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72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数控铣立铣刀加工腰形孔时,尺寸要求难以稳定保证,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包括拉刀;所述拉刀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夹刀杆内部伸缩杆的一端。该装置摒弃了传统的腰形孔加工采用数控铣加工工艺,而是采用对拉孔工件钻底孔后用卧式液压拉床,拉腰形孔成型,一次性拉削到位,能达到加工高效,质量稳定可靠的效果,改用钻底孔拉削成型的工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质量能稳定保证,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
本专利技术属于零部件加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工件上加工腰形孔时,需要用到数控车铣工艺,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分为不带刀库和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现有的数控铣立铣刀加工腰形孔时,尺寸要求难以稳定保证,且装夹不方便,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实用性不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以解决现有数控铣立铣刀加工腰形孔时,尺寸要求难以稳定保证,且装夹不方便,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实用性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包括拉床,拉刀,装夹块和拉孔工件;所述拉床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刀杆;所述夹刀杆的内部设有伸缩杆;所述拉刀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夹刀杆内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装夹块插接在拉床顶面一侧的固定板内部;所述拉孔工件插接在装夹块的内部;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拉床顶面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装夹块的内部设有成形刀孔,且成形刀孔贯穿装夹块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装夹块的一侧设有安拆块,且安拆块的中部设有安拆孔,安拆孔的外径形状与拉孔工件底部的外径形状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拉刀的设有模型杆,且模型杆杆体的截面的形状为腰形,且成形刀孔的内径形状与模型杆的外径形状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拉刀圆形杆体为渐变至模型杆腰形杆体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置摒弃了传统的腰形孔加工由数控铣加工工艺,而是采用对拉孔工件钻底孔后用卧式液压拉床,拉腰形孔成型,一次性拉削到位,能达到加工高效,质量稳定可靠的效果,改用钻底孔拉削成型的工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质量能稳点保证,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首先,成型刀孔贯穿装夹块的设计方便了拉刀的拆卸和安装,且装夹块顶部的安拆孔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拉孔工件,模型杆渐变的设计使得该装置能够平滑稳定的对拉孔工件进行拉孔操作,不会出现卡滞造成拉刀断裂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夹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拉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位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拉床;2、夹刀杆;3、拉刀;4、装夹块;5、拉孔工件;6、固定板;301、模型杆;401、成形刀孔;402、安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包括拉床1,拉刀3,装夹块4和拉孔工件5;拉床1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刀杆2;夹刀杆2的内部设有伸缩杆;拉刀3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夹刀杆2内部伸缩杆的一端;装夹块4插接在拉床1顶面一侧的固定板6内部;装夹块4的内部设有成形刀孔401,且成形刀孔401贯穿装夹块4的内部,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示,该设计方便了拉刀3的拆卸和安装,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装夹块4的一侧设有安拆块,且安拆块的中部设有安拆孔402,安拆孔402的外径形状与拉孔工件5底部的外径形状相同,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示,该设计方便了拉孔工件5的拆卸和安装,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拉孔工件5插接在装夹块4的内部;固定板6固定连接在拉床1顶面的一侧。其中,拉刀3的设有模型杆301,且模型杆301杆体的截面的形状为腰形,且成形刀孔401的内径形状与模型杆301的外径形状相同,如附图1、附图3和附图4所示,该设计使得拉刀3能够通过模型杆301对拉孔工件5一次性拉削到位,能达到加工高效,质量稳定可靠的效果,改用钻底孔拉削成型的工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质量能稳定保证,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其中,拉刀3圆形杆体为渐变至模型杆301腰形杆体的设计,如附图1、附图3和附图4所示,使得该装置能够平滑稳定的对拉孔工件5进行拉孔操作,不会出现卡滞造成拉刀3断裂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将拉孔工件5放入装夹块4的安拆孔402内,安拆孔402方便了拉孔工件5的安装和拆洗,将拉刀3穿过拉孔工件5预先钻好的底孔,并夹紧在夹刀杆2的伸缩杆一端,成形刀孔401贯穿装夹块4的内部的设计方便了拉刀3的拆卸和安装,通过拉床1拉动拉刀3向内移动即可对拉孔工件5进行腰型孔加工,拉刀3能够通过模型杆301对拉孔工件5一次性拉削到位,能达到加工高效,质量稳定可靠的效果,改用钻底孔拉削成型的工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质量能稳点保证,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拉刀3圆形杆体为渐变至模型杆301腰形杆体的设计使得该装置能够平滑稳定的对拉孔工件5进行拉孔操作,不会出现卡滞造成拉刀3断裂的现象发生,加工完成后取出拉孔工件5和拉刀3重复上述步骤即可继续加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床(1),拉刀(3),装夹块(4)和拉孔工件(5);所述拉床(1)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刀杆(2);所述夹刀杆(2)的内部设有伸缩杆;所述拉刀(3)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夹刀杆(2)内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装夹块(4)插接在拉床(1)顶面一侧的固定板(6)内部;所述拉孔工件(5)插接在装夹块(4)的内部;所述固定板(6)固定连接在拉床(1)顶面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床(1),拉刀(3),装夹块(4)和拉孔工件(5);所述拉床(1)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刀杆(2);所述夹刀杆(2)的内部设有伸缩杆;所述拉刀(3)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夹刀杆(2)内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装夹块(4)插接在拉床(1)顶面一侧的固定板(6)内部;所述拉孔工件(5)插接在装夹块(4)的内部;所述固定板(6)固定连接在拉床(1)顶面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翻转臂腰形孔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块(4)的内部设有成形刀孔(401),且成形刀孔(401)贯穿装夹块(4)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军何正波郭勇张青竹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凯鑫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