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
,具体为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机床的自动化改造,主要采用工业机械手改变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工件的上下料方式,用机械手替代人工和专机,完成工件装卸、工作翻转、工序转换,不用人或少用人,实现机械零部件加工单元和生产线,能实现24小时的大批量、提高效率、自动化加工。现有的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在过程中,无法保证传送板移动时的平稳性,零配件治具上的零配件易脱落,不便于机械抓手的抓取工作;现有的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在过程中,需要工人挨个将零配件治具上多余的零配件拿到收料箱中,工人劳动强度大,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现有的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在过程中,无法将人工从日复一日的枯燥劳动中解放出来,无法集中精力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机器的调整;现有的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占用空间大,无法根据车间场地面积,在有利于提高生产节拍的前提下,采用适当布局,无法把上下料机械抓手的安装调试与机床分开进行,做到生产与改造两不误。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包括底箱(1)和放置架(3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顶部两侧对称分别设置有放置架(30),放置架(30)顶面的中部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底板(23),底板(23)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传动轮(24),底板(23)的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25),两个传动轮(24)之间设置有驱动带(22),底板(23)的顶部四角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座(26),同一侧的两个固定座(26)之间设置有限位杆(21),两个限位杆(21)相互平行,放置架(30)的顶部设置有传送板(20),传送板(20)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滑板(9),两个限位杆(21)分别穿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包括底箱(1)和放置架(3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顶部两侧对称分别设置有放置架(30),放置架(30)顶面的中部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底板(23),底板(23)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传动轮(24),底板(23)的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25),两个传动轮(24)之间设置有驱动带(22),底板(23)的顶部四角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座(26),同一侧的两个固定座(26)之间设置有限位杆(21),两个限位杆(21)相互平行,放置架(30)的顶部设置有传送板(20),传送板(20)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滑板(9),两个限位杆(21)分别穿过两个限位滑板(9)的内部,两个限位滑板(9)之间的传送板(20)的底面上设置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与驱动带(22)固定连接,底箱(1)的两侧的侧壁顶部位置分别设置有余料架(32),余料架(32)的顶部两端设置有卡板(33),两个卡板(33)之间设置有传送架(34),传送架(3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传送轴,两个传送轴之间设置有余料传送带(3),余料架(32)下方底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收料箱(2),零配件治具(35)放置在传送板(20)上;
所述底箱(1)的顶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竖直板(6),两个竖直板(6)的顶部连接有横板(5),横板(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横移齿轮带(14),横板(5)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横移滑轨(15),横板(5)的一侧设置有横移板(11),横移板(11)的一侧固定设置夹板(16),夹板(16)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工作箱(18),工作箱(18)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升降电机(17),升降电机(17)的输出端伸出工作箱(18)的内部,升降电机(17)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27),工作箱(18)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轴(7),且升降轴(7)贯穿工作箱(18),升降轴(7)的一侧设置有升降齿轮带(12),主动齿轮(27)与升降齿轮带(12)啮合连接,夹板(16)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横移电机(13),横移电机(1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27),横移电机(13)底部的主动齿轮(27)与横移齿轮带(14)啮合连接,每个升降轴(7)的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机械抓手(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每个传动轮(24)下方的底板(23)上均设置有轴承,传动轮(24)底端的中轴设置在轴承的内部,驱动电机(25)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传动轮(24)的中轴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每个限位滑板(9)均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杆(21)穿过限位滑板(9)上的限位孔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维国,杨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航科电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