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960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由多片锂电池单体组成的锂电池组,相邻锂电池单体之间设有冷却板,冷却板的设置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锂电池组外设有两块相对设置且与流体流动方向平行的导向板,导向板内流道在冷却板对应位置处设有流入口或流出口;还包括换热器I、换热器II、储液箱I、储液箱II、进水管道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和出水管道II;储液箱I、进水管道I、出水管道I和换热器II形成第一冷却回路,储液箱I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I和换热器I形成第二冷却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可以广泛应用在化工和能源工业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尤其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反应热和欧姆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很可能导致电池过热,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现今新能源汽车普遍安装了电池热管理系统,使电池在适合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公开号CN20850789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在电池组箱内设置加热元件给电池箱内的锂电池进行加热,通过在电池箱组内设置冷却水管,给电池组箱内的锂电池组循环制冷,从而实现均衡维持锂电池温度的目的。上述技术在解决电池温度的问题时并没有考虑到能耗的问题,在车载电池容量有限的条件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严重限制了汽车的续航里程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电池始终处于合适工作温度范围内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能耗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液体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片锂电池单体组成的锂电池组,相邻锂电池单体之间设有冷却板,冷却板的设置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锂电池组外设有两块相对设置且与流体流动方向平行的导向板,导向板内流道在冷却板对应位置处设有流入口或流出口;还包括换热器I、换热器II、储液箱I、储液箱II、进水管道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和出水管道II;储液箱I、进水管道I、出水管道I和换热器II形成第一冷却回路,第一冷却回路从锂电池组其中一侧导向板A进水口流入,经过锂电池单体一侧的冷却板后,从锂电池组相对侧导向板B出水口流出;储液箱I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I和换热器I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片锂电池单体组成的锂电池组,相邻锂电池单体之间设有冷却板,冷却板的设置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锂电池组外设有两块相对设置且与流体流动方向平行的导向板,导向板内流道在冷却板对应位置处设有流入口或流出口;还包括换热器I、换热器II、储液箱I、储液箱II、进水管道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和出水管道II;储液箱I、进水管道I、出水管道I和换热器II形成第一冷却回路,第一冷却回路从锂电池组其中一侧导向板A进水口流入,经过锂电池单体一侧的冷却板后,从锂电池组相对侧导向板B出水口流出;储液箱I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I和换热器I形成第二冷却回路,第二冷却回路从锂电池组导向板B进水口流入,经过锂电池单体另一侧的冷却板后,从锂电池组导向板A出水口流出;锂电池单体两侧冷却板中流体流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锂电池组,多个锂电池组组成电池阵列,每排锂电池组中相邻锂电池组的导向板通过连接管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包括三个平行设置的流道,上下两个流道内流体流动方向一致,中间流道内流体流动方向与上下两个流道内流体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为朱科俊陆西坡柴业鹏陆斯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