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逐层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77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逐层上料机构,包括:落料平台,其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落料通孔;夹持驱动器,其安装于所述落料平台上;以及至少四片拦料板,所述拦料板围绕所述落料通孔的边缘布置以形成位于拦料板之间的夹持空间;其中,所述拦料板被布置为由一个活动拦料子集及至少一个固定拦料子集构成;每个固定拦料子集包括关于所述落料通孔相对设置的一对固定拦料板,且所述固定拦料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落料通孔的边缘;所述活动拦料子集包括关于所述落料通孔相对设置的一对活动拦料板,且所述活动拦料板相对所述落料平台活动设置;所述夹持驱动器与两片所述活动拦料板传动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其能够大幅节省成本并提高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逐层上料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逐层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在非标自动化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上料机构来实现物料的逐批上料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物料的逐批上料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逐层上料机构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上料机构大多采用机械手从料箱中逐次搬运物料来实现,采用这种机构不仅机械手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上料效率也受到机械手与物料配合协调性的影响难以得到保障。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逐层上料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上料机构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幅节省成本并提高上料效率的逐层上料机构。就逐层上料机构而言,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逐层上料机构包括:落料平台,其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落料通孔;夹持驱动器,其安装于所述落料平台上;以及至少四片拦料板,所述拦料板围绕所述落料通孔的边缘布置以形成位于拦料板之间的夹持空间;其中,所述拦料板被布置为由一个活动拦料子集及至少一个固定拦料子集构成;每个固定拦料子集包括关于所述落料通孔相对设置的一对固定拦料板,且所述固定拦料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落料通孔的边缘;所述活动拦料子集包括关于所述落料通孔相对设置的一对活动拦料板,且所述活动拦料板相对所述落料平台活动设置;所述夹持驱动器与两片所述活动拦料板传动连接以驱动两片所述活动拦料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可选的,所述落料平台上还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调节通孔,所述调节通孔与所述落料通孔相连通。可选的,所述活动拦料板活动地设于所述调节通孔正上方并且邻接于所述调节通孔与落料通孔的相接处。可选的,所述调节通孔在所述落料通孔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落料通孔相连通。可选的,定义所述落料通孔的宽度尺寸为E,所述调节通孔的宽度尺寸为D,则有:D:E=1.1~1.3。可选的,定义所述落料通孔的长度尺寸为H,所述调节通孔的宽度尺寸为L,则有:H:L=2~3。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上料机构由于受到尺寸的现在大多只能针对某一具体尺寸的物料进行上料,如需对其他尺寸的物料进行上料则需要对载具或料箱进行适应性调整,这不仅增长了调试时间也增加了相关费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对逐层上料机构作了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平台上固定安装有平移驱动器,所述夹持驱动器与所述平移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滑动连接,所述夹持驱动器连通与其连接的活动拦料板在所述平移驱动器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拦料板。在实践中发现,该逐层上料机构在放料过程中会有小几率出现由于夹持不稳导致的物料掉落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对逐层上料机构作了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平台的底部支撑有落料支架,所述落料通孔的正下方设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驱动器;以及顶升承接板,其与所述顶升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其中,所述顶升承接板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落料通孔相对齐;所述顶升承接板在所述顶升驱动器的驱动下通过所述落料通孔沿竖直方向往复进出所述夹持空间。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其能够直接架设于非标自动化流水线的传送线上,不需要额外配置用于搬运物料的机械手,能够大幅节省成本并提高上料效率。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所述落料平台上固定安装有平移驱动器,所述夹持驱动器与所述平移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滑动连接,所述夹持驱动器连通与其连接的活动拦料板在所述平移驱动器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拦料板,从而使得该逐层上料机构能够针对多种尺寸进行上料而不需要额外的载盘或者料箱的适应性调整,大大减小了调试时间也降低了相关费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所述落料平台的底部支撑有落料支架,所述落料通孔的正下方设有顶升组件,使得在落料过程中,该顶升组件能够对物料进行承托,防止意外跌落损坏物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逐层上料机构的立体图,其中装载有多层待上料的物料;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逐层上料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逐层上料机构的右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逐层上料机构的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逐层上料机构中隐去夹持驱动器后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右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逐层上料机构中隐去夹持驱动器及顶升组件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逐层上料机构12包括:落料平台123,其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落料通孔127;夹持驱动器1232,其安装于所述落料平台123上;以及至少四片拦料板,所述拦料板围绕所述落料通孔127的边缘布置以形成位于拦料板之间的夹持空间;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逐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落料平台(123),其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落料通孔(127);/n夹持驱动器(1232),其安装于所述落料平台(123)上;以及/n至少四片拦料板,所述拦料板围绕所述落料通孔(127)的边缘布置以形成位于拦料板之间的夹持空间;/n其中,所述拦料板被布置为由一个活动拦料子集及至少一个固定拦料子集构成;每个固定拦料子集包括关于所述落料通孔(127)相对设置的一对固定拦料板(1221),且所述固定拦料板(1221)固定设置于所述落料通孔(127)的边缘;所述活动拦料子集包括关于所述落料通孔(127)相对设置的一对活动拦料板(1222),且所述活动拦料板(1222)相对所述落料平台(123)活动设置;所述夹持驱动器(1232)与两片所述活动拦料板(1222)传动连接以驱动两片所述活动拦料板(1222)相互靠近或远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逐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落料平台(123),其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落料通孔(127);
夹持驱动器(1232),其安装于所述落料平台(123)上;以及
至少四片拦料板,所述拦料板围绕所述落料通孔(127)的边缘布置以形成位于拦料板之间的夹持空间;
其中,所述拦料板被布置为由一个活动拦料子集及至少一个固定拦料子集构成;每个固定拦料子集包括关于所述落料通孔(127)相对设置的一对固定拦料板(1221),且所述固定拦料板(1221)固定设置于所述落料通孔(127)的边缘;所述活动拦料子集包括关于所述落料通孔(127)相对设置的一对活动拦料板(1222),且所述活动拦料板(1222)相对所述落料平台(123)活动设置;所述夹持驱动器(1232)与两片所述活动拦料板(1222)传动连接以驱动两片所述活动拦料板(1222)相互靠近或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平台(123)上还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调节通孔(126),所述调节通孔(126)与所述落料通孔(127)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逐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拦料板(1222)活动地设于所述调节通孔(126)正上方并且邻接于所述调节通孔(126)与落料通孔(127)的相接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逐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通孔(126)在所述落料通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磊王坤章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