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制备方法及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7749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5
公开了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应用,能够同时具备化学动力学及光动力学治疗协同效果。方法包括:(1)将同摩尔的铜盐和钨酸盐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均匀;(2)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钠充分搅拌混合均匀;(3)移入水热反应罐中,进行水热处理;(4)反应液冷却;(5)取出后,透析纯化并冻干得到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其中,所述铜盐为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乙酸铜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钨酸盐为钨酸钠、钨酸钾、钨酸铵的一种或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制备方法及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及生物学的
,尤其涉及一种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癌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每年都呈现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癌症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和化疗药物治疗,但这两种手段都存在着很大的副作用。针对癌症的特点,发展新型的癌症治疗手段是相关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动力学治疗手段是一种比较有应用前景的备选方案。动力学治疗主要基于化学手段或光化学手段产生的活性氧来实现对肿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产生作用,达到细胞消融,组织坏死的目的。同时由于使用的药物为催化剂,性质稳定,在产生活性氧后结构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组织坏死后会被自体吸收不会产生额外较大副作用。所以是一类比较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案。动力学治疗药物的设计是动力学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种动力学药物设计,一种是化学动力学药物,其基于药物中的过渡金属元素的催化性质,将肿瘤组织中存在的过氧化氢催化生成活性氧,另一种是光动力学药物,其能特异性吸收照射的光,并有效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与吸附药物表面或周围的过氧化氢或溶解氧转换成活性氧。化学动力学药物针对肿瘤组织内部的杀伤效果较好,而光动力学药物则由于光线穿透深度的原因,对于肿瘤表面的细胞作用效果更好。若能设计一种纳米药物,能同时产生化学动力学效果以及光动力学效果,实现两种动力学的协同治疗作用,则可更加有效的实现肿瘤组织的治疗。但目前同时具备化学动力学及光动力学治疗协同效果的药物报道的还不多,这也是癌症纳米治疗药物的一个研究热点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能够同时具备化学动力学及光动力学治疗协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同摩尔的铜盐和钨酸盐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均匀;(2)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钠充分搅拌混合均匀;(3)移入水热反应罐中,进行水热处理;(4)反应液冷却;(5)取出后,透析纯化并冻干得到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其中,所述铜盐为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乙酸铜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钨酸盐为钨酸钠、钨酸钾、钨酸铵的一种或以上。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由权利要求1-8的方法制得;钨酸铜纳米点产物的尺寸为2-10纳米。本专利技术的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低pH值条件下能解离出铜离子,催化双氧水产生活性氧,具备化学动力学的应用前景;并且在808纳米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在水溶液中产生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具备光动力学应用前景;因此能够同时具备化学动力学及光动力学治疗协同效果。还提供了所述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纳米点的透射电镜(TEM)图。图2为实施例2中制得的纳米点的TEM图。图3为实施例3中制得的纳米点的TEM图。图4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纳米点的动力学检测数据。图5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纳米点在小鼠肿瘤模型动力学协同治疗研究结果。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这种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同摩尔的铜盐和钨酸盐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均匀;(2)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钠充分搅拌混合均匀;(3)移入水热反应罐中,进行水热处理;(4)反应液冷却;(5)取出后,透析纯化并冻干得到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其中,所述铜盐为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乙酸铜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钨酸盐为钨酸钠、钨酸钾、钨酸铵的一种或以上。本专利技术的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低pH值条件下能解离出铜离子,催化双氧水产生活性氧,具备化学动力学的应用前景;并且在808纳米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在水溶液中产生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具备光动力学应用前景;因此能够同时具备化学动力学及光动力学治疗协同效果。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反应液中铜元素和钨元素的浓度为10~500毫摩尔每升。更加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反应液中铜元素和钨元素的浓度为50~200毫摩尔每升。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反应液中柠檬酸钠的初始加入量与铜元素使用量的摩尔比为1:0.2~1。更加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反应液中柠檬酸钠的初始加入量与铜元素使用量的摩尔比为1:0.5~0.8。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水热处理的条件是150-200度的恒温烘箱中反应2-24小时。更加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水热处理的条件是170-190度反应6-1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透析条件是选取5000-20000截留分子量的透析袋,换三次水透析7-24小时。更加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透析条件是选取10000-12000的透析袋,换三次水透析7-15小时。还提供了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由权利要求1-9的方法制得;钨酸铜纳米点产物的尺寸为2-10纳米。还提供了所述钨酸铜纳米点药物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钨酸铜纳米点的制备方案,得到的钨酸铜纳米点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低pH值条件下能解离出铜离子,催化双氧水产生活性氧,具备化学动力学的应用前景。2.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钨酸铜纳米点在808纳米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在水溶液中产生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具备光动力学应用前景。3、在小鼠肿瘤模型上,试验了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钨酸铜纳米点药物,试验结果发现,纳米点药物能够产生光动力和化学动力学的协同治疗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钨酸铜反应液的制备将50毫摩尔每升的硝酸铜水溶液10ml与5ml100毫摩尔每升的钨酸钠水溶液混合,混合均匀后加入10ml100毫摩尔每升的柠檬酸钠水溶液,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2)将步骤(1)制得的反应液转移至50mL容积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50℃反应20h;等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将反应液取出,用8000截留分子量的透析袋换水三次,透析24小时后将纯化液冻干得到钨酸铜纳米点产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简写为TEM,美国FEI公司,型号TecnaiG2F30,以下实施例2~4相同)观察所述终产物,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显示得到的纳米点平均粒径为7.3纳米。实施实2(1)钨酸铜反应液的制备将500毫摩尔每升的氯化铜水溶液8ml与8ml500毫摩尔每升的钨酸钾水溶液混合,混合均匀后加入10ml2摩尔每升的柠檬酸钠水溶液,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2)将步骤(1)制得的反应液转移至50mL容积的水热反应釜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n(1)将同摩尔的铜盐和钨酸盐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均匀;/n(2)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钠充分搅拌混合均匀;/n(3)移入水热反应罐中,进行水热处理;/n(4)反应液冷却;/n(5)取出后,透析纯化并冻干得到钨酸铜纳米点药物;/n其中,所述铜盐为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乙酸铜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钨酸盐为钨酸钠、钨酸钾、钨酸铵的一种或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同摩尔的铜盐和钨酸盐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均匀;
(2)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钠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3)移入水热反应罐中,进行水热处理;
(4)反应液冷却;
(5)取出后,透析纯化并冻干得到钨酸铜纳米点药物;
其中,所述铜盐为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乙酸铜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钨酸盐为钨酸钠、钨酸钾、钨酸铵的一种或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反应液中铜元素和钨元素的浓度为10~500毫摩尔每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反应液中铜元素和钨元素的浓度为50~200毫摩尔每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钨酸铜纳米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反应液中柠檬酸钠的初始加入量与铜元素使用量的摩尔比为1:0.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岩岩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