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309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该超低温保存方法包括:挑选颗粒野生稻种子,消毒灭菌后接种到培养基上直接诱导出初生愈伤组织;对于无法直接诱导出愈伤的颗粒野生稻,种子消毒后使其萌发,待胚根生长至1cm左右时切下根段诱导出愈伤;得到颗粒野生稻初生愈伤后,在继代增殖过程中交替使用两种培养基;扩繁后的愈伤进行预培养后收集,放入带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干燥后直接冻存。解冻后将愈伤接种到培养基上恢复培养,待新生愈伤长出后进行分化培养,直至绿苗长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颗粒野生稻愈伤超低温保存方法步骤简单易行,且经过超低温保存后,愈伤的存活率高,是一种有效的野生稻资源保存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细胞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全球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亚洲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栽培稻近万年的自然演化、驯化及栽培传播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水稻遗传资源。但随着全球工业化背景下迅速恶化的自然环境及不利的气候条件,同时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方式的推广,以产量为主导的育种策略,使得栽培稻的品种越来越单一化,资源的遗传基础变得狭窄,遗传多样性逐渐丧失,原本资源中的抗逆基因渐渐流失。而作为稻属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稻一直以来生长在野外环境,经受住了各种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的自然选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天然的基因资源宝库,对水稻品种改良具有重要价值。颗粒野生稻(Oryzagranulata)为GG基因型,位于稻属系统进化树的基部,主要分布于南亚与东南亚,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是一种重要的野生稻类型。随着自然环境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自然界中的颗粒野生稻资源正在逐渐消失。目前对颗粒野生稻的保存大多以种子的形式在种质库中保存,而野生稻普遍授粉能力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取若干饱满干净的颗粒野生稻种子,剥去稻壳并消毒灭菌后接种到含有3mg/L2,4-D的NB培养基上诱导出初生愈伤组织;/n步骤S2:将诱导出的初生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2mg/L 2,4-D的NB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培养中交替使用含有1mg/L 2,4-D和3mg/LNAA,3mg/L KT的NM培养基;/n步骤S3:将增殖扩繁后的愈伤组织转入含有100g/L蔗糖和2mg/L 2,4-D的NB培养基上预培养6天,再收集放入带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置于19℃干燥1天;/n步骤S4:将干燥后的愈伤组织直接装入冻存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取若干饱满干净的颗粒野生稻种子,剥去稻壳并消毒灭菌后接种到含有3mg/L2,4-D的NB培养基上诱导出初生愈伤组织;
步骤S2:将诱导出的初生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2mg/L2,4-D的NB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培养中交替使用含有1mg/L2,4-D和3mg/LNAA,3mg/LKT的NM培养基;
步骤S3:将增殖扩繁后的愈伤组织转入含有100g/L蔗糖和2mg/L2,4-D的NB培养基上预培养6天,再收集放入带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置于19℃干燥1天;
步骤S4:将干燥后的愈伤组织直接装入冻存管,每支冻存管装载量不超过2/3,然后立即投入液氮中保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若野生稻种子无法直接诱导出愈伤组织,则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将无法诱导出愈伤组织的野生稻种子剥去稻壳消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静李天菲林田刘鸿艳李荧龙萍杨华周丽滕小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