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位选择器及机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或机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挡位选择器及使用该挡位选择器的机电设备。
技术介绍
在港口起重、工程机械、海洋船舶、高铁动车、航空航天等工业控制领域中,需要人为用手去操作控制部件实现机器动作的场合屡见不鲜。从飞行工具、船舶到汽车、工程机械,操控手柄或档位选择器都是电子控制系统的重要设备,是主要的人机交互工具。比如CLAAS公司的TUCANO系列收割机的操控手柄高度集成的控制功能包括附加装置的升降操作,割台升降、扩展操作,粮仓排出管开关以及排出管的转动伸缩操作,绞盘升降操作等作业过程中的常用功能,作业人员仅需要在驾驶室内操作按键即可实现控制目标。而装载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换挡,甚至一边换挡,一边操纵工作系统,需要一个集成度高,功能可靠,灵活好用的档位选择器。比如德国Gessmann,英国Penny+Giles(P+G)等公司有用于收割机或静压传动控制系统的档位选择器。但现有国外产品结构复杂,售价昂贵,供货期很长,国内厂家基本处于模仿的阶段。目前市面上的操纵手柄或档位选择器多种多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位选择器,包含可摆动的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壳体及内芯或内芯组合;壳体包括外壳、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外壳具有空腔;外壳的表面开有与空腔连通的槽;内芯组合至少由左内芯或内芯左,右内芯或内芯右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外壳的上、下表面均开有与空腔连通的槽。/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7 CN 2019101728748;20190307 CN 2019202894231.一种挡位选择器,包含可摆动的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壳体及内芯或内芯组合;壳体包括外壳、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外壳具有空腔;外壳的表面开有与空腔连通的槽;内芯组合至少由左内芯或内芯左,右内芯或内芯右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外壳的上、下表面均开有与空腔连通的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上、下表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为一单一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的上、下表面开有的与空腔连通的槽在平行于外壳的上、下表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有重叠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的上、下表面开有的与空腔连通的槽在平行于外壳的上、下表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有重叠的部分,并且,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大于上表面的槽的投影面积的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的上、下表面开有的与空腔连通的槽在平行于外壳的上、下表面的投影面上有重叠的部分,并且,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大于下表面的槽的投影面积的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的上、下表面开有的与空腔连通的槽在平行于外壳的上、下表面的投影面上存在投影面积,上表面的槽的投影面积大于下表面的槽的投影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的上、下表面开有的与空腔连通的槽在平行于外壳的上、下表面的投影面上存在投影面积,上表面的槽的投影面积小于下表面的槽的投影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部分或全部与外壳的上或下表面的槽连通的外壳的空腔部分为回转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与外壳的上或下表面的槽连通的外壳的空腔部分为圆柱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通过外壳表面的槽伸入空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的表面开有与空腔连通的槽至少包括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上摆动槽及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下摆动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的部分实体从外壳上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的部分实体从外壳下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的部分实体分别从外壳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穿过外壳下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的实体部分的在垂直于操作杆轴线的截面的截面积小于其上的外壳空腔内的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的最大横截面积或平均横截面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内芯或内芯组合的部分或全部安装于外壳的空腔内且与外壳构成转动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内芯或内芯组合套装于部分操作杆外部或部分操作杆组合体外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内芯或内芯组合与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连接构成内芯操作杆连接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内芯或内芯组合与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铰接构成内芯操作杆连接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当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相对壳体围绕壳体轴线前、后摆动时,内芯或内芯组合随操作杆一起摆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与外壳连接,并且两者之一或全部被配置成限制内芯或内芯组合沿其转动轴心线方向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与外壳连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固定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两者之一与外壳以螺纹副的方式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沿内芯相对外壳的转动方向,壳体被配置成与内芯第一定位配合,以使内芯转动到预设位置时实现定位,第一定位配合包括连续型第一定位配合和/或离散型第一定位配合。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壳体与内芯或内芯组合之间安装有弹性件。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的空腔内,左内芯与第一限位件之间设置有耐磨垫片或止推垫片,并且/或者同时右内芯与第二限位件之间设置有耐磨垫片或止推垫片。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槽的两者之一或全部的侧壁设有中位锁定槽。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外壳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槽的侧壁所设有中位锁定槽分别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槽的左、右两侧;或者,外壳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槽的侧壁所设有中位锁定槽分别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槽的右、左两侧。
3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穿过外壳下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的实体部分的大小能够卡入或刚好能够卡入外壳下表面的中位锁定槽中。
3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穿过外壳上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的实体部分的大小能够卡入外壳上表面的中位锁定槽中或者与外壳上表面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耐磨塑料壳的中位锁定槽中。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是一个在垂直于其几何中心线的截面内为外方内圆的实体的零件。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安装有微动开关或接近开关用作中位锁定的信号识别开关。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穿过外壳下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的实体部分与外壳的下表面安装的接近开关或微动开关相作用激发或直接或间接触发相关开关给出中位锁定的信号。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穿过外壳下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的实体部分与外壳的下表面安装的微动开关或接近开关之间安装有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穿过外壳下表面的槽中伸出外壳的实体部分与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相作用,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激发或触发中位锁定接近开关或微动开关给出中位锁定的信号。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安装在外壳下表面。
38.根据权利要求35或3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安装在外壳下表面具有中位锁定槽的一侧。
39.根据权利要求35或3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下表面具有中位锁定槽的一侧安装中位锁定开关。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安装在外壳下表面设有中位锁定开关的一侧。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中位锁定开关的微动开关的簧片移动平面或触点移动端移动方向与外壳下表面平行。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与外壳构成转动副。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与外壳构成移动副。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下表面设置有槽,在槽中设置有弹性件或弹性件及柱销用以抵紧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或用于使过渡片或中间过渡体复位。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安装有微动开关或接近开关用作前、后挡的信号识别开关。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下表面开有前、后档信号识别传感器安装槽或孔,微动开关的簧片或拨片或移动端子或接近开关的探头伸入槽或孔中,识别内芯相对外壳的转动方位。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下表面安装有传感器固定架,用作内芯转动的前、后挡方位识别的传感器的微动开关或接近开关安装于传感器固定架上。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前后挡识别的微动开关的簧片移动平面或触点移动端移动方向与外壳下表面垂直。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前后挡识别的接近开关的信号识别方向与外壳下表面垂直。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传感器固定架为直角结构。
51.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传感器固定架上设有走线孔。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下表面安装有底部防尘罩。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底部防尘罩上设有与传感器固定架配合安装或配合密封的槽。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下表面安装有中位锁定传感器定位片,在外壳下表面和中位锁定传感器定位片之间安装中位锁定传感器。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中位锁定传感器定位片上设有容置弹性件或弹性件及柱销的槽。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中位锁定传感器的安装面为外壳下表面或与外壳下表面平行。
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与外壳下表面垂直的面安装前后档识别传感器。
5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中位锁定传感器为微动开关或接近开关。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前后档识别传感器为微动开关或接近开关。
60.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中位锁定传感器为微动开关。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前后档识别传感器为微动开关。
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右端安装有拉锁固定架。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拉锁固定架为片状或平板结构。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锁固定架上设有安装拉锁套固定圈的结构。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拉锁套固定圈与拉锁固定架构成转动副。
66.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拉锁套固定圈上设有安装拉锁套的结构。
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芯右上安装或连接有拉锁连接杆。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锁连接杆部分伸出壳体并与拉锁摆动杆连接。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拉锁摆动杆上设有安装拉锁的结构。
70.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拉锁在拉锁套中滑动。
7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或外壳右端安装有传感器定位或辅助定位结构。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传感器定位或辅助定位结构上设有槽或孔限制传感器固定端与其相对的转动。
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件或壳体右端安装有传感器定位或辅助定位结构。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传感器定位或辅助定位结构上设有槽或孔限制传感器固定端与其相对的转动。
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左内芯的主体为圆柱体;或者,左内芯的部分主体为圆柱体结构。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左内芯上设有圆柱孔或有弹性件容置孔。
77.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左内芯的轴心部位设有圆柱孔或有弹性件容置孔。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弹性件容置孔中设置有弹性件或弹性件及柱销。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弹性件选压簧。
80.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柱销的末端抵紧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
81.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柱销的末端设有钢球或滚动体。
82.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左内芯的圆柱孔或弹性件容置孔中安置有弹性件容置器。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弹性件容置器有内孔用以设置有弹性件或弹性件及柱销。
84.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弹性件容置器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
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含有中空的内腔。
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组合体由操作杆与操作杆安装体组成。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安装体上设有伸出轴用以套装轴承与内芯或内芯组合构成转动副或直接与内芯或内芯组合构成转动副。
88.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或操作杆安装体上设有伸出轴,伸出轴的轴线与操作杆或操作杆安装体的轴线或几何中心线垂直。
89.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组合体或操作杆安装体至少包含一对相互平行的外表面。
90.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组合体或操作杆安装体至少一对相互平行的外表面与内芯或内芯组合的安放操作杆组合体或操作杆安装体的槽相配合。
9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内芯或内芯组合与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结合构成内芯操作杆连接体。
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当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相对外壳围绕外壳轴线摆动或前后摆动时,内芯或内芯组合随操作杆一起摆动。
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上表面的槽并且/或者与外壳表面直接或间接连接的零件的槽或壁面开有复位槽或中位锁定槽。
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外壳连接的耐磨塑料壳的槽或耐磨塑料壳的槽的壁面或摩擦面的中间位置或前后转换位置开有复位槽或中位锁定槽。
9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外壳连接的安装于外壳与耐磨塑料壳之间的安装板的槽的中间位置或前后转换位置开有复位槽或中位锁定槽。
96.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之挡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
操作杆卡入中位锁定槽有两种模式:1)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卡入中位锁定槽中,操作杆在卡入中位锁定槽中后,操作杆需要克服弹性件的作用才能滑出中位锁定槽;2)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在操作者的操纵力或外力作用下卡入中位锁定槽中,操作杆或操作杆组合体需要克服与内芯或内芯组件的摩擦力或摩擦力矩作用才能滑出中位锁定槽;操作杆以以上两种模式之一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卡入中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嘉骅,赵志远,韩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安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