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尾管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41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尾管消声器,包括外壳、阀门、进气管、连通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通过将阀门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气口,第一隔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腔室的空间较大,因而阀门的流通面积不受限制,有利于降低发动机高速工况下的排气背压,保证发动机的效率,并实现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尾管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尾管消声器。
技术介绍
消声器主要是用于降低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现有的双尾管消声器为了实现发动机在低速运转和高度运转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排气,一般通过一个三通阀将两根排气尾管与压力阀门连接,在低速工况时,阀门不打开,在高速工况时的气流较大,压力阀门内外的压差较大,阀门在压力作用下打开,以增大排气尾管的排气气流,降低排气背压。然而由于阀门与排气尾管连接,阀门是向管道内打开的,由于管道的管径是确定的,在高速工况下阀门的气流流通面积受限,使得发动机在高速运行工况时,背压仍旧较大,发动机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双尾管消声器的阀门直接与排气尾管连接,阀门的流通面积受管径限制,使得发动机在高速运行时,背压较大,发动机的效率降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阀门、进气管、连通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外壳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阀门、进气管、连通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外壳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依次布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均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二排气管;/n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阀门、进气管、连通管、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外壳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依次布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均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二排气管;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排气口,所述阀门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上且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管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支管的管径为d1,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管径为D1,d1:D1=1:2~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管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日尧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