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38998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30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绿色生态护岸包括竹栅网架、渔网‑塑料瓶缓冲层、绿化植物和压石,竹栅网架通过压石、竹桩固定在护岸边坡上;竹栅网架内设置渔网‑塑料瓶缓冲层,渔网‑塑料瓶缓冲层包括废旧渔网和塑料瓶,废旧渔网设置在竹栅网架与护岸边坡连接的侧面上,塑料瓶与废旧渔网相连,并在其表面阵列分布,塑料瓶设置绿化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生态护岸硬质材料生态兼容性好,成本较低,废弃材料循环利用率稿,污染隐患小,长期使用稳定性好,生态修复功能好;竹栅网架形成多级抗冲刷体系,有效抵御不同水位区域的水流冲击,防止岸坡坍塌,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抗冲刷能力和防护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护岸及其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岸坡防护是水利、海洋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抵御水流冲刷、防止岸坡坍塌,保障沿岸设施安全。传统护岸技术多采用混凝土、块石等硬质材料,虽能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但存在生态兼容性差、破坏水体与岸坡间物质交换、阻断生物栖息通道等问题,且材料生产与施工过程能耗高、碳排放量大,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2、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生态护岸技术逐渐发展,如采用植被混凝土、格宾网等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防护与生态功能,但仍存在硬质材料生态兼容性差、成本较高、废弃材料循环利用率低、污染隐患大、长期使用稳定性不佳、生态修复功能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加固效果好、抗冲刷能力强、稳定性好、废旧材料资源化利用的绿色生态护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便于施工与维修的绿色生态护岸的施工方法。</p>

2、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竹栅网架(1)、渔网-塑料瓶缓冲层(2)、绿化植物(3)和压石(4),所述竹栅网架(1)通过压石(4)、竹桩(6)固定在护岸边坡(5)上;所述竹栅网架(1)内设置渔网-塑料瓶缓冲层(2),所述渔网-塑料瓶缓冲层(2)包括废旧渔网(201)和塑料瓶(202),所述废旧渔网(201)设置在竹栅网架(1)与护岸边坡(5)连接的侧面上,所述塑料瓶(202)与废旧渔网(201)相连,并在其表面阵列分布,所述塑料瓶(202)设置绿化植物(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栅网架结构(1)包括小孔竹栅网层(101)、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竹栅网架(1)、渔网-塑料瓶缓冲层(2)、绿化植物(3)和压石(4),所述竹栅网架(1)通过压石(4)、竹桩(6)固定在护岸边坡(5)上;所述竹栅网架(1)内设置渔网-塑料瓶缓冲层(2),所述渔网-塑料瓶缓冲层(2)包括废旧渔网(201)和塑料瓶(202),所述废旧渔网(201)设置在竹栅网架(1)与护岸边坡(5)连接的侧面上,所述塑料瓶(202)与废旧渔网(201)相连,并在其表面阵列分布,所述塑料瓶(202)设置绿化植物(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栅网架结构(1)包括小孔竹栅网层(101)、大孔竹栅网层(102)和连接小孔竹栅网层(101)、大孔竹栅网层(102)的空心竹筒(103);所述小孔竹栅网层(101)包括平行设置的小孔竹筒(1011)和第一塑料通管(1012),所述小孔竹筒(1011)通过第一塑料通管(1012)与空心竹筒(103)相连形成格栅结构;所述大孔竹栅网层(102)包括平行设置的大孔竹筒(1021)和第二塑料通管(1022),所述大孔竹筒(1021)通过第二塑料通管(1022)与空心竹筒(103)相连形成格栅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竹筒(103)为直径8~10cm、长度35~40cm和壁厚0.8~1.5cm的毛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通管(1012)的内径比小孔竹筒(1011)的内径小1~2cm,所述第一塑料通管(1012)与小孔竹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星王丽艳尹崇山沈睿胡翔王硕竺明星李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