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型半主动悬置流道系统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9375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换型半主动悬置流道系统结构,包括流道盖、膜片和流道,流道盖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压合端、压合膜片面、第一配合面、第一压合面和流道腔室上端板,膜片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膜片主面、膜片压合面和密封压合面,流道包括流道主体,所述流道主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充液口,所述流道主体的上端从内至外依次开设有膜片安装槽、压合槽和流道槽;膜片设置在所述膜片安装槽内,流道盖盖合在所述流道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切换型半主动悬置流道系统结构,可以通过调节流道盖与流道的配合角度位置,实现不同的流道长度;也可以通过调节流道腔室的截面积,进而匹配整车所需要的大阻尼频率位置及所需要振幅下的损失角数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换型半主动悬置流道系统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换型半主动悬置流道系统结构,属于汽车动力总成领域。
技术介绍
动力总成通常分为横向布置和纵向布置两种。横向布置时,通常包括一个发动机悬置、一个变速箱悬置、一个或两个摆动支撑。纵向布置时,通常包括两个左、右布置的发动机悬置和一个后面布置的变速箱悬置。发动机悬置是汽车动力总成的重要部件,主要有如下作用:1)承受动力总成静态和动态载荷;2)易于与相邻零件连接,限制动力总成与相邻零件碰撞和干涉;3)隔离振动;隔离由于动力总成惯性不平力产生的振动,隔离由于路面颠簸产生的造成的动力总成共振。4)隔离噪音:防止动力总成由于汽油(或柴油)燃烧,活塞运动,齿轮运动等产生噪音传递到车身;在满足以上性能基础上,动力总成悬置与动力总成构成一个系统。前期设计必须整体分析,根据得出的各个悬置的动静刚度目标值及空间布置,再进行单个悬置的设计。由于直接与发动机连接,发动机悬置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平稳性。液压发动机悬置应用于20世纪90年代,由两个充满液体的腔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型半主动悬置流道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盖、膜片和流道,其中:/n所述流道盖呈上下通透的圆环形结构,所述流道盖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压合端、压合膜片面、第一配合面、第一压合面和流道腔室上端板,所述压合端、压合膜片面、第一配合面、第一压合面和流道腔室上端板分别呈环状结构,所述压合膜片面固定在所述压合端和第一配合面之间的顶端;所述压合端的底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底端的高度;所述第一压合面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外圆周的顶端;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外表面沿其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配合面筋;所述流道腔室上端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合面的外圆周;所述流道腔室上端板上的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型半主动悬置流道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盖、膜片和流道,其中:
所述流道盖呈上下通透的圆环形结构,所述流道盖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压合端、压合膜片面、第一配合面、第一压合面和流道腔室上端板,所述压合端、压合膜片面、第一配合面、第一压合面和流道腔室上端板分别呈环状结构,所述压合膜片面固定在所述压合端和第一配合面之间的顶端;所述压合端的底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底端的高度;所述第一压合面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外圆周的顶端;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外表面沿其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配合面筋;所述流道腔室上端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合面的外圆周;所述流道腔室上端板上的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入口;所述流道腔室上端板的上表面沿其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流道腔室上端板的下表面沿其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角度调节槽;
所述膜片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膜片主面、膜片压合面和密封压合面,所述膜片主面呈向上突出的圆形结构,所述膜片压合面和密封压合面呈环状结构,所述膜片压合面的厚度小于所述膜片主面的厚度;所述密封压合面的底端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唇;
所述流道包括流道主体,所述流道主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充液口,所述流道主体的上端从内至外依次开设有膜片安装槽、压合槽和流道槽,所述膜片安装槽呈圆形,所述压合槽呈环形,所述流道槽呈螺旋环形,所述流道槽的槽口顶端设置有一个角度调节筋;所述压合槽的两侧槽壁的内壁面构成第二配合面,所述流道槽的两侧槽壁的顶端面构成第二压合面;所述膜片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气体调节孔;所述流道主体下端开设有流道出口;所述流道主体的下端开设有环状的电磁阀及皮碗安装槽,所述电磁阀及皮碗安装槽的两侧槽壁的内壁面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玉光李晓武刘涛王宝童
申请(专利权)人:博戈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