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93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0
一种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涉及一种稳定液体流量的装置,包括管套和密封件。所述管套安装在溶液导管上,管套内布置有流体腔和气体腔。所述流体腔上下贯通,其上端对接上溶液导管,下端与下溶液导管对接。所述上溶液导管的下端在流体腔内部,通过密封件将流体腔的上端部密封,即由溶液导管外壁、流体腔内壁、密封件构成底部开口且与流体腔连通的气体腔。本方案中的划膜仪稳流器可以解决因溶液压力有波动而导致的输出溶液量不稳定,进而导致包被处的溶液反应线呈锯齿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稳流器,尤其涉及一种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产品的研发生产需要用到进行生物溶液包被的划膜仪,需要在硝酸纤维素膜(以下简称NC膜)上包被出两个或多个溶液反应线。由于试纸产品对溶液反应线的精度要求比较高(1厘米长度的溶液含量以微升为单位),通常采用高精度的步进泵进行溶液输送。步进泵使用的是步进电机,而步进电机的转动由脉冲信号控制,其始终具有周期性转速波动。因此,采用步进泵输出的溶液压力在相对稳定后,仍会在一个恒定范围内周期性变化,包被出的溶液反应线溶液含量就会呈周期性波动性,反应在NC膜上就是溶液反应线干燥后是锯齿状。这样的NC膜在切为试纸条后,就会出现试纸条上的溶液反应线过粗或过细,均会影响检测精度。另一方面,包被溶液价格昂贵,通常需要对溶液回流回收,回收时应避免管道内有溶液残留。同时,划膜仪在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多次清洗。而市面上现有的稳流器,结构复杂,溶液回流时存在较多的溶液残留,清洗消毒也更加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划膜仪的流量平衡装置,以解决因溶液压力有波动而导致的输出溶液量不稳定问题,进而导致包被处的溶液反应线呈锯齿状的问题。具体为一种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包括管套和密封件。所述管套安装在竖向布置的溶液导管上,管套内有流体腔和气体腔。所述流体腔上下贯通,流体腔上端对接上溶液导管,下端与下溶液导管对接。所述上溶液导管的下端深入流体腔内部最少3mm,并通过密封件将流体腔的上端部密封,即由溶液导管外壁、流体腔内壁、密封件构成底部开口且与流体腔连通的气体腔。加液时,溶液逐渐上移至下溶液导管处时,溶液将气体腔底部封闭;溶液继续上移过程中压缩气体腔内的气体使之气压与溶液压力一致;当溶液压力变大时,稳流器内气体被压缩,也就是气体阻碍溶液压力增大,起到减缓溶液压力增加的作用;当溶液压力变小时,稳流器内气体压力比溶液压力大,气体膨胀挤压溶液,起到减缓溶液压力降低的效果,从而实现稳流器自适应调节溶液压力以保证流量的稳定进一步,所述流体腔内有气体截留段,上溶液导管的溶液入口位于该气体截留段内或气体截留段下方;通过气体截留段避免气体腔内气体从溶液导管流出,保证稳流效果。进一步,所述气体截留段位于流体腔内壁、与流体腔内壁一体成型,通过气体截留段使气体腔在瓶口处的截面积变小,气体腔内气体需要压缩之后才能从穿过气体腔的底部开口,从而实现防止气体腔内气体从溶液导管处流失。进一步,所述气体腔深度最少为3mm,优选5mm。进一步,所述的密封件包括密封塞、锁紧螺钉,所述密封塞上有供溶液导管穿过的通孔;锁紧螺钉底部与密封塞固定,同时锁紧螺钉与管套螺纹连接,通过锁紧螺钉使密封塞压紧封闭流体腔的端部。进一步,所述稳流器安装于出液管上。有益效果:1、加液时,溶液在流体腔内是由下往上移动的,溶液逐渐上移至下溶液导管处时,气体腔底部被封闭;之后溶液继续上移,部分溶液在气体腔内上移压缩气体腔内的气体,使气体腔内气体压力与溶液压力一致。溶液压力稳定后仍存在周期性波动,当溶液压力变大时,稳流器内气体被压缩,也就是气体阻碍溶液压力增大,起到减缓溶液压力增加的效果;当溶液压力变小时,稳流器内气体压力比溶液压力大,气体膨胀挤压溶液,起到减缓溶液压力降低的效果,从而实现装置自适应调节溶液压力以保证流量的稳定。2、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的部件仅包括设有流体腔的管套和密封件,气体腔是由密封件、流体腔内壁和上溶液导管外壁配合构成,结构简单,拆分后清洗方便,避免了因气体腔在管套内部导致的清洗不便,同时气体腔的深度也可以根据上溶液导管插入深度调节。3、气体腔是竖直布置且底部开口,溶液回收时,溶液在流体腔内是由上往下移动,气体腔内溶液会因重力顺着下溶液导管被回收,减少气体腔内的溶液残留。4、通过加设气体截留段,使得流体腔在气体截留段处的截面积减小,气体腔内空气要通过气体截留段时需要进一步压缩,避免了被压缩在气体腔内的空气进入上溶液导管,提高划膜的稳定性。5、锁紧螺钉与管套螺纹连接,通过锁紧螺钉与密封塞配合密封流体腔,便于拆分。附图说明图1为稳流器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管套的剖视图图3为上溶液导管与密封件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稳流器加了气体截留部之后的剖面示意视图图5为图4中管套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包括:管套1、流体腔11、气体截留段12、密封件2、密封塞21、锁紧螺钉22、气体腔3、上溶液导管4、下溶液导管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方案中的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为一种稳流器,在拆分后只有管套1、密封塞21和锁紧螺钉22三个零件,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清洗消毒。如图2所示,管套1内部是一个上下贯通的通道,通道的两个端部是螺纹孔用于与锁紧螺钉22螺纹配合。通道的中间部分是直径比螺纹孔直径小的流体腔11。如图1、图3所示,本方案由密封塞21、流体腔11内壁和上溶液导管4外壁配合构成压缩空气的气体腔3。其中,上溶液导管4穿过密封塞21,并深入溶液通道内部,通过锁紧螺钉22使密封塞21封闭溶液通端部。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气体腔3的深度可以通过调节上溶液导管4的插入深度来调节。由于划膜仪的划膜笔口径远小于溶液通道的内径,溶液在划膜笔处的流量会逐渐增加直至稳定,反应在NC膜上就是一个逐渐变粗的箭头形状。箭头的长短受到气体腔3的深度影响,如果气体腔3深度过小,气体腔3内的气泡会从上溶液导管4的底部流失,如果气体腔3深度过大,溶液压力稳定就需要较长时间,NC膜上的箭头就会比较长,这一部分的生物溶液反应线是不合格的,造成溶液浪费。本方案中通过调节上溶液导管4的插入深度来调节气体腔3深度。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作为实施例1的改进,本方案中在流体腔11内设有气体截留段12,用于避免气体从气体腔3底部进入上溶液导管4。该空气截留段为一环状向内的凸起,使得流体腔11在空气截留段处的截面积比其它位置的流体腔11截面积小。同时上溶液导管4设置在空气截留段内或者空气截留段以下。被压缩的气体需要进一步压缩才能进入气体截留段12,减少气体的流失。加液时,溶液从下溶液导管5处向流体腔11内注入溶液,溶液逐渐上移至下溶液导管5处时,气体腔3底部被封闭;之后溶液在上溶液导管4内上移,少量溶液进入气体腔3内压缩气体腔3内的气体,使气体腔3内气体压力与溶液压力一致。溶液压力稳定后,仍存在因步进电机的周期性转速波动而产生的周期性波动。当溶液压力变大时,气体腔3内气体被压缩,也就是气体阻碍溶液压力增大,起到减缓溶液压力增加的效果;当溶液压力变小时,气体腔3内气体压力比溶液压力大,气体膨胀挤压溶液,起到减缓溶液压力降低的效果,从而实现稳流器自适应调节溶液压力以保证流量的稳定。溶液回收时,气体腔3内的溶液向下移动进入流体腔11,与流体腔11内的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套(1)和密封件(2);/n所述管套(1)安装在竖向布置的溶液导管上,管套(1)内有流体腔(11)和气体腔(3);/n所述流体腔(11)上下贯通,流体腔(11)上端对接上溶液导管(4),下端与下溶液导管(5)对接;/n所述上溶液导管(4)的下端深入流体腔(11)内部最少3mm,并通过密封件(2)将流体腔(11)的上端部密封,即由上溶液导管(4)外壁、流体腔(11)内壁、密封件(2)构成底部开口且与流体腔(11)连通的气体腔(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套(1)和密封件(2);
所述管套(1)安装在竖向布置的溶液导管上,管套(1)内有流体腔(11)和气体腔(3);
所述流体腔(11)上下贯通,流体腔(11)上端对接上溶液导管(4),下端与下溶液导管(5)对接;
所述上溶液导管(4)的下端深入流体腔(11)内部最少3mm,并通过密封件(2)将流体腔(11)的上端部密封,即由上溶液导管(4)外壁、流体腔(11)内壁、密封件(2)构成底部开口且与流体腔(11)连通的气体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腔(11)内布置有阻碍气体穿过的气体截留段(12),上溶液导管(4)的溶液入口位于该气体截留段(12)内或气体截留段(12)下方;
通过气体截留段(12)避免气体腔(3)内气体从溶液导管流出,保证稳流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划膜仪流量平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锋周可仁王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