伸缩转轴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作为自由端;
所述轴套在第一转轴一侧的底端开设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靠近第一弹簧一端为开口端,所述轴套在第二转轴一侧的底端开设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靠近第一弹簧一端为开口端;
所述可伸缩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
所述轴套在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开口端的上侧向轴套顶端延伸开设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开口端朝向轴套底端,所述轴套在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开口端的上侧向轴套顶端延伸开设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开口端朝向轴套底端;
所述第一定位杆在第一滑动槽内向靠近所述第一弹簧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定位杆卡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时,所述第一转轴挤压所述第一弹簧,使得所述第一转轴处于缩短状态;在第一定位杆与第一定位槽脱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未栋叶峰齐含沈艳丽侯石岩张清华樊西宁王明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